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紅色美麗村庄建設帶來的三大變化

紅色,是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的底色。毛澤東的《才溪鄉調查》在這裡撰寫,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曾在這裡召開。
緊抓全國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契機,上杭縣以紅色資源打底,將黨建引領、紅色傳承、鄉村振興三者緊密結合,取得了“過去有紅色故事、今朝有美麗新顏”的巨大成就,實現了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紅色內涵更加豐富、富民產業更加興旺三大變化。
夯實基層黨組織
打造紅色黨建新標杆
下才村打造的紅軍公田一景
才溪鄉下才村是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庄,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坐落於此,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下才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偉是龍岩市“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好支書。作為村裡的“火車頭”,他深知無論是紅色美麗村庄建設,還是綠色產業發展,靠他一人肯定不行。去年,借著村“兩委”換屆契機,下才村實施“能人引領”工程,動員和吸引經濟能人、致富強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換屆后的新班子平均年齡39.4歲,大專以上學歷佔比75%。其中新任支委吳福祥帶頭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百香果30畝、西瓜10畝、臍橙15畝。
古田會議舊址
在翠色簇擁的古田會議會址,“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作為會議會址所在地,溪背村是一塊永載史冊的紅色土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廖文興說,溪背村被紅色血脈浸染,村“兩委”班子特別有戰斗力、凝聚力,黨建工作也始終走在全市前列。依托全市開展的“紅領行動”(紅色基因領航和推動發展行動),溪背村創新“三會一課”形式,在古田會議舊址群中開展“紅古田大講堂”“紅土初心講堂”等黨建活動,以“線上+線下”“室內+室外”“會場+現場”形式,創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紅色黨建品牌。
在距離溪背村16公裡的蘇家坡村,“紅土初心講堂”也同樣開展得熱鬧有成效。5月6日,古田鎮“紅土初心講堂”一期在蘇家坡村舉行,全鎮36個基層黨支部書記參加黨性忠誠教育和鄉村振興培訓。在“樹槐堂”“鴻玉堂”等紅色革命舊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雷貴興當起了講解員,聲情並茂講述那段珍貴的革命歷史,交流紅色美麗村庄建設和產業發展經驗。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蘇家坡村又創新開展了“模范蘇區講習堂”“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黨建活動,真正將“紅色基因”融入黨支部血脈。
黨建品牌村村有,這會不會陷入新的尷尬處境:舊品牌沒出成績、新品牌也不出彩?上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鄧平表示,組織部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大抓支部鮮明導向,一方面以紅色美麗村庄建設工作為抓手,向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壓擔子,努力打造上杭“紅色”黨建新標杆。另一方面通過組建指導組、指定專人負責等形式,加大對各村黨建品牌策劃、培育、推廣等工作的指導力度,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可復制、能推廣的“杭川黨旗分外紅”黨建品牌,使基層黨組織學有榜樣、做有標尺、趕有方向。
深挖紅色資源
豐富紅色村庄新內涵
在下才村發坑自然村,村裡的老百姓常常自豪地說:“是毛主席親自給我們改的村名。自打改名以后,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曾經,這裡是一個富饒的地方,在舊社會壓迫下,老百姓生活日益貧困,大家都叫這個村為衰坑。當毛澤東知道衰坑百姓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暴動,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好,他建議將村名由衰坑改為發坑,並將新村名寫進了《才溪鄉調查》這篇著作中。
才溪鎮科技副鎮長、二級主任科員王瑤漪一邊講述發坑村改名的故事,一邊領著眾人參觀紅色舊址。在經過一面長達40米的白牆時,王瑤漪停下說,之前縣裡想用這面牆彩繪毛主席開展才溪調查的故事,我們覺得何不用這面牆講述下才村自己的故事,比如發坑改名,村裡的林金堂、林金森、林金香“紅色三兄弟”以及林仲森、林仲德、林仲達“英雄三兄弟”等。目前,鎮裡正在著手制定規劃,利用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補助資金,將其打造成為將軍烈士浮雕壁畫廣場文化牆。
