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迎“藍”而上“碳”路未來  院士專家為福州連江發展海洋經濟獻策支招

2022年09月29日09:4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連江9月29日電 (陳藍燕)9月28日,“2022年院士專家八閩行——全國海洋經濟高峰論壇暨連江縣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發布會”在福州市連江縣召開。本次活動由福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及連江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近年來,連江縣立足海洋資源優勢,全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齊聚連江把脈會診,助力連江“讀好雙城記、念好山海經、唱好對台戲”,爭當“海上福建”“海上福州”建設的排頭兵。

“2022年院士專家八閩行——全國海洋經濟高峰論壇暨連江縣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發布會”在福州市連江縣召開。人民網 陳藍燕攝

“2022年院士專家八閩行——全國海洋經濟高峰論壇暨連江縣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發布會”在福州市連江縣召開。人民網 陳藍燕攝

走出海洋碳匯的連江“碳”索之路

本次論壇發布了連江縣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這是繼今年1月份,連江縣完成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后,在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的又一重大探索和創新。”連江縣委書記陳勁鬆表示。

論壇介紹,連江縣與福州大學、海洋三所、中國工程院唐啟升院士等福建省內外相關高校、機構、專家團隊開展密切合作,並與海洋三所共同揭牌“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立足於國家碳減排增匯的戰略需求,扎實推進海洋漁業碳匯“1+3+1+N”體系建設。

“1+3+1+N”體系,即一個機制、三套標准、一個平台、N個項目。陳勁鬆表示,開展海洋漁業碳匯工作,是落實國家有關碳排放和碳交易政策安排的具體行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搶佔海洋碳匯制高點,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意義重大。

“此外,發展漁業碳匯經濟不僅有重大生態價值,也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陳勁鬆表示。

據了解,就在今年1月1日,連江縣依托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全國首個海洋碳匯交易平台,正式完成連江縣1.5萬噸海水養殖漁業海洋碳匯交易項目,交易額12萬元,成為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

拿到這筆收入后,福建億達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碧香頗為激動:“想不到除了日常收入外,降低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也能帶來額外收入,讓我們嘗到了綠色經濟的甜頭。”

海洋碳匯又稱“藍碳”。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人類活動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約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

連江海洋產業基礎扎實、海洋經濟潛力大。2011年,連江就在黃岐半島北部海域規劃建設全國首個碳匯漁業養殖基地,率先探索發展生態養殖模式。“十三五”時期,連江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模式、深遠海區生態養殖模式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典型經驗。

“連江是全國水產第二大縣,大型藻類和貝類養殖總量近70萬噸,佔全縣水產養殖總量的90%左右,固碳潛力大,具有明顯的碳匯產業優勢和發展前景。”連江縣副縣長張記歡介紹。

搶抓投資先機建設“藍色”連江

“2022年院士專家八閩行——全國海洋經濟高峰論壇暨連江縣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發布會”在福州市連江縣召開。人民網 陳藍燕攝

“2022年院士專家八閩行——全國海洋經濟高峰論壇暨連江縣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發布會”在福州市連江縣召開。人民網 陳藍燕攝

連江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十年間,連江獲“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魚丸之鄉”等稱號,GDP從268.60億元增長至671.44億元。

海洋是連江最大的優勢,也是連江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在本次論壇上,唐啟升院士、林鳴院士、包振民院士、朱蓓薇院士、董雙林教授等作專題報告,為連江發展“藍色經濟”出謀劃策。

唐啟升力推藻、參、貝、魚立體化的多營養層綜合健康養殖模式,通過在同一養殖水域內科學搭配多營養層級的水生動植物,利用其養殖生態位互補的特點實現穩定水質、循環利用營養物質、生態防病、提升質量安全、提高養殖效益的同時減少養殖廢物排放目,為連江升級漁業養殖模式,促進海洋漁業與碳匯產業融合,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海洋碳匯的發展之路指明方向。

林鳴則將目光從近海轉向深遠海,建議不斷挖掘海洋的潛力。“大規模深遠海養殖的投資收益好、投資回報高、投資回收快。地方政府應該在多種可能的投資建設方式中,通過好中選優,選擇一種能夠高效率建設的投資方式,以達到加快發展深遠海養殖的作用。”

在深遠海種質方面,包振民表示,我國海洋水產養殖第三次產業浪潮以扇貝養殖技術突破和推廣為標志,但良種匱乏一直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振民建議,重點聚焦種質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等技術的研發,以助力水產種業企業的核心創新能力提升,推動漁業發展。

董雙林的關注點同樣聚焦深遠海,建議深化養殖的智能化。“以魚為本的智能化技術是當下深遠海養殖的短板,隻有水產養殖、魚類學、工程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等方面的專家深度合作研發才可能真正實現深遠海養殖的智能化。”董雙林表示。

當前,連江縣正加快粗蘆島“一島兩基地”建設,積極爭創海洋生物、海工裝備、數智漁業等科創高地,持續推進“百台萬噸”生態養殖工程,不斷深化“海連江”品牌推廣,加快海洋一二三產業融合。

“下一階段,連江縣將致力於加快與院士專家團隊合作,吸引集聚海洋人才,為我縣海洋產業創新發展獻智獻力,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在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持續貢獻連江智慧。”陳勁鬆表示。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