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寧德:沃野滿目新 山海奏強音

2022年03月25日11:04 |
小字號

時下,踏著春的鼓點,一曲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正在閩東大地上奏響。

一年來,寧德市按照黨中央、省委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閩東精神,統籌謀劃和扎實推進“三農”工作,努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區”,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邁出了堅實步伐。

三產融合產業興

走進古田縣食用菌菇棚“光伏+”項目杉洋鎮杉洋村示范點,隻見大片的光伏板在藍天的映襯下,猶如藍色的波浪,將光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電能。光伏板下,一座座設施大棚整齊排列,棚內食用菌茁壯成長,工人有序勞作,形成一幅亮麗的鄉村風景畫卷。

據了解,該示范點目前已完成一期15畝建設,建成7間標准化菇棚、1間冷藏庫、1個分揀車間、1個烘干車間,於2021年12月28日通過驗收、29日成功發電。村裡的菇棚板上發電,板下種菇,實現了光能和土地集約化、立體化綜合利用,土地綜合利用率提高25%,真正實現了菇農、村集體和光伏企業的“三方增收”。

打造菇棚“光伏+”示范基地是古田縣在食用菌產業發展“強鏈壯鏈”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去年以來,古田縣立足現有產業布局和資源稟賦,確定了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圍繞“打造鄉村振興三鏈融合樣板縣”總體目標,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達200億元。

下黨新姿。王志凌攝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為此,寧德市立足實際,規劃先行、精准施策,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頭號工程”來抓,在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的基礎上,念好新時代“山海經”,做好精准定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三篇文章”,做優特色現代農業,構建起“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鄉村特色產業格局。

為推動優勢產業提高質效,寧德市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實施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同時注重以現代化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融合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壯大,開展“三產三新三鏈”融合試點,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645.6億元、增長4.2%,“8+1”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全市新增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68家,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項目73個,新建農業標准化示范基地52個,新增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12件、“三品一標”認証產品103個。“互聯網+農業”“文化體育+農業”“康養+農業”“旅游+農業”等新業態蓬勃興起,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激活了廣袤的土地。

美麗鄉村入畫來

浪漫花牆、雲端天梯、許願樹觀景台、拂田美術館……柘榮縣城郊鄉嶺邊亭村如今變了模樣,成為仲春時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然而,原來的嶺邊亭環境差,到處都是破敗不堪的老屋,垃圾亂堆亂放。兩年來,地處城郊的嶺邊亭村以“宜居、宜業、宜游的悠客空間”為理念,打造“清新鄉野、城市客廳”,著力提升人居環境建設,走出了獨具特色的鄉村發展之路,吸引不少游客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

如今在寧德市,像嶺邊亭村這樣的美麗鄉村層出不窮。寧德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樹影婆娑、繁花盛開、山清水秀……一個個風景秀美的村庄展開了新畫卷。

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王志凌攝

突出生態顏值。全力打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保衛戰,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綠盈鄉村”累計佔比84.7%,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9%,全市重點流域優良水質、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實現入海排口排查監測溯源全覆蓋。

提升人居環境。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去年實施建設項目37類,長效管護機制不斷健全。全市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9.3%,完成農村既有裸房整治19962棟。福安“崇尚集約建房”獲全省城鄉品質提升工作考核第二名。

加快設施建設。建成“四好農村路”429公裡,完成20戶及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131個,鞏固提升41個村飲水安全,農村供電可靠率達99.9%,行政村通客車、快遞服務實現全覆蓋,壽寧縣下黨鄉入選全國首批數字鄉村……

美麗鄉村不僅有“顏值”更要有“內涵”。寧德市持續涵養文明鄉風,堅持以“閩東之光”點亮鄉村振興之路,深入實施“十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著力建設文化底蘊深厚的魅力鄉村,全市文明鄉鎮佔比94.6%、文明村佔比65.1%。持續改善公共服務,實現全市鄉鎮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台全覆蓋,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路上楓橋經驗”全省推廣,經驗做法作為我省唯一入選2021年全國政法工作亮點。

聚才引智增活力

2021年,寧德市為大學生、農民工等返鄉創業群體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65筆2.4億元,建立14個創業孵化基地,1361個村建有標准化基層人社服務平台﹔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員等“一書記三大員”1464人奔赴鄉村一線,持續推進“十百千萬”專家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全年組織1798人服務鄉村振興﹔

圓滿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一肩挑”比例達100%,“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41.6歲,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佔74.9%,返鄉能人1400多名,大學生村黨組織書記1176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閩東的鄉村振興,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一個個數據,印証了寧德市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上所下的功夫,折射出了各類人才不斷向農村一線流動的喜人態勢。

去年夏天 ,游客在周寧浦源華辰農業基地體驗採摘樂趣 。黃起青攝

為推動人才振興,寧德市制定出台《寧德市鄉村振興重點特色產業人才保障專項規劃(2018—2022年)》《“十百千萬”專家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通過實施鄉村人才集聚工程、鄉村人才素質提升工程、鄉村人才精准服務工程、鄉村人才環境優化工程,打破行業、地域、身份等限制,積極引導人才往基層一線流動。

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屏南縣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連日來,科技特派員李關發深入到村,對農民和村干部進行培訓,通過送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為鄉村振興“加把勁”。

現年47歲的李關發,是屏南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教授級高級農藝師,他二十六年如一日,在高山瓜果蔬菜產業推廣中摸爬滾打,選育和引進“名特優新”瓜果蔬菜新品種30多個,撰寫發表有關瓜果蔬菜栽培技術論文40多篇,培訓蔬菜學員近10000人次,助力一大批農民走上科技創業致富之路。

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寧德市通過創新探索總結,打造“十百千萬”專家服務鄉村振興行動特色品牌,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平台作用,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與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指導員等組成鄉村振興工作隊,實現所有鄉鎮服務全覆蓋。行動以來,累計組織專家開展技術服務6100多人次,建立鄉村振興專家數據庫11381人,幫助基層解決技術難題1800多個,惠及群眾近13萬人。

綠遍山原“金”滿川,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在閩東大地上一步步變為現實。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寧德市將繼續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全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區”。 

來源:寧德市委宣傳部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