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區新圩鎮變身之徑

游客們在大帽山境體驗傳統磨豆漿。記者 施辰靜 攝
金柄村裡干淨整潔的村道巷子和修舊如舊的古民居。記者 施辰靜 攝
特房大帽山境是廈門島外鄉村周末游打卡勝地。(資料圖片)
在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環境提升后,省傳統村落翔安區新圩鎮金柄村展露新顏,成為現場學習的觀摩點之一﹔大帽山境、三五丘七彩田園等項目,今年以來共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新圩鎮的全域生態旅游小鎮加快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扎根本地,深耕發展,一躍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專供產品商。
近年來,新圩鎮加速發展鄉村旅游與現代農業,打造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闖出了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
傳統村落煥發新姿
剛下過一場雨,雨后的金柄村落,整齊劃一的閩南傳統燕尾脊屋頂斜指向湛藍的天空,踏著地面的紅磚,在雨后的小巷裡走一走,別具一番情趣。
金柄村7組的主人黃火爐剛從外面回來,就一頭鑽進自家院裡的小花園,悠閑地坐在搖椅上泡起功夫茶。他說,借助村落整治提升的契機,他把自家小院的庭前屋后仔細打理,養起100多種花草,還種植雞蛋果、藍莓、蓮霧等水果。
小院裡花團錦簇,院落整潔干淨,農家風光還融入現代建筑元素。周末或晚飯后的時光,這裡就成了村裡朋友聚會的地點,熱愛音樂的黃火爐還備了些樂器設備,他笑著說,准備挂個“古厝音樂廳”的牌子,再弄上一些咖啡。
金柄村始於唐垂拱二年(686年),素有“廈門第一村”的美譽。歲月更迭,傳統村落的許多老建筑殘敗破舊,近年來,結合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提升,新圩鎮開展村庄村容村貌整治,改善村庄居住環境,選取金柄村為第一個重點整治村居,以點帶面,其他村居同步鋪開。
從房前屋后的整治,到拆除動線道路兩側雞、鴨圈等違章搭建,再到清理村巷道及生產工具、建筑材料堆放處,以及房前屋后雜草雜物,金柄村整治“以點帶面,以線帶面”,對全鎮的村容村貌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金柄村黨總支部書記、主任黃崇烈說:“結合傳統建筑的保護修繕,我們還對歷史環境元素進行修舊如舊的修復,完善了污水、消防等基礎設施,完成了中國傳統村落檔案的編制,以及其中9棟重要建筑的測繪建檔工作。”2020年10月,金柄村入選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建筑。
如今,走在金柄村,村道巷子干淨,房前屋后整潔,村容村貌變靚,一幅村淨、景美、人和的幸福鄉村畫卷躍然而出。
現代農業興旺發展
夏日炎炎,滿頭是汗的庄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防剛從大棚裡鑽了出來,喝了口水,轉身又去查看蔬菜長勢。“最近研發了幾個新品種,比如紅色外皮的蘿卜,可以當水果吃。”他說。
作為廈門市老牌的菜籃子蔬菜基地,庄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綠色有機蔬菜早已獲得廣泛認可,旗下“五珍”品牌為省著名商標,所種植的油菜、胡蘿卜、青蔥、花菜等作物,在廈門各大型商場均有銷售,部分產品銷往全國。
2018年后,庄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始與華僑大學合作研發生產生物菌肥。郭防說,使用生物菌肥后,合作社生產的“五珍”商標蔬菜,不但增產,還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品質及優質品率有所提高,消費者反映良好,此后逐年擴大施用面積,產品進入中高檔超市,或通過線上配送平台銷往外地。
走進庄家寶的現代豆腐作坊,這裡生產的豆腐不加石膏和消泡劑。郭防說,大豆在攪拌過程會產生大量泡沫,採用消泡劑是行業普遍做法,庄家寶堅持用純手工做法,做出來的豆腐更天然、可口,這也是大型商超青睞它們的原因。
2017年,是庄家寶的高光時刻,那一年,合作社成為廈門市優質品牌,並贏得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專供產品的榮耀。
近段時間,廈門金莉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蔡加金特別忙。“公司投入上千萬元進行科研,先后與廈門大學、華廈學院聯合進行種苗科學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
金莉園是翔安區傳統的種苗生產大戶,以種苗研發與培育銷售為主,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營,擁有新型、高效、環保、技術全面的無公害綠色種植基地,現基地可年產茄子、番茄等蔬菜嫁接苗1000多萬株以及各類穴盤實生苗2000多萬株,年產值約4000萬元。
合作社還鼓勵農民群眾務工、入股,有效增加了周邊村庄的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使周邊村庄年收益增加600多萬元。
憑借綠色發展這把金鑰匙,新圩鎮的現代農業興旺發展,正帶領新圩群眾走在共同致富路上。
鄉村旅游打卡勝地
下田摸魚,打水槍,採摘五彩斑斕的水果……周末帶上孩子,到新圩面前埔村三五丘七彩田園來一場假日親子田園游。這裡,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打卡勝地。
除了周末游,孩子們順便還可以來場創意研學學習。“我們邀請村裡的老農來做農耕耕種體驗師,帶學生在田裡體驗犁地耕種、插秧收稻、起壟、蔬菜分揀等農作過程,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農業科普知識,也滿足了中小學勞動課的需要。”三五丘公司負責人吳泗海表示。
體驗完農耕的忙碌,沿著面前埔村往北上大帽山。特房大帽山境旅游服務有限公司開發的閩南風情和現代風格兼具的民宿,也是周末旅居的很好選擇。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感受山林綠蔭的清涼和愜意,聽一聽柳間林梢的陣陣蟬鳴,是另一種鄉村周末游的新體驗。
以面前埔和大帽山為代表,近年來,新圩鎮加速推進鄉村旅游,以“蔬香綠野·古韻新圩”“樂野山蹤”為主題,打造“面前埔—古宅”“馬塘—大帽山”2條鄉村振興動線,以產業發展和鄉村旅游來帶動經濟發展,三產活力不斷彰顯。今年1—8月,共接待游客20.6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343萬元。
鄉村振興,項目先行。今年以來,新圩鎮重點以古宅村、雲頭村、烏山村、鳳路村4個市級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建設為抓手,計劃實施項目14個,計劃總投資約9000萬元。其中,新圩鎮鄉村振興館已完工﹔雲頭村、面前埔農業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等13個項目已進場施工。
新圩鎮黨委書記劉清樂表示:“我們將全力攻堅克難,推進項目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朱曉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