走進溪背村,是隨處可見的紅色:紅色的燈籠,紅色的標語,紅色的商店,紅色的舊址……作為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村,古田鎮黨委書記華娟表示,做就要拿出成績、形成示范。古田鎮成立了溪背村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留空、留白、留舊、留文、留魂、留綠”的思路,著力保持古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原有山水風貌和格局,堅守規劃建設底線,統一建筑風格和色彩,保護好小鎮的內在氣息。堅守紅色資源保護底線,制定古田會議舊址群革命文物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古田會議會址等紅色革命舊址的維修保護工程。
為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古田還推出“十個一”活動:當一回紅軍戰士,緬懷革命先烈﹔聽一個紅軍故事,追憶崢嶸歲月﹔學一篇主席詩詞,陶冶革命情操﹔唱一首紅色歌謠,激發愛國情懷﹔行一段紅軍路,重溫革命歷史﹔煮一頓紅軍飯,體驗艱苦歲月﹔打一場模擬戰,接受戰爭洗禮﹔開一次運動會,激發人體潛能﹔寫一篇紅色征文,傳承紅色基因﹔領一枚榮譽勛章,爭做時代新人。
蘇家坡村有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早期黨校“閩粵贛三省干部訓練班”舊址“鴻玉堂”,毛澤東同志休養、讀書的“主席洞”等紅色景點,被列為全國第三批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村。上杭縣制定《關於推動古田鎮蘇家坡村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的實施方案》,對紅色景點夜景進一步提升、對村內沿紅色革命舊址環村道路提升改造,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完善環衛設施,推進文化、旅游、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預計551萬元,預計明年3月底完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所有項目公開招標,村“兩委”干部自覺踐行“回避項目,不參與工程”的承諾。古田鎮鎮長梁尚榮說,“沒有發洋財的觀念”是《古田會議決議》上的一句話,它鐫刻在所有古田干部心中。
紅色資源的保護與維修,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上杭縣發揮中央補助紅色美麗村庄項目資金的撬動作用,積極爭取和對接上級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和革命舊址遺跡保護維修資金共計3580萬元,統籌使用投入到紅色美麗村庄示范點建設中。
探索多種富民產業
紅土地結出“金果實”
蘇家坡村全景
“蘇家坡窮山窩,地瘦人窮石頭多﹔三餐稀粥地瓜飯,出門三步就爬坡。”曾經,蘇家坡村流傳著這樣一段歌謠。如今走在村裡,村道整潔,環境優美,圖書室、籃球場、公園一應俱全,村民住宅按照客家風格統一改造,牆面設計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和紅色元素,房前屋后瓜果飄香,村民臉上挂滿笑容。
“變化得益於民俗小鎮的建設。”蘇家坡村全村老百姓都姓雷,是古田鎮唯一的畬族行政村,也是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試點村。蘇家坡村挖掘整理畬族古籍文物,將閩西畬族陳列館設在樹槐堂內,以畬族風情為特點打造民俗旅游體驗小寨,同時以紅色舊址為核心打造紅色教育基地,以貴妃雞養殖打造特色產業基地,以百香果等果蔬種植打造採摘體驗基地,村民收入“噌噌”往上漲。2021年,蘇家坡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余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
溪背村村民廖永忠從事餐飲和民宿業有十多年,對旅游致富有著切身體驗。過去,他的老房子在如今古田會議會址停車場,建設會址時搬遷,從小就在古田會議會址旁長大的他,親眼目睹了村裡紅色旅游產業的興起和繁榮。“隨著紅色旅游熱度的提高,我們生意也越來越好。”廖永忠說。
溪背村黨支部緊緊抓住古田會議品牌效應,以古田溪“一河兩岸”建設為引點,以店坪路改造提升為引線,將篤厚堂、紅軍食堂、紅四軍第三縱隊政治部、紅軍標語牆、紅軍井、齊勤堂及紅軍醫院等紅色建筑穿線成片,推進周邊商鋪提升、風雨連廊建設、紅色主題彩繪,形成全方位沉浸式體驗紅色學習線路,加快推動紅色文化與旅游、教育、培訓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衍生出研學旅行、教育培訓、養生休閑、購物、餐飲等8種服務業態。2020年以來,古田會議舊址群接待游客300多萬人次,帶動村內旅游綜合收入5億元,溪背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8萬元。
下才村黨支部籌集200萬元領辦成立年年好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進行果蔬種植、開發景區休閑旅游項目。2021年合作社流轉拋荒耕地200余畝,分季輪種生姜、包菜、花菜等,解決本村近百個富余勞動力就業,村集體增收約40萬元。
“干革命走前頭,抓生產爭上游。”今年上杭縣制定了《關於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上杭縣推行村黨支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方案》,力爭通過三年努力,集中打造一批村黨支部領辦的運作規范、規模適度、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圖文由龍岩市委組織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