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綜合>>泉州發布

托起生命之舟 福建泉州全市醫務人員奮戰抗疫一線

2022年04月12日10:59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福建泉州全市廣大醫務人員堅守崗位,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他們用血肉之軀,踐行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宗旨,守護著生命之花。他們點燃了戰勝病毒的希望,堅定了必勝的信心。

誰說他們不是這個春天最可愛的人呢。穿上防護服,他們是一線抗疫的“戰士”,是守護大家的“大白”。脫下防護服,他們是我們的同事、鄰居、朋友,是孩子思念的父母,是父母牽挂的孩子。愛+拼=贏,他們以家人之名,共同守護泉州這座城市的溫度。我們不會忘記,他們與病毒狹路相逢、短兵相接,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

在隔離病房 他們是紅區裡的逆行戰士

福醫二院的蔡禮權和黃冰冰因疫情推遲婚約,攜手赴一線戰疫。庄鯉雯供圖

沒有生而勇敢,隻因選擇無畏。

在定點醫院隔離病房、方艙醫院裡,持續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正在日夜奮戰,在最危險的地方,做最關鍵的戰斗。正是有了他們,疫情“紅區”才沒有變成生命的“紅區”。

“我是黨員,讓我去!”“我單身,我報名去紅區。”“請組織把我派到最危險的地方”……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作為泉州市新冠救治定點醫院,短短一天時間轉移分流了973名住院患者,24小時后火速開設20個病區及一個重症病區,48小時內完成傳染病院區方艙及火圍山方艙醫院籌建,並於3月20日正式接收全市上千名輕症及無症狀感染者。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創下了全市乃至全省多個首次,也為后續患者的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

截至4月10日,該院累計有1501名醫護人員參與定點醫院三個院區的診療護理、疫情防控工作,累計收治患者2489例,出院1922例。順利完成了全省首例新冠產婦剖腹產手術,母嬰平安。

為確保感染者及時收治,南安方艙醫院、晉江市東石方艙醫院相繼投入使用后,福醫二院共派出374名醫護人員接管兩個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感染者864例。“一切從零開始,工作秩序、醫療設施、物資儲備等,我們要一遍遍梳理流程查漏洞,想方設法克服種種困難。”福醫二院副院長林建清說。

“在救治過程中,作為全程干預的中醫藥彰顯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泉州市中醫院院長孫偉芬說。該院專門組建中醫治療專家組,實行“一人一策”,截至4月7日累計會診新冠確診患者1092人,開出中醫藥處方29992劑,中醫藥覆蓋率達100%。

治病的同時,更是在“治心”。面對無陪伴的幼童,醫護人員化身為“臨時爸媽”,給予溫暖與關愛﹔面對成年患者,醫護人員是傾聽者,也是陪伴者。除了開設艙友飛鳥集、文化牆,火圍山方艙醫院還打造首支方艙黨群先鋒志願者服務隊,艙友當起了志願者,跳起了廣場舞、練起了八段錦……書寫下內心獨白的同時,也舞動出積極樂觀的心態。

他們的腳步和身影,書寫著生命至上的戰“疫”答卷。

在核酸採集點 他們無懼無畏直面病毒

核酸採集,呼吸之間就可能感染病毒。近一個月來,泉州全市各支核酸採樣隊逆行而上,聚光成炬。

疫情就是集結號。3月13日,豐澤區迅速啟動轄區94個核酸採樣點,福醫二院、泉州一院、泉州中醫院、泉州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1461名醫護人員火速集結,迅速投入戰斗。

當晚近12點,在東美社區核酸採樣現場,前一天剛上完大夜班的福醫二院護士出雲香體力不支暈倒了。只是簡單休息后,她又投入抗疫一線。連日的奮戰,過度勞累使她在3月26日晚上再次暈倒。不忍她帶病抗疫,大家勸她回去休息,但每次都被她拒絕了。她堅定地說:“我沒事,我還可以再堅持一會!”

他們是逆行的“尖兵”。3月13日晚,晉江中醫院162名醫務人員火速集結趕往重點區域,奮戰到凌晨3點多。來不及休息,次日,這支隊伍擴大到538人,組成128支核酸檢測採樣小隊,奔赴67個採樣點。

“讓我去,採樣回來我繼續工作。”21歲的汪世雯,是晉江市醫院最年輕的護士。從3月14日起,每一輪核酸檢測,她和所有一線採樣人員一樣,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已經近一個月沒有回家。

“疫”起堅守,同心抗疫。3月19日凌晨2點,惠安縣總醫院護士曾月紅帶隊連夜馳援泉港。至今,她依然堅守在晉江重點區域。3月31日凌晨5點,南安市第五批馳援隊伍121名醫護人員奔赴豐澤﹔安溪縣醫院副院長劉朝陽連續12次主動請戰,帶領核酸採集應急一隊開展支援工作。一個個不眠夜,他們竭盡全力,毫不畏懼,與病毒抗衡較量。

