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中窺景 到泉州中山路領略茶香瓷魅力

紙織畫是永春館的特色。陳小陽攝
安溪館可品茶賞藤鐵。陳小陽攝
德化館可體驗陶瓷藝術。陳小陽攝
泉州的安溪、永春、德化,縣域特色經濟不僅年代久遠,而且頗有特色,安溪的茶、永春的香、德化的瓷,既是非遺技藝,也是特色伴手禮,都是響當當的泉州名片。
春節期間,如果您攜家人到泉州旅游,到泉州中心市區中山路,走進安溪館、永春館、德化館,就可以領略到這幾個特色縣的魅力。
到安溪館品茶嘗小吃
“最安溪體驗館”(安溪館)位於泉州中山中路23號,金魚巷巷口,正對府文廟泮宮入口。
“安溪人待客茶當酒”,步入最安溪體驗館一樓,茶味飄香。在這裡,你可以品嘗有安溪本土特色的鐵觀音,茶配豐富,有傳統手工技藝制作的成珍桔紅糕、御品龍涓貢糖、龍涓大餅。還可欣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藤編、安溪亮麗的名片藤鐵工藝、被譽為“米粉王”的湖頭米粉制作技藝,也可呷一口香氣四溢的紅粬酒,讓森林“精華”的晉溪源礦泉水梳理靈魂。
大美安溪,風景無處不在。在一樓的“文化旅游資源宣傳展示”區域,集中展示了雲中山、紫雲山等自然山川的秀麗,還有千年文廟、清水岩、李光地故居等人文瑰寶,有高甲戲、南音、茶歌茶舞等民俗傳承,豐富的生活場景和精神世界一覽無余。
往深處走,豁然開朗,這便是“禪茶空間”,禪茶空間以禪的風韻來詮釋室內設計,不求華麗,旨在體現人與自然的溝通,為現代人營造一片靈魂的棲息之地。同時一樓還設有“研學空間”,工具配備齊全,便於開展現場教學和現場體驗。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茶社業態設在“最安溪體驗館”二樓區域,風格簡約、朴素,環境優雅。坐於其中,可隻聽風聲雨聲琴聲,品茶語清香,注一碗茶水,觀而賞其妙,聞而悅其香。
安溪縣文化館有關負責人王先生介紹,這是由他們與文旅集團共同推進的項目,由第三方運營商運營,以安溪最有特色的茶文化為核心,涵蓋安溪縣概述、產業介紹、旅游經典介紹、傳統技藝制作介紹、產品展區合集等。“外地游客總以為安溪隻有茶,不知道安溪最近幾年崛起了第二民生產業藤鐵,走進安溪館后,都被創意十足的藤鐵作品震撼到了。”春節期間,游客一家人到安溪館,不僅可以喝到韻味十足的安溪鐵觀音,把玩精美的藤鐵工藝,孩子們還能吃到正宗的安溪小吃。
到永春館聞香看紙織畫
永春館位於中山中路108—110號,館內結合永春的非遺產品、手工技藝展陳等,運用多種呈現方式,全面推廣弘揚極具鄉土特色的永春傳統文化。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是北宋文學家蔡襄對“桃源”永春的評價。千百年來,瑰麗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鄉土文化在這片土地上融為一體,歷史積澱源遠流長,並有多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進入永春館,來到一樓的觸屏互動多媒體區,大屏幕上播放著永春毓秀流韻的自然風光。向此區域后方的小徑走去,牆后別有洞天。牆上挂著的紙織畫屬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工藝繁瑣,以細長紙絲為經線、純白宣紙作緯線,穿梭交織、裱褙成畫,好似在畫上覆一層柔韌的薄紗。再往深處走,有一小處被光打透的四方天地,旁邊是永春老醋的展示空間,空氣中彌漫著醋的醇香,醋香沉澱下的是傳承和對家鄉的記憶。在茶空間,擺放著永春篾香。篾香是千年之前由阿拉伯商人傳入永春的,絲絲煙縷中仿佛能讓人看到當時東方第一大港貿易繁盛的景象。
到德化館賞瓷
“中國白”推廣展示中心(德化館)位於中山中路151號。
千年窯火,萬裡瓷路。水碓聲聲,窯煙裊裊。德化窯歷史悠久,歷經了千年的風霜,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白”一詞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詞。
中國白推廣展示中心館分上下兩層,一樓為零售推廣區,二樓為陶瓷藝術展銷區及文創活動交流區,共有300平方米左右。中心內共展出傳統雕塑、藝術擺件、日用陶瓷、工藝陶瓷等數百款產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宛若一場藝術大展。“之前我來過泉州幾次,沒有看到一間如此規模及檔次的德化陶瓷體驗空間。”上海來的游客蔡先生說,這次攜家人再到泉州游玩,在這家店裡不但看到日用瓷,還看到德化名家打造的藝術瓷,此外還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擺件、小挂件,孩子們玩得非常盡興。
“無論是游客還是本地市民都感覺很不錯。”“中國白”推廣展示中心運營負責人黃女士說,該中心旨在對接德化陶瓷產業,建立包括陶瓷歷史文化展示,陶瓷產品銷售、品鑒、收藏、定制等全方位線下陶瓷體驗中心,讓人們品味德化陶瓷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同時,認識陶瓷的高度精神價值,拓寬德化陶瓷銷售渠道,推動德化陶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根據泉州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安溪、永春、德化等地利用泉州文旅集團中山路自有資產,打造集交流、創作、展示、銷售為一體的地方特色產業文化展示館。這些文化館提煉了所在縣的文旅產業代表符號,活化提升了泉州古城的旅游業態。如果你春節期間和家人到泉州旅游,不妨到三個館走走。(謝偉端 陳小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