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雄開萬裡流︱“絲路海運”通達天下 福建港口智慧賦能向海而興
傳統印象中,常與“高耗能”“高排放”關聯在一起的港口,如今已大變樣。
從“絲路海運”到“港產城”聯動,從智慧港口建設到深水良港使用,從穩外貿促增長到保暢通穩供應,福建勇立潮頭啟新程,繪制出一道道靚麗的港口風景線。在福建,不一樣的港口,正展現出驕人的藍色海岸線。
通則達
“絲路海運”擴大國際港航物流服務生態圈
作為“世遺之城”泉州的22個世界遺產點之一,六勝塔位於泉州灣中部石湖半島北端的金釵山上,曾是泉州港商舶由泉州灣主航道駛向內河港口的地標,承載了泉州灣主航道航標塔的獨特功能。佇立塔下,仿佛能聽到刺桐港的“千年濤聲”,再現“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盛景。
始於“海上絲綢之路”,如今的泉州灣港區的核心作業區——石湖作業區正在建設2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連接江西腹地的興泉鐵路也將為港口帶來“海鐵聯運”運輸新模式。
“依托泉州南安的‘水頭石材城’,石湖作業區現在已是中國荒料石進出口核心港區,荒料石吞吐量最高峰時達到300萬噸,是亞洲最大的進口荒料石集散地。”泉州太平洋集裝箱碼頭公司董事總經理孫博生說。
泉州灣港石湖作業區。陳明星攝
“中歐班列”行於陸上,“絲路海運”航於海中。福建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近300條,每月往來國內外航班約2000班,通達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海絲”與“陸絲”無縫對接。
2018年,我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台“絲路海運”成立。自首條“絲路海運”航線開行以來,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計開行超8000艘次,完成吞吐量近1000萬標箱。“絲路海運”聯盟於2019年成立,截至今年7月,成員也已突破250家,涵蓋港口、航商、鐵路、貿易、金融、保險、科研、海事、氣象等海運物流全流程。
“絲路海運”品牌影響仍在不斷擴大。
今年6月,國內首條“絲路海運”電商快線在廈門港開通,自此,廈門港跨境電商海運快捷通道正式啟動。據介紹,這是我國沿海港口航運、港口、物流資源一體化服務跨境電商產業的首創,將有助於跨境電商企業和制造企業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走出去”。為此,廈門港還發布了《“絲路海運”電商快線服務承諾》,對船、貨時效給予支持。
絲路揚帆譜新篇。“絲路海運”逐步發展成為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標杆。
智則能
智慧港口建設激發發展新動能
“以前每天要爬上二三十米的高空作業,而且長時間縮在三、四平方米的龍門吊駕駛室裡,腰椎勞損很大。”擁有11年龍門吊駕駛經驗的操作員朱正偉說,現在不用登上高高的龍門吊駕駛室,坐在辦公環境舒適的智慧中心,一個人能同時遠程操控三四台集裝箱設備的吊裝工作。
在福州港江陰港區自動化軌道吊堆場,由原始的司機和機械“1對1”變為“1對N”及“N對N”,軌道吊不設司機室,完全無需司機上機操作,場地實施全封閉管理,徹底實現了人機分離。這種設備作業模式已成常態。
福港集箱江陰港區技術部經理許家文介紹,今年7月20日,六台上海振華港機制造的自動化軌道吊(ARMG)上岸落軌,設備軌距為34.4米,堆六過七,起重量41噸,採用雙懸臂設計,應用先進的AI視覺技術,通過整機的68個攝像頭,賦予軌道吊充足的“眼睛”,能全方位無死角觀察到所有情況,同時通過AI和自控制的技術,真正賦予軌道吊“看,想,做”的智能化功能,實現內外集卡分離的安全作業環境。
2022年7月20日,江陰港區自動化軌道吊全部到港,標志著福州港集裝箱生產作業的“自動化時代”即將開啟。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供圖
無獨有偶。作為我國首個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位於廈門自貿區海滄保稅港區西區的遠海碼頭,早在2020年就通過碼頭覆蓋的5G信號,結合邊緣計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落地了自動駕駛、港機遠控、智能理貨、智能安防及司機行為管理等多個5G典型應用場景。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化碼頭。
“今年1月,廈門港海潤集裝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項目迎來試投產,這次智能化改造,打通了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的‘最后一公裡’。”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廈門海潤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鷺旭說。
自2020年7月以來,廈門海潤碼頭在全國率先實施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智能化改造工程,從“超級大腦”——智能碼頭生產管理系統,到“手腳”——智能裝卸與理貨等技術,再到“神經”——5G無線網絡全覆蓋技術,在碼頭作業的全流程、各環節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升級,實現了對碼頭作業任務和設備的智能分配與調度、船舶智能化作業和裝卸、堆場自動化裝卸作業及無人化平面運輸。
