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帶僑建 農場煥新顏
——福清東閣華僑農場“歸心”工程側記
落日余暉還未散盡,福清東閣華僑農場的“歸心”主題廣場已人影綽綽,逐漸熱鬧起來。來自七個管區的僑民,三三兩兩前來消暑納涼,在郁郁蔥蔥的香樟樹下閑庭信步。他們說著發音迥異的印尼語、越南語或普通話、福清話,卻都興奮地聊著一個共同的話題:東僑新居黨支部成立后帶給農場的各種變化。
常來廣場散步的72歲印尼僑民陳寶鑽望著不遠處高樓聳立的東僑新苑小區,想象著即將遷入新居后的生活。他腳下這片綠意漸濃的“歸心”主題廣場,不久前還是一片荒廢幾十年的舊埕地,而它的前身則是一個集體晒谷場。
這片近5000平方米的“歸心”主題廣場,是近年來福清東閣華僑農場堅持黨建引領、實施“歸心”工程的一個縮影。
福清東閣華僑農場全貌。福清東閣華僑農場供圖
福清東閣華僑農場位於美麗的福建省福清灣西岸,創建於1964年,安置有來自印尼、越南等國的歸難僑2500多人。上個世紀70—80年代,這片萬畝沃土因僑興盛,農場內學校、工廠、醫院、派出所一應俱全,稻滿倉、魚滿塘,就連當時罕見的黑白電視也能瞧見,僑民生活水平高於福清各鄉鎮。90年代后,勤勞勇敢的福清人因窮思變,乘政策東風掀起了“出國熱”“創業潮”,經濟發展駛上了“快車道”,而農場卻因各種原因導致發展減速,迅速被反超,“疲態”漸顯。
近年來,福清市委市政府加大對東閣華僑農場的扶持力度,先后投入26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東閣華僑農場黨委緊緊抓住發展契機,堅持黨建引領,以支部建設為抓手,以“歸心”工程為驅動,探索出一條“黨建帶僑建、以僑領僑”的基層治理新模式,積極推動農場在體制上融入地方、管理上融入社會、經濟上融入市場,持續提升僑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奏響了“歸心”的發展主旋律。
東僑新苑小區。福清東閣華僑農場供圖
東僑新苑小區。福清東閣華僑農場供圖
走進東僑新苑小區,70歲越南僑民李亞清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半生土裡刨食的他,早已習慣了住在五十多年前低矮潮濕、年久失修的安置房裡。“我這一輩子都不敢想象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住上這麼好的電梯房。”面對福清市委市政府提供的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全新高層住宅,他對東僑新苑黨支部的書記潘培興說道。“還是祖國最好,我這輩子哪兒都不去了”是這位來自越南的歸僑發自肺腑的“歸心”感言。
建強基層支部戰斗堡壘,重服務暖僑心
此前的東閣華僑農場,在基層治理方面長期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農場是副處級事業單位,服務、管理3000多僑民。但領導班子及中層干部中,大多與僑民沒有血緣、地緣關系。為了工作,我們在七個管區聘請了7名聯絡人,但這些臨聘人員更多的只是充當傳聲筒的角色,沒有真正形成黨僑緊密聯系的‘紐帶’。”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隨著東僑新苑小區搬遷安置工作的不斷推進,改變原有管理模式,探索實施黨建引領,以黨建帶僑建,以僑領僑勢在必行。
2022年7月1日,東閣華僑農場東僑新居黨支部、黨群服務中心揭牌,5位從農場僑民黨員中選舉產生的支部成員集體亮相,正式投入各項中心工作中。這是東閣華僑農場黨委貫徹落實福清市委“黨建引領提升行動”、推動僑場基層治理的具體實踐,也是福清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又一探索。
東僑新居黨支部、黨群服務中心。福清東閣華僑農場供圖
作為越南籍僑二代,80后的東僑新居黨支部書記潘培興熱情地帶著大家參觀了新建成的支部和黨群服務中心。在便民窗口,前來咨詢和辦理業務的僑民絡繹不絕,工作人員禮貌有序地工作。“中心建成后,與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第一時間實現了多項業務端口的對接,目前已能夠在用地審批、勞動保障、社會服務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僑民們再也不用大老遠的跑去福清市區,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潘培興支書興奮地介紹。“之前我們有事不知道該找誰,就算知道找哪個部門也都是我們自己去。黨支部成立后,工作人員主動靠前服務,事事有跟進、件件有著落。他們大多也都是僑民,我們都認識,再也不怕找不到人了。”一位僑民說。
“我原本在外務工,農場黨員們推選我當支部書記,農場黨委也鼓勵我多為僑民做事。我想,大家這麼信任我,我一定要做到人在哪、心在哪。”潘培興表示。
