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為農民而興、為農民而建  福建三明推行“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

2022年06月28日17:11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6月28日,鄉村建設“三明模式”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三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6月28日,鄉村建設“三明模式”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三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民網三明6月28日電 (蘇海森)近日,全國鄉村建設工作會議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辦。期間,與會代表深入三明多個鄉村現場觀摩。會議對三明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建設理念,串點連線成片推進縣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提升農村建設品質的做法給予肯定。

那麼,作為革命老區,三明鄉村建設工作開展得怎樣?6月28日,在鄉村建設“三明模式”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三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光明總結說:“近年來,三明深入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全面推行‘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有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三明市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美麗鄉村一角。人民網 蘇海森攝

三明市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美麗鄉村一角。人民網 蘇海森攝

發布會對近年來三明全面推行“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作了詳細介紹。

在建設理念上,三明堅持“一個理念”,即立足解決鄉村建設“同質化、城市化”“大拆大建”等問題,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的鄉村建設工作理念,著力打造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依托豐富古建筑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人民網 蘇海森攝

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依托豐富古建筑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人民網 蘇海森攝

在工作機制上,三明實施“五項機制”——實施“一把手”推進機制,市縣鄉黨政主要領導挂帥挂包推進鄉村建設工作,配套建立“1+X”(農業農村部門總牽頭,多部門各司其職)工作協商機制和鄉村建設聯席會機制﹔實施規劃先導機制,編制“村民看得懂、政府用得上”的實用性村庄規劃﹔實施農房建設管控機制,建立健全“兩統籌、兩統管”農房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創新推行縣鄉村三級“房長制”﹔實施共建共享機制,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相結合的辦法,推動村庄保潔、垃圾轉運、污水治理等項目市場化運營,探索建立“紅黑榜”“積分制”等長效管護機制﹔實施黨建引領機制,深化“跨村聯建”“人才回引”“居民夜談會”基層黨建“三大品牌”,有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

三明永安市貢川鎮龍大村整潔干淨的人居環境。人民網 蘇海森攝

三明永安市貢川鎮龍大村整潔干淨的人居環境。人民網 蘇海森攝

在建設模式上,三明採取“六種模式”,對全市1736個村庄分類規劃,培育創建文化傳承型、產業融合型、休閑旅游型、生態保護型、整村遷建型、保護開發型六種美麗鄉村建設模式。

發布會還介紹了三明鄉村建設工作重點,即建設“八好”新農村。

一是鋪好農村路。2019年以來,三明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399公裡,佔原計劃(3179公裡)的107%﹔永安市、建寧縣成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二是供好農村水。三明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戶以上集體供水)90.75%﹔流域水生態治理相關工作成效明顯,先后兩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通報表揚。

三明市三元區小蕉村正在打造休閑旅游鄉村。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三明市三元區小蕉村正在打造休閑旅游鄉村。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三是蓋好農村房。2019年以來,三明持續實施危房改造工程,累計改造農村危房6985戶,整治裸房22057棟。

四是辦好農村學。三明以“名校+農村校”模式組建總校81所﹔三明入選福建唯一的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

五是行好農村醫。三明醫改成為全國樣板,“三醫聯動”、“兩票制”、組建醫保局等做法上升為國家頂層設計,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先后兩次在三明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三明市明溪縣城關鄉羅翠村翠竹洋堅持“原生態”鄉村建設理念,依托火山口展開生態空間保護。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三明市明溪縣城關鄉羅翠村翠竹洋堅持“原生態”鄉村建設理念,依托火山口展開生態空間保護。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六是織好農村網。三明建制村以上區域4G、光纖網絡實現全覆蓋,重點鄉鎮實現5G信號全覆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實現全覆蓋﹔大田縣被列為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沙縣區“新型郵政+電商物流”項目入選全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七是美好農村顏。三明市、將樂縣分別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清流縣、泰寧縣獲評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明溪縣獲評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泰寧縣位列《小康》雜志發布“2021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榜單榜首。

三明市泰寧縣大龍鄉大興村堅持“有特色”鄉村建設理念,統籌考慮建筑風格、文化資源等,彰顯地域特色。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三明市泰寧縣大龍鄉大興村堅持“有特色”鄉村建設理念,統籌考慮建筑風格、文化資源等,彰顯地域特色。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八是興好農村業。2021年,三明五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實現全產業鏈產值1700億元﹔三明成為“中國稻種基地”,全市制種面積、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建寧、泰寧、寧化、尤溪4個縣上榜新一輪國家級制種大縣名單,建寧縣已建成全國雜交水稻制種超級大縣﹔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培育了4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

三明永安市曹遠鎮霞鶴村推進休閑旅游型美麗鄉村建設。人民網 蘇海森攝

三明永安市曹遠鎮霞鶴村推進休閑旅游型美麗鄉村建設。人民網 蘇海森攝

“我們將持續打造宜居宜業現代化農村,著力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進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再出發。”發布會上,李光明表示,下一步三明將以全國鄉村建設會議在該市召開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持續深化“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鞏固拓展提升鄉村建設“三明模式”。

此外,發布會上,三明市委組織部、市文旅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三明鄉村建設相關內容作了詳細介紹。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