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軍民共敘魚水情 雙擁獻禮新時代”

這場“雙向奔赴”  時間跨越40余載

劉卿 黃水林
2022年12月01日09:1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福建,是全國唯一所有設區市連續五屆獲評雙擁模范城(縣)的省份,一個個軍愛民、民擁軍的生動故事在八閩大地不斷涌現。為唱響閩山閩水間的“愛我人民愛我軍”軍民情主旋律,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人民網福建頻道、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福建省分行共同推出“軍民共敘魚水情 雙擁獻禮新時代”主題宣傳活動,從“新時代八閩雙擁故事”看福建如何續寫新征程上的雙擁新篇章。

“戰鷹藍天翱翔,童年裡迎來了藍軍裝,學習軍人熱愛國防,中華民族的脊梁……美麗的文亨中心小學,我們一起學習成長!”福建省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五星紅旗在陽光下飄揚,伴著嘹亮的軍號聲,激昂向上、催人奮進的校歌《共同歌唱美好明天》在校園上空飄揚。

“這首校歌是部隊為我們創作的,作詞者小洲(筆名)當年是94750部隊的首長,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寄托了他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也謳歌了學校和部隊幾十年的雙擁共建、魚水情深。”文亨中心小學校長羅元焱如是說。

然而,不熟悉這裡的人,每每走進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總會問上一句,“中國人民解放軍94750部隊和這所學校究竟有怎樣的‘魚水深情’?”

從歷史走來 尚軍文化滿校園

走進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以“必冑樓”“愛軍樓”“學軍樓”“擁軍樓”命名的教學樓、綜合樓,錯落有致的“誠”“信”“正”“義”景觀石,無不洋溢著尚軍養正的勃勃生機。

據了解,文亨中心小學歷來就有擁軍、愛軍、尚軍的優良傳統,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與94750部隊密切聯系。從1980年開始,該小學與94750部隊開展共建。

94750部隊官兵為文亨中心小學學生開展軍事訓練。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供圖

94750部隊官兵為文亨中心小學學生開展軍事訓練。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供圖

除了那首校歌《共同歌唱美好明天》,由雄鷹與小火炬組成的文亨中心小學的校標,也是94750部隊67分隊與學校攜手共創的。“雄鷹”是空軍臂章標志,也是學校的吉祥物,寓示學生長大后能像雄鷹那樣搏擊長空,雄鷹翱翔藍天,志存千裡,同時也依戀故土,熱愛家鄉。學校還挖掘“雄鷹”的文化內涵,設計了以“雛鷹”為標志的校園文化系列標識,如禮儀鷹、勞動鷹、勤學鷹、運動鷹等各種造型,以童趣、鮮亮的卡通形象體現吉祥物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

經過多年積澱,學校確立了“尚軍養正 志學立人”的校訓,形成了“厚德博學 求實創新”的校風,“用軍人的意志鼓舞學生的斗志,用軍人的精神鞭策學生的成長,用軍人的英姿規范學生的舉止,用軍人的榜樣激勵學生的發展”。

尚軍文化滿校園。“居安思危!”“我是明天的小戰士”“軍旗,我愛你”等標語、宣傳畫,無不透射著濃厚的尚軍文化氣息﹔“小軍人”文明崗、校園雛鷹廣播站,“國防知識園地”“國防活動展示欄”,無不彰顯了學校以尚軍文化育人的辦學理念。

一對一幫扶 真情共建護成長

“如果不是楊叔叔的關心、幫助,我的學習可能會一塌糊涂,也考不上心儀的大學。”如今已是大學生的羅強對曾經幾年一直挂鉤幫扶自己的94750部隊軍官楊叔叔滿是感激。原來,羅強由於是單親家庭,加上家庭生活困難,自卑心理重,嚴重影響了學習。自打楊叔叔一對一幫助他后,不但資助他學習費用,送學習用品,還經常找他做思想工作,講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勵志故事,讓他放下自卑心理,變得開朗自信,學習成績直線上升。

今年入伍已有十六年的老班長劉堅,是文亨中心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對劉堅而言,“為學校裡的留守兒童解難幫困”是部隊給他的任務,逐漸也成了自己肩上的責任。“通過視頻電話聯系父母、面對面與學生聊天,熟悉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跟進了解爺爺奶奶的生活方式,定期掌握學生思想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及時化解孩子的家庭矛盾。”劉堅說,“自2006年入伍以來,我見証了部隊和學校、官兵和學生十幾年的共建情誼。”