他們的腳步和身影,詮釋著使命至上的忠誠擔當。

在檢測基地 他們與病毒近身搏斗

每一個樣本的提取和處理,都是與新冠病毒的“近身搏擊”。

泉州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一輪接著一輪,無數的樣本被迅速送到泉州各地核酸檢測基地。

不舍晝夜,接力檢測不間斷。疫情發生以來,在福醫二院東海院區的PCR實驗室和2座方艙實驗室裡,2支核酸檢測黨員突擊隊夜以繼日,一絲不苟完成核酸檢測任務,截至4月10日完成核酸檢測56.2萬管。

“越是任務重,越是需要我帶頭。”福醫二院東海院區檢驗科核酸檢測實驗室黨員突擊隊隊長黃榮富坦言“壓力山大”,有時兩天隻睡1小時,每天就晚上簡單吃幾口應付一下,但是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充滿信心和力量。

同一時間,在泉州市第一醫院城市核酸檢測基地,連續奮戰一個月的負責人張志珊嗓子沙啞,臉上寫滿疲倦。作為團隊的核心,她告誡自己不能倒下。“基地裡有102名工作人員,大家都拼盡全力。”張志珊介紹,截至4月10日,該基地檢測量達到了114.4萬管,是泉州4家城市檢測基地中檢測量最大的。

久坐后的腰酸、久穿防護裝備的憋悶,檢測人員早已習以為常。負責加樣的檢測員林佳憶說:“加樣的動作其實很枯燥,擰開試管蓋子,加樣后擰緊。有些女同事因為不斷重復這個動作,大拇指都擰出了炎症,但大家還是咬牙堅持著。”

已是凌晨4點,泉州市中醫院檢驗科主任陳耀祖仍在實驗室裡忙碌著。“很多人一進入實驗室就連續作戰10多個小時,連飯也顧不上吃。即便是體力嚴重透支,也沒有人退縮,日核酸檢測量上限不斷刷新。”

南安城市核酸檢測基地自啟動以來就進入無休眠模式。“75名檢驗技師分3個小組輪班,隨叫隨到,已經檢測了55.3萬管。雖然任務艱巨,但他們不叫苦不叫累,讓人感動。”南安市衛健局副局長曾水源說。

在距離病毒最近的地方,難道不害怕嗎?“人民至上,有一種無畏叫舍生忘死。”曾出征支援香港和莆田的泉州市光前醫院PCR實驗室負責人林東海,至今仍和妻子陳素瓊堅守在實驗室裡。

他們的腳步和身影,傾注著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

在特別病區 他們微笑暖人心

疫情期間,如何保障封控區、隔離點人群的醫療服務是民生保障的要點。

4月6日,深圳市兒童醫院潘宏光醫生與同事嚴尚義無反顧趕赴泉州市兒童醫院“千裡救嬰”的故事感動了眾多泉州市民。泉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陳冬梅坦言:“使病人轉危為安,這是我們醫務人員追求的目標。”

在這特殊時期,有泉州市兒童醫院的“一切為了孩子”,也有晉江市醫院對孕產婦與嬰兒的“護航”。從3月13日至4月10日19時,晉江市醫院已成功幫助產婦分娩492名嬰兒。“一般一天要同時開2—3台手術,而封控區病人要另外管理,要穿‘大白’做手術。”晉江市醫院產科副主任黃美虹說。

泉州市第一醫院東街院區、老年院區、婦產院區同時擔起為市民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重擔,先后有多名急診危重患者在該院醫護人員的緊急救治下轉危為安。

福醫二院鯉城院區承擔管控區患者和腫瘤化療患者定點救治任務,東海院區定點救治管控區患者和隔離點、封控區腫瘤放化療患者、血透患者。醫院黨委組建紅黃碼人員接診工作專班,完善就醫流程和應急處置程序,保障紅黃碼群眾基本就醫需求。

“疫情防控與百姓就醫需求,我們要做到兩手抓、兩不誤。”泉州市光前醫院院長李瑞鋒表示,醫院開設特別病區收治來自封控區、管控區的腫瘤放化療病人,開通特需門診解決黃碼病人門診就醫需求,也承接透析患者。

泉州市中醫院主動對全市重點人群進行中醫藥預防干預,分兩批向中心市區重點封控區、城中村、工業區的居民及抗疫一線工作人員提供益氣生津湯50萬包、泉州清新方102萬包、中藥香囊10萬個、中藥足浴粉51萬包。

泉州人民醫院3名產科醫生都是家有二寶的“寶媽”,她們給嬰兒提前斷奶,主動加入閉環管理,開展特殊產科工作,舍小家顧大家,令人動容。

他們的腳步和身影,表達著責任至上的堅定信念。(張曉明 蘇凱芳 魏曉芳 郭芳蓉)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