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30年,在疫情排查中年近花甲老伯找到了家人

人民網泉州4月2日電 (林盈)“我老爸,他還在嗎?”漂泊30年,年近花甲的汪老伯第一次接通了家人的視頻電話。屏幕那頭,侄子淚流滿面,哽咽著用鄉音問候遠在千裡之外的叔叔,“疫情過了,我就過去接你回家。”
汪老伯與闊別三十多年的家人通視頻。受訪者供圖
“做夢都在想回家,但沒掙到錢。”流落異鄉數十年的汪老伯一遍一遍地重復說著。一個多月前,汪老伯輾轉來到福建晉江金井鎮圍頭村。不久后碰上疫情,晉江隨即開展核酸檢測工作。汪老伯身份証因在務工時被一場大火燒毀,遲遲未補,身份証號早已遺忘,隻能等待上門檢測。
晉江市公安局圍頭邊防派出所民警蘇佳寶與村黨群志願者在疫情防控入戶排查工作時,發現了他。正是這次排查,讓汪老伯30年的漂泊有了歸港的希望。
一開始,因為失聯多年,汪老伯的戶籍已被所在地派出所注銷,導致系統中匹配不到他的身份。加上身份証遺失,口音濃重交流困難,民警一時搞不清汪老伯的基本信息,尋親行動一度陷入僵局。說不清就用寫的,汪老伯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及三十多年來一直惦記的家鄉——浙江杭州淳安縣。
“幸運的是,他的名字全國隻有幾個。我們很快在浙江杭州失蹤人口登記裡找到了他。”蘇佳寶說,數據庫裡登記的照片還是他二十來歲的樣子。三十多年過去,鄉音未變,容顏已老,汪老伯因為沒有家中的聯系方式,一直未能給家人帶去消息。而唯一不變的是,家人們從未放棄尋找他的下落。
連日來,蘇佳寶做了多方工作,終於在杭州淳安縣當地公安局的幫助下,聯系上了汪老伯的侄子。汪先生得知失散幾十年的叔叔找到了的消息后,當即便要赴晉江接回老人。蘇佳寶忙告知,因為晉江疫情原因,現在來接老人有諸多不便。對此,其侄子轉了500元,希望民警代為轉交,並幫忙照顧。
汪老伯緊握雙手,盯著手機屏幕,與侄子通話。受訪者供圖
3月31日,蘇佳寶與圍頭村的工作人員一行,帶著米、面、蔬菜和汪先生轉交的500元錢來到汪老伯臨時住處。說明情況后,蘇佳寶撥通了汪先生的視頻電話,汪老伯忙將手中的錢放在一邊,短暫地摘下口罩,緊緊盯著手機屏幕,與人到中年的侄子相認。
“爺爺不在很多年了……”汪先生含著淚,一一回答著汪老伯的提問,鄭重承諾道,“疫情過去了就來接你。”
“你放心,我們會像對待家人一樣照顧他,以后也可以常來這裡走走。” 圍頭村黨委書記洪水平對汪先生說道。目前,汪老伯在村委的幫助下,已轉住至條件稍好的民房中,等待與親人的重逢。村中還組織志願者幫助整理衛生、採購生活物資,並送來村級慈善1000元臨時救助金。
泉州市各地也正集中力量攻堅重點區域核酸檢測,深化“補網行動”,實行“線上比對+線下排查”,對無戶口、無手機、無住所等人員進行地毯式排查,落實應檢盡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