“我本來只是一名農場聯防隊隊員。”東僑新居黨支部委員兼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嚴芝歡說。但這個越南籍僑二代身上已完全沒有昔日的聯防隊隊員模樣。“我之前工作單一,不用動太多腦筋,但現在不一樣了。我是一個僑民,同時也是一個中共黨員,大家推選我到支部和黨群服務中心工作,我絕不能辜負大家。我感到身上有擔子、心中有責任,現在的我不能隻滿足於簡單完成工作,更要考慮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更好地為僑民們服務。”談起近些年來農場的諸多變化,嚴芝歡除了自豪於居住環境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感觸最深的就是自己在身份上的轉變,特別是對農場的歸屬感。
目前,東僑新居黨支部5位支委中,有4位是僑二代,平均年齡37.6歲。這些土生土長的農場二代,身上既有著老一輩農場人的純朴務實,也有著青壯一代改變命運的闖勁拼勁。在農場黨委的帶領下,這些僑民黨員扎根農場支部,團結廣大僑民,全身心地投入各項工作中,發揮出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農場黨委將持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對農場發展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和戰略性布局,探索優化基層治理的新模式、新機制,積極搭建服務的載體和平台,切實做到為僑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東閣華僑農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做足歸僑文化錦繡文章,聚合力促歸心
如何破解發展“窘”境,帶領僑民增收致富,進一步推動僑民生活水平提升,是東閣華僑農場黨委亟需解決的難題。
農場黨委通過充分整合國有土地資源優勢,積極聯動相關部門,完成1200畝高標准農田示范片建設。同時,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元素,對特色農業進行深度開發,推進生態休閑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打造集耕作養殖實踐、現代農業觀光、特色餐飲為一體的農業旅游項目,為僑民增加經濟收入、提供就業機會,打開了多業並舉的良好局面。
同時,為了做好做活“美顏”文章,農場黨委馬不停蹄地實施道路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將河道邊雜地改造為口袋公園,將舊晒谷場及倉庫修繕提升為主題廣場,將農場緯五溝河道全面整治提升。用“歸心”黨建工程持續優化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僑民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讓更多僑民感受到了從“住有所居”到“居有所樂”的新變化。
口袋公園陶然園內,僑民正跳著廣場舞。福清東閣華僑農場供圖
夜幕低垂,農場內的印尼歸僑身著印尼特色服飾“巴迪克”“籠基”翩躚而舞,輕快的印尼民歌《哎喲,媽媽》點燃全場,激情的手鼓表演更是將氣氛推向了最高潮。舞台下,印尼千層糕、九層糕、沙爹肉串,越南春卷、白切雞等東南亞特色美食應接不暇。眼下的東閣華僑農場,已成為僑民們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基礎設施提升后,我們的日常生活更豐富了,平時和老伴出門散散步,看著街邊的綠植、干淨的河道和跳舞的人群,心裡暖洋洋的。”劉錦輝是農場土生土長的老僑民,回憶建場初期,彼時的荒涼還歷歷在目,如今農場能發生翻天地覆的變化,是其怎麼也沒想到的。
9月,水稻已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此時也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關鍵時期。農場的農技專家正奔赴田間地頭,一邊察看水稻長勢,一邊分析當前病虫害發生形勢,並現場指導僑民做好田間管理工作。農民一有技術上的困難,就能看見技術專家的身影。除了病虫害防治,農場還通過職業技術培訓,在基於生物絮凝技術的對蝦養殖模式、蔬菜非侵染性病害的識別和防治、蔬菜新品種及關鍵栽培技術、農藥及其減量使用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為秋糧豐產保駕護航。“多虧這些農技專家,今年水稻的長勢喜人,上半年合作社的水稻產量達到了19.5萬公斤,收入翻了幾番。”胡建國算著帳,樂呵呵說道。
下一步,福清東閣華僑農場黨委將繼續堅持黨建帶僑建,持續擦亮“歸心”工程金字招牌,在思想上聚焦、行動上聚力,乘勢而上、起而行之,深入推進文化引僑、平台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為奮力建設最優最佳、卓越超越的最福清匯聚起僑界磅礡力量。
(陳夢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