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晉江經驗”與習近平經濟思想理論研討會綜述

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2年08月22日08:30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8月19日,“晉江經驗”與習近平經濟思想理論研討會在福州召開。研討會由中共福建省委和人民日報社共同主辦,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泉州市委市政府等單位承辦。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趙龍出席並講話,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方江山致辭,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彥主持。省領導劉建洋、王光遠,“晉江經驗”親歷者代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等省內外社科理論界專家代表參加。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在泉州晉江設分會場。與會代表、專家學者圍繞“晉江經驗”的歷史貢獻、時代價值和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展開深入交流研討。

  一、把握思想精髓,深刻認識“晉江經驗”的歷史貢獻和時代價值

  (一)“晉江經驗”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提供實踐依據。“晉江經驗”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在地方實踐的積極探索。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認為,“晉江經驗”是習近平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要實踐探索,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的明確,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考察的基本體系的構建,“晉江經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山東財經大學副校長謝申祥認為,“晉江經驗”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發展縣域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推進新型城鎮化與縣域現代化的戰略思路,與習近平經濟思想一脈相承。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車文輝認為,“晉江經驗”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在縣域范圍的先行探索,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鮮活的實踐素材和深刻的理論內涵。福建社科院副院長李鴻階認為,“晉江經驗”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契合,是地方治理探索逐步升華為國家治理思想的先行探索。復旦大學教授賀東航認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先進性來自成功的地方實踐,“晉江經驗”是中國改革發展進程中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集中體現。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楊慧玲認為,在圍繞“發展”問題、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發展開放型經濟和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方面,“晉江經驗”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實踐來源。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周金堂認為,“晉江經驗”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依靠改革創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全面發展的思想觀點。

  (二)“晉江經驗”是對堅持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刻把握。“晉江經驗”是對改革開放規律的深刻把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積極探索。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庄聰生認為,晉江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全面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創造了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典范。謝申祥認為,“晉江經驗”是對中國改革開放規律的經驗總結和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洞察與前瞻。暨南大學教授謝寶劍認為,“晉江經驗”對晉江社會和諧穩定、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實體經濟壯大和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等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為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理論支撐和科學引領。南京大學教授王浩斌認為,晉江改革開放的成就史,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創業創新史、發展壯大史,為開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經驗。福州大學副校長黃志剛認為,“晉江經驗”以“晉江之窗”展現“中國之治”,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縣域經驗。廈門大學教授王藝明認為,“晉江經驗”從發展方向、發展任務、發展路徑、發展動力、統籌關系等方面部署規劃晉江發展,站位高遠、視野寬廣、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戰略性和指導性。

  (三)“晉江經驗”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深刻思考。“晉江經驗”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洪永淼、廈門大學教授張興祥認為,“晉江經驗”貫穿著深刻的問題意識,富有創新思維、戰略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歷史思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佔斌認為,“晉江經驗”強調發揮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堅持以發展生產力為根本方向、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立足資源稟賦發展優勢產業、堅持以創新為發展動力,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方向性、科學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車文輝認為,“晉江經驗”既是立足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更是從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出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深刻洞察,具有典型性和先導性。泉州師范學院副校長夏侯建兵認為,“晉江經驗”科學回答了推動發展生產力的基本原則,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取向、動力、支撐、保障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是經濟發展的科學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耀認為,“晉江經驗”對於全國不同類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其與時俱進的時代內涵正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新的范例。

  二、深入踐行“晉江經驗”,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實現新發展

  (一)“晉江經驗”推動區域發展取得新突破。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持續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央民族大學原校長黃泰岩提出,要依據資源稟賦發展地區特色產業,推進區域分工協作,創新各種方式、開辟多種渠道參與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南京大學教授葛揚認為,晉江將推動共同富裕的時代要求融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實現了民營經濟與共同富裕的協同效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趙學軍認為,晉江堅持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以扎實做好“三次分配”持續推動先富帶后富,作出了推進共同富裕的時代詮釋。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鄭慶昌認為,晉江堅持縣域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融合發展的主體地位,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共進的基本規律,堅持以人為核心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旨向,堅持城鄉內外等值發展的價值訴求,堅持以系統集成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為全國新一輪新型城鎮化發展樹立了典范。

