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星辰大海】廈門港發祥地沙坡尾:傳統與現代融合  古朴與時尚共生

蘇海森
2022年01月24日11:47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醉美沙坡尾。尚振華攝

2010年5月28日,如今已是廈門地標性建筑、被稱為“雙子塔”的世茂海峽大廈奠基開工。彼時,隨著這座樓宇不斷長高,位於對岸的思明區廈港街道沙坡尾片區也開始改頭換面。

沙坡尾,因地處廈門島南部沙灘的最末端,再加上各處沙子匯流於此聚集成一段沙坡,而得名。作為廈門開洋通商的重要港口,它是老廈門港源起之地,400年前就蜚聲世界。

沙坡尾是老廈門港源起之地。余承攀攝

一直生活在沙坡尾的王耀南見証了這個古老漁港的輝煌。“這裡依海而生,因海而興。由於沙坡尾不凍少淤,它很早就成為發展漁業、貿易的理想地點。”王耀南說,沙坡尾從清代起就作為避風港,是廈門港的起源和漁港文化的見証。那時沿岸的漁船早出晚歸,每到傍晚便是南北採捕、魚貫而回的熱鬧場面,街巷中飄蕩著滿滿海味。

據悉,從明朝開始,沙坡尾一帶就開始形成漁港聚落。明末清初以后,由於泉州刺桐港、漳州月港相繼沒落,閩南一帶的漁民不斷在沙坡尾一帶聚集、停泊,自發形成較大規模的漁業生產、銷售基地。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在鷺江之濱修建堤岸和道路,利用沙坡尾一帶的沙灘地勢和廈門船塢的原有設施,建起一座較為正規的避風塢,可供120艘大型漁船避風停靠。此后,漁業不斷向沙坡尾轉移、聚集,沙坡尾也迎來輝煌的篇章。

醉美沙坡尾。余承攀攝

然而,上世紀90年代后,隨著城市發展與漁業轉型,沙坡尾的本地漁船大都不再捕撈,這裡也隨之日漸衰落。一方面,擁有幾百年沉澱的沙坡尾,成為廈門這座城市的活態文化遺產,吸引眾多學術界、文藝界人士的關注﹔另一方面,它已落后於現代城市建設的步伐,自身作為漁港的功能也難以為繼。

改造迫在眉睫。但如何改,成為一道難題。

2015年6月10日,沙坡尾正式開始封閉整治。“改造工作充分挖掘沙坡尾作為一座復合型都市漁港文化遺產的獨特資源,盡可能保留原生態的漁港和閩南特色騎樓文化,走上一條保護性開發的道路。”曾負責沙波尾提升改造工作的張世標說,一方面通過整治塢內水域、保護舊建筑風貌和開發工業產房,全面復原沙坡尾舊貌,傳承古風古味的昔年漁港﹔一方面引進全新業態,將傳統閩南特色與現代藝術感相結合,打造廈門多樣文化的地標。

如今,沙坡尾已成為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網紅打卡地”。余承攀攝

沙坡尾海洋文化創意港首個示范項目藝術西區是提升改造的典范。“藝術西區所在地原廈門水產冷凍廠一度是荒置的舊廠房。我們在充分保留原有廠房結構、風貌的基礎上,導入多樣化的新潮文藝業態,成功盤活這塊沉睡的資源。”張世標表示,沙波尾規劃在商業業態上做出引進40%新業態、更新30%舊業態、保留30%老業態的方案,藝術西區就是新業態的代表,也是整個沙坡尾海洋文化創意港的成功示范點。

改造完成的藝術西區,每天華燈初上便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也照亮了整個沙坡尾的夜。在這裡每周都有免費的藝術工作室活動,每月都會舉辦大型主題活動。年輕人在潮牌店挑選心儀衣物,呼朋引伴體驗密室和桌游帶來的樂趣……2014年以來,藝術西區獲得“廈門首個年輕文化藝術園區”“廈門夜游推薦打卡點”、博鰲國際旅游獎“年度精品目的地大獎”等多項榮譽。

沙坡尾上的石牌坊與廈門地標性建筑相襯。余承攀攝

傳統與創意相融、保護與開發並舉,2017年,沙坡尾有機更新宣告完成,迎來新生,避風塢煥然一新,卻毫不陌生,往昔的點滴回憶,在一磚一瓦間都觸手可及。

坐在裝修別致的咖啡館裡,細細品味一杯﹔逛逛雜貨鋪,跟隨風車、斗笠、瓷杯等老物件來一場時光穿越﹔走在避風塢的石板路上,感受“漁歌唱響”的景象﹔一旁的朝宗宮、戲台和牌坊,凝固了千千萬萬出海僑民的鄉愁﹔對岸高聳接天的廈門地標建筑物世茂海峽大廈,抻開了視野的維度……

如今,導入創意產業、融入文化內涵、挖掘本土特色的沙坡尾,成為一座傳統與現代融合、兼具漁港文化韻味和多元建筑風格的“活態博物館”,是游客心中必“打卡”的“網紅地”。

在沙坡尾改造提升中,對本土味的重視始終如一。余承攀攝

“沙坡尾的變身不是簡單以新代舊,而是既挖掘本土資源,保留原生態的漁港和騎樓文化,又導入創意產業,將閩南特色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在廈門漁業史專家陳復授看來,獨特的避風塢、漁船等漁港印記,漁業文化、造船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才是沙坡尾最寶貴的財富與最大魅力。展現在地文化,突出海洋特色,在沙坡尾改造提升中,對本土味的重視始終如一。

如今,再次走在街頭,地道的沙坡尾人王耀南感覺陌生又熟悉——精致、文藝、時尚的主基調讓曾經沒落的老漁港生機勃勃、煥然一新,而細細品味,本土文化又蘊藏於城市肌理中,依舊散發著讓人倍感親切的海味。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