94750部隊官兵給學生上國防知識課程。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供圖

94750部隊官兵給學生上國防知識課程。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供圖

據介紹,94750部隊每年安排優秀官兵挂鉤中小留守兒童、困難學生20人,為孩子們捐贈學習用品,幫扶指導學習,通過官兵與學生“結對子”“搞挂鉤”“共家訪”“解難題”的方式,讓學生在官兵的幫助中感到軍人的崇高與可愛,從小培育學生熱愛國家和國防的觀念,也讓官兵在幫助學生、了解學生困難中看到自身的使命與宗旨。這種“雙向交流、雙向促進”,形成了良性共建循環渠道。

從娃娃抓起 尚軍養正育新苗

“立正、稍息、齊步走……”每年新學年一開學,文亨中心小學的操場上就能准時響起洪亮的口令聲,一隊隊整齊的“少年兵”在94750部隊教官的指導下,邁著堅定有力的腳步闊步向前,一張張稚嫩的臉上,透著淘氣,亦有英氣。

留守兒童羅宇晨,曾是老師同學眼裡的“問題學生”,性格孤僻、話少膽小、成績不佳曾是他的代名詞。自從他在部隊教官的指導下被選為升旗手后,班主任蔡老師發現,他開始變得自信,學習也努力了,成績直線上升。

94750部隊教官不僅手把手指導孩子們當好升旗手、護旗手,還幫助學校編創了“國防軍體拳”,學校因此全面普及國防軍體拳,借助軍訓、陽光體育活動、“隊列規范”訓練、投擲競賽、軍體拳術表演、跑操等豐富多彩的軍事活動,增強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品質、不屈不撓的精神。

不僅如此,學校還將“國防教育”作為校本課程開發,通過教師、官兵、學生,三位一體全員參與,開發《國防教育》校本教材“尚軍養正”篇、“志學立人”篇,將國防教育文化和小軍人品質塑造目標科學有序地編排到校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中。

94750部隊向學校捐建了兩個“共建書吧”。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供圖

94750部隊向學校捐建了兩個“共建書吧”。連城縣文亨中心小學供圖

為支持文亨中心小學尚軍養正育新苗,94750部隊向學校捐建了兩個“共建書吧”,贈送與軍隊有關的各類圖書1850冊,並為學校訂閱了軍事雜志15種。2022年,94750部隊又向文亨中心小學捐款10萬元,用於學校建設國防教育展室。在“學軍樓”的共建書吧,部隊捐贈的紅色故事、國防知識等各種書刊琳琅滿目,在書架上擺得整整齊齊,成為學生們課余常“打卡”的地點之一。

“共建書吧”成為學生們課余常“打卡”的地點之一。黃水林攝

“共建書吧”成為學生們課余常“打卡”的地點之一。黃水林攝

愛情種萌芽 雙擁花開滿園香

“這是高射機槍,主要用來防備空中敵人飛機”“這是高低機、方向機、瞄具和發射機構”……在文亨中心小學的國防教育文化陣地,一具退役高射機槍巍峨矗立,圍著機槍,軍嫂老師江琳燕給學生娓娓講述國防知識。

江琳燕在文亨中心小學任教13年,2001年“八一”建軍節學校和94750部隊開展共建聯歡活動時,她和學校師生們一起走進軍營,能歌善舞、青春靚麗的她深深吸引了軍人劉加開。此后,兩人相識相愛並步入婚姻殿堂,雙擁共建結出愛情碩果。據介紹,在文亨中心小學,像江琳燕這樣的軍嫂老師前后有10余位。

學校裡的退役高射機槍,成為開展國防教育的“必讀課程”。黃水林攝

學校裡的退役高射機槍,成為開展國防教育的“必讀課程”。黃水林攝

據介紹,部隊常態化開展軍人進校園活動,組織官兵到學校指導學生訓練,講述國防知識、革命歷史,聯歡互動增強學校師生尚軍、擁軍情懷﹔學校則開展師生進軍營活動,結合“八一”、元旦等重要節慶活動,組織師生帶雞蛋、地瓜干、紅衣花生等走進軍營,開展慰問官兵、為部隊出宣傳欄、表演文藝節目、打掃軍營等“擁軍”系列活動。

學校開展國防教育活動。黃水林攝

學校開展國防教育活動。黃水林攝

近年來,文亨中心小學與94750部隊不斷豐富共建內容,拓寬共建渠道,創新共建方式,共建關系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文亨中心小學被教育部評為“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獲得“福建省愛國擁軍模范單位”稱號,中國人民解放軍94750部隊獲得“福建省擁政愛民模范單位”稱號。

“視駐地為故鄉,視人民為父母。”作為雙方共建主要紐帶的94750部隊67分隊政治指導員,張郁翱翔表示,這麼多年來,94750部隊67分隊的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校方領導換了一波又一波,但雙方相鄰相依、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相互促進,結下了深厚的軍民情誼,希望軍校雙方在未來的日子裡依舊能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守護學生健康成長、加強軍民共建交流。

(責編:易雪妍、余尤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