  (二)“晉江經驗”推動地方治理取得新成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現代治理體系建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葉裕民認為,晉江遵循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互關系轉化的辯証邏輯,推動外來人口市民化,構建了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理論框架。謝寶劍提出,在新發展格局中,晉江要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加強協同創新,推動產業承接和產業落地,深化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為福建融入大灣區發展貢獻晉江力量。福建省委黨校(行政學院)教授周青提出,要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增強資源配置能力,提升縣域治理現代化水平,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示范縣域。閩江學院教授林紅認為,要運用系統觀念破解發展難題,從整體上促進發展要素耦合和效能提升。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賢明認為,要推進企業生態、產業生態和區域生態協同發展,實現人、市場、政府、社會和諧共生。

  三、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與會專家學者共同認為,要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和實踐成果,深刻把握“晉江經驗”思想精髓,勇擔使命不負重托,勇立潮頭改革創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是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黃泰岩提出,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強化已有的比較優勢、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和構建新的競爭優勢,形成進入國際發展前沿的產業群。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顧嚴提出,要瞄准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推進傳統制造業全鏈條全流程升級和新興產業集群化。福州大學教授高明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改造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結合起來,把加快發展速度與提高經濟質量結合起來,不斷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福建師范大學教授謝宏忠提出,要立足產業優勢緊抓實體經濟,促進集群賦能、科技賦能、數字賦能、品牌賦能、資本賦能,加快轉型升級。

  二是持續強化創新驅動。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經濟部主任韓文亞提出,要堅持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綠色低碳發展搶佔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以良好生態環境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泉州師范學院教授楊玉華提出,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帶來的新發展機遇,提升企業生產率優勢,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推動經濟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續發展。集美大學教授張勁鬆提出,要做好新型工業化文章,著力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邁向高端化。廈門理工學院教授林必越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推進“制造”向“智造”轉型發展。

  三是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庄聰生提出,要發揚民營企業艱苦奮斗、敢闖敢干、聚焦實業、做精主業的精神,通過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產業體系從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從資源型向高附加值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科技密集型轉變,切實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廈門大學教授任力提出,要提升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技術創新帶動產品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加快數字化、品質化、綠色化發展。廈門大學教授鄭文禮提出,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合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民營經濟主體活力,著力打通雙循環市場。

  四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福建社科院研究員伍長南提出,要加快構建梯次結構、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體系,推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鄭慶昌提出,要推進縣域開展城鎮化和城鄉融合改革試點,突破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瓶頸,探索和推廣制度創新經驗。華僑大學教授陳燕武提出,要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戰略,構建梯次結構、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城鎮體系,堅持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實現協同健康發展。

  五是大力提升營商環境。庄聰生提出,要堅持市場化改革趨勢不動搖,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保証各類市場主體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葉裕民提出,要建立政府、社會和市場共治共享的關系,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華僑大學教授楊洪濤提出,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基礎、以政府為紐帶,構建“有序”“有度”“有束”的親清政商關系。華僑大學教授張秀武提出,要營造公平、透明、便利、低成本的營商環境,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和產業體系的抗沖擊能力。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包一明提出,要推進民營經濟法治建設,以法治凝聚民營經濟改革共識,堅持依法治企與以德治企相結合。

  六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張佔斌提出,要通過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堅持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在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更好結合中實現共同富裕。福建師范大學教授陳志勇提出,要堅定發展縣域實體經濟,以富促民著力改善民生。黃志剛提出,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全民共享﹔完善分配制度賦能高質量發展,打造共同富裕基石﹔促進公平正義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扎實邁進。王浩斌提出,要做好創富增富“加法題”,扎根實體經濟打造富民產業集群,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富,在處理好大中小企業關系中推動合力創富,在暢通內外循環中聯動聚富,在推動創新創業創造中賦能造富,扎實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責編:吳舟、陳楚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