廈門海潤碼頭。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供圖
隨著傳統集裝箱碼頭智慧化改造升級的推進,廈門港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據了解,截至2022年6月底,廈門港集裝箱班輪航線162條,通達53個國家和地區的146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五年突破千萬標箱,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3位。
大則廣
質優良港讓海上“朋友圈”越拓越寬
佇立在湄洲灣宏偉壯闊的現代煤炭碼頭,高大的卸船機直插藍天,引橋引堤在海浪中穩如磐石,藍色防風抑塵網屏障般地包圍住巨大堆場,皮帶廊道四通八達。
十幾年前,湄洲灣港還只是一個小漁村的原始海岸。
國投湄洲灣港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安全總監兼工會主席戴天棋感嘆,他第一次到這裡,就被漁村美景吸引,但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令人惋惜,那時候的他便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此處的港口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如今的湄洲灣港,水深陸闊、風小潮大、不凍不淤,更有“中國少有、世界不多”天然良港的美譽。
自2009年組建至今,湄洲灣港已建成千噸級以上泊位6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0個,擁有福建省首個、全國第六個40萬噸礦石泊位,福建省首個LNG(液化天然氣)泊位,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5億噸。據介紹,2021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破1億噸,可通航、靠泊世界最大的礦石船、原油船、煤炭船、LNG船(液化天然氣船),是福建省第三個億噸港口。
國家發改委將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列為福建省首個國家級煤炭儲備基地。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供圖
作為福建首個、全國第六個可供目前世界最大礦石船靠泊裝卸的港口,湄洲灣港的羅嶼碼頭已逐步形成了集鐵路、公路、水水中轉於一體的綜合集疏運體系。通過向莆鐵路和正在即將通車的興泉鐵路可向三明鋼鐵、新余鋼鐵、南昌特鋼以及湖南等鋼鐵廠運輸礦石。
“福建港口資源豐富,全省大陸海岸線3752公裡,居全國第二位。全省規劃建港自然岸線384.2公裡,其中250多公裡岸線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40多公裡岸線可建設20萬噸級以上超大型深水泊位,深水港口岸線資源居全國前列。”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於銳星表示,福建省沿海目前已形成以福州港、廈門港為國家主要港口,湄洲灣港、泉州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的四個港口分工協作、協調發展格局。
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福建全省沿海港口建成生產性泊位43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90個。2021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6.92億噸,形成3個億噸大港。全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746萬標箱,其中廈門港1205萬標箱,居全國沿海第7位、全球第13位﹔福州港345萬標箱,居全國沿海第14位、全球第58位。
向海而興,向海圖強。2022年6月,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建省發改委、福建海事局聯合印發《福建省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做大做強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工作方案(2021-2023年)》明確,到2023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達7.3億噸、集裝箱1950萬標箱﹔到2025年力爭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達8億噸、集裝箱2300萬標箱,廈門港躋身世界一流,關鍵發展指標穩居國內前列。
於銳星表示,福建將做大做強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一流的港口硬件設施、打造一流的港口關鍵技術、爭創一流的港口管理水平、構建一流的港口服務體系,努力建設“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支撐有力、世界先進”的世界一流港口。
江海交接,舟楫川流,貨物吐納,客旅接踵。福建正砥礪向前,奮力交出時代“新答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