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泉州安溪:建設“黨建+”鄰裡中心問需於民解民憂

張錦川 陳連杰 陳偉銘
2022年02月17日17:32 | 來源:人民論壇網
小字號

原標題: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建設“黨建+”鄰裡中心問需於民解民憂

紅領巾小課堂、愛心藥房、長者食堂、“730”議事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一項項舉措令人眼前一亮,讓“黨建+”鄰裡中心成為了群眾“打卡”的新去處。

近日,安溪縣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立足實際、問需於民,積極推進一批“1+6+X”模式的“黨建+”鄰裡中心建設,為群眾提供家門口一站式服務,構建集約、開放、共享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實現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

讓每個孩子“學有所教、幼有所育”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長征中,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其間途經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黃環生是一位有著33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干部,近一段時間,他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在安溪縣參內鎮茶博匯社區“黨建+”鄰裡中心紅領巾小課堂,為10多個小學生講述百年黨史。

“小孩如果長期在家會無聊,喜歡看電視,這裡有老爺爺講革命故事,我孫女聽得可帶勁了,一直吵著要來。”來到鄰裡中心接孫女的徐芋花奶奶,對鄰裡中心紅領巾小課堂贊不絕口,“多虧了‘黨建+’鄰裡中心,讓孩子有了一個好去處。”

像黃環生這樣每天都來“黨建+”鄰裡中心“打卡”的居民還有很多,紅領巾小課堂更是“圈粉”越來越多。據了解,茶博匯社區“黨建+”鄰裡中心開辦了紅領巾小課堂,組建了志願者團隊,為3歲以上的孩子提供課外時間段的免費教輔服務,解決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無人輔導的實際困難。

讓每個老人“老有所養、食有所安”

“以往啊,孩子們都不在家,冷冷清清的,自從長者食堂開起來以后,我隔三差五就到這裡和其他老人聊聊天,再也不孤單了。今天剛好有抽獎活動,這不,我還抽中了一袋紙巾和一桶油。”孫阿姨拿著獎品樂呵呵地走出了長者食堂。

據悉,城廂鎮經兜村在“黨建+”鄰裡中心改擴建長者食堂,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堂食、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送餐、為在周邊社區活動的老年人提供配餐等餐飲服務。

經兜村“黨建+”鄰裡中心長者食堂採取“分散+集中”的用餐模式,引入專業餐飲公司運營,讓老年人“吃”出幸福感。“分散”即每日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由村委會和獅淵慈善會給予一定的補貼,老人一頓飯僅需支付3元的費用﹔“集中”即每月集中兩天在長者食堂為村內老人提供搭配均勻、營養健康的免費午餐,同時為當月生日的老人集體過生日。目前,已惠及全村300多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真正實現了讓子女省心、老人舒心。

小鄰裡有大溫情。為了切實打通呵護社區居民健康“最后一公裡”,鳳城鎮城東社區與福建省古山醫藥黨支部共建共享,依托“黨建+”鄰裡中心,打造全縣首家“愛心藥房”,為居民提供用藥咨詢、代煎中藥、“線上+線下”24小時購藥、健康知識講座、義診等醫療護理服務。

“黨建+”鄰裡中心不僅僅是街坊鄰居托育教育、養老醫療、娛樂消遣的“打卡”地,更是便民利民的服務中心。城廂鎮茗城社區黨支部在提升小區治理水平的探索中,將原有特色黨建品牌“730”議事廳融入到“黨建+”鄰裡中心建設,即每月逢7日晚上7:30,在“黨建+”鄰裡中心召開議事會,以解決居民矛盾糾紛和煩心事為切入點,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近鄰黨建一家親,社會治理心連心。”安溪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安輝表示,安溪將依托“黨建+”鄰裡中心,聚焦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全力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把“黨建+”鄰裡中心建成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橋頭堡”,近距離聯系服務凝聚黨員群眾的主載體,成為黨員群眾“願意來、喜歡來、還想來”的溫馨家園。

(作者:張錦川 陳連杰 陳偉銘,分別系安溪縣新聞報道中心主任﹔安溪縣委組織部組織股股長﹔安溪縣委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副主任)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