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福建師范大學校長王長平: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著力推動學科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
人民網福州1月13日電 (呂春榮、錢嘉禾)閩水泱泱,旗山蒼蒼﹔百年河山,巍巍上庠。作為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百年學府,福建師范大學如何在人才培養方面下“功夫”?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新文科”?如何助推福建省“雙一流”高校建設?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人民網專訪了福建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福建省委主委、福建師范大學校長王長平。
福建省第十三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福建省委主委、福建師范大學校長王長平。常岩攝
人民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那麼,福建師范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王長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這就要求高等教育戰線以更強烈的使命擔當,承擔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戰略任務。
近年來,福建師范大學不斷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著力推動學科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一是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鞏固夯實基礎學科專業建設、前瞻布局新興交叉學科專業,學校累計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6個。在此基礎上,學校注重專業鏈與創新鏈的有效銜接,比如專門設立了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碳中和現代產業學院,積極探索構建產學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體協同的育人機制。
二是持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以獲批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為契機,積極探索優秀學生精准培養路徑,不斷完善復合交叉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是始終注重發展教師教育特色優勢,對標新時代“強師計劃”,深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打造符合新時代要求、體現學校特色的“新師范”,學校17個師范類專業通過國家師范專業二級認証,在全國高師院校中率先實現全覆蓋,入選教育部復合型高中教師培養試點高校、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組建了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服務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
人民網:在2022年,福建師范大學建校115周年之際,學校5位教授被授予校首批文科資深榮譽教授、文科資深教授稱號。近些年,學校如何培養教師隊伍,打造富有特色的“新文科”,構筑人文社科“高地”?
王長平:2022年福建師范大學制定出台文科資深教授制度,授予首批文科資深榮譽教授稱號2人,選聘首批文科資深教授3人,目的就是要引導廣大教師對標“大先生”、爭做“好老師”。近年來,福建師范大學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完善“寶琛計劃”實施體系,師資隊伍結構更加優化、素質能力不斷提升,為學校事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蓄積了潛力和動能。
作為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高校,學校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將著力實施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計劃,設立重大重點項目培育工程,強化對重大基礎理論、特色優勢及冷門特色學科研究的扶持,努力產出一批標志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打造一批有深度、有影響的學術經典著作。
同時,將著力推動“新文科”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深度融合,加快文科研究范式轉變,促進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交叉融合,重點培育1-2個哲學社會科學類重點實驗室,開辟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新賽道。
人民網:前不久,福建師范大學入選福建省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地理學入選福建省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主干學科。下一步,福建師范大學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推“雙一流”高校建設?
王長平: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師范大學以首輪第一檔“建設成效顯著”的優異成績進入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長期以來,福建師范大學致力打造“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學科體系,學科建設走在全國同類高校的前列,在第五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取得優異成績。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關於高等教育的部署要求,堅守師范為本的辦學定位,堅持把學科建設作為一流大學建設的龍頭工程,堅定扎根八閩大地,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強化學科交叉融合,系統構建“雁陣式”學科建設體系,實施分類分層建設的非均衡發展策略,推動學科、人才、科研一體化建設。
其中包括,重點支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地理學3個福建省“雙一流”建設主干學科優先優質發展,大力支持體育學、音樂與舞蹈學、教育學等學科特色創新發展,穩定支持福建省“雙一流”建設支撐學科和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內涵建設,為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提供有力學科支撐,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