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証十年輝煌巨變 奮力開創美好未來
“中國這十年·福建”主題新聞發布會在福建省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8月30日,全省各地干部群眾通過各種方式收聽收看“中國這十年·福建”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直播。作為十年輝煌巨變的見証者,廣大干部群眾感到無比振奮與自豪,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昂揚的斗志,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牢牢守住安全底線,一體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鞏固提升、安全生產大檢查和“百日大會戰”,著力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壓實責任織密安全風險防范網。聚力推進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推進應急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福建省為民辦實事項目“五個一百”安全應急保障提升工程建設,推動應急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省文旅廳廣大黨員干部表示,大家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的工作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打響“清新福建”、“福”文化等品牌,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科技系統將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源,堅持創新不問“出身”,持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分段補助、科技貸等政策的實施力度,健全“揭榜挂帥”等制度,強化產學研用協同攻關,讓更多企業願意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進一步提升全省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和產業綜合競爭能力。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機關黨員干部表示,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新福建建設提供更高質量教育服務和更強有力人才支撐。
省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之以恆用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持續加強防汛救災氣象服務,緊盯重大天氣過程和重點區域,抓實抓細各項舉措,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實“早、准、快、廣、實”的要求,持續提升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切實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以更優質的氣象服務保障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和八閩百姓福祉安康。
廣大文藝界人士表示,將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開展文藝工作,緊扣“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積極組織好“強國復興有我”“藝心永向黨”等系列文藝活動,重點抓好文藝創作、文藝活動、文藝惠民三項任務,推動全省文藝事業和文聯工作邁上新台階。
羅源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黃雲峰表示,今年4月開始,羅源縣在全省率先打造首批就業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搭建企業與求職者的溝通橋梁,把崗位送到村頭。接下來,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探索優化機制,精准匹配就業供需,實現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同時也助力企業穩增長。
廈門海關所屬海滄海關關長陳琦表示,十年來,廈門海滄港作為福建省外貿集裝箱吞吐量最大港口,外貿規模不斷增長,“朋友圈”持續擴容,“黃金水道”越行越寬,新興業態蓬勃發展。下一步,海滄海關將認真落實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各項措施,強基礎、挖潛力、提效能,進一步筑牢國門安全防線,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為福建省經濟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過去十年,是龍岩學院踐行‘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辦學理念的十年。”龍岩學院黨委書記王耀華表示,作為一所閩西革命老區的地方本科高校,龍岩學院將全力回應黨和人民的期望,堅持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路徑,聚焦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培育建設,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聚力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宣講就跟進一步。去年以來,‘霞小宣’理論宣講隊將宣講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漁船漁排、畬村老區、項目一線,開展宣講1300多場,受眾達31萬多人次。”霞浦縣委宣傳部部長林妃說,下一步,縣裡將繼續發揮“霞小宣”宣講品牌優勢,講好霞浦故事、傳播霞浦好聲音、展示霞浦新形象,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勇擔使命,砥礪奮進,為新時代新征程貢獻青春磅礡力量。”南平市建盞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葉鑌說,十年前,他在工作室裡,點燃窯火。十年后,他在國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激勵下,擁有了自己的建盞基地。國家的發展,不僅僅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更是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康庄大道,指引我們前往更美好、幸福的遠方。
永安市城投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董事章永沛表示,城投集團自成立以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始終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公益事業和項目建設上,持續優化和改進發展思路,成為永安盤活城市資產、城建資源的主平台,推動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下一步,將持續抓好轉型發展,堅持民生情懷,以多元產業為發展體系,大力推進集團實體化經濟運營,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