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是誰將孩子作為“商品”買賣?福州長樂檢警聯手揪出“購、轉、銷”犯罪鏈條

2023年02月08日09:45 |
小字號

2月2日,家家戶戶還沉浸在幸福團圓的氛圍中,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檢察院卻受理了2起拐賣兒童犯罪案件。拐賣兒童,子散親離,給無數家庭造成悲劇。是誰將孩子作為“商品”買賣?是誰掩蓋了孩子的真實身份?

在涉案人員中,有收買者、居間介紹人,有介紹辦理出生醫學証明的人,甚至還有賣掉親生兒女的父母。翻開沉甸甸的卷宗,長樂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慢慢揭開了背后的真相。

出生醫學証明 牽出拐賣兒童犯罪鏈條

2021年10月,一起收買被拐賣的兒童案引起了長樂區檢察院未檢部門檢察官的注意:涉案的陳某夫婦有5個女兒和1個兒子洋洋(化名),親子鑒定顯示,他們並非洋洋的生物學父母,但洋洋的出生醫學証明上的生父母卻是陳某夫婦的名字,這是如何做到的?檢察官與民警順藤摸瓜,找到了該案的關鍵人物楊某。

2018年底,陳某夫婦因沒有生育男孩,通過中間人的介紹購買了一名男嬰,取名洋洋。2021年初,為了給洋洋申報戶口,方便入學,陳某以6萬元的價格找到楊某,為洋洋“量身定制”了一張出生醫學証明。

楊某是不是也為其他來路不明的孩子制作了出生醫學証明?順著這個思路,檢察官與民警揪出了楊某背后組織嚴密、分工細致的“購、轉、銷”犯罪鏈條。民警在楊某的手機內發現了數十張出生醫學証明照片,“客戶”群體覆蓋福州、莆田、泉州等地。長樂區公安局隨即將該線索層報至福建省公安廳,由省公安廳發動全省力量開展打拐集群作戰。

2022年1月,長樂區打拐專項行動拉開了序幕。截至目前,長樂地區已查出涉嫌買賣、居間介紹出生醫學証明人員20名,追查到5條涉嫌拐賣兒童線索。

2022年8月,楊某等9名居間介紹人因犯買賣國家機關証件罪獲刑。同年12月,陳某夫婦因犯收買被拐賣的兒童罪獲刑。

遠赴千裡追尋真相

在洋洋被解救后,民警對洋洋的DNA進行了採集。然而,在比對全國打拐DNA數據庫后,並未找到匹配的血樣,由此可見,洋洋的父母並未因洋洋的失蹤而報警。什麼樣的父母會在孩子丟失后不管不顧?

帶著這一疑問,檢察官多次檢查陳某的聊天記錄,發現陳某在購買洋洋之前,曾向一名男子了解洋洋的出生情況,而這名男子很可能就是拐賣洋洋的上家。

通過技術追蹤,民警將目標鎖定在相隔2000多公裡的雲南紅河,在當地抓捕到一對年輕夫妻,並對他們採取了強制措施。經查,這對夫妻是洋洋的親生父母。原來,4年前,洋洋的親生父母因不想再要男孩,便將洋洋賣到了長樂。2023年2月2日,洋洋的親生父母因涉嫌拐賣兒童罪被移送長樂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據悉,2022年以來,長樂區檢警雙方緊密配合,辦理涉嫌拐賣兒童犯罪26人,解救被拐兒童5名、非法送養兒童2名。讓辦案人員感到震驚的是,在打拐專項行動中,“親子親賣”案件不在少數。當這些兒童被解救時,往往受到買賣雙方以及收養人的抵觸。“我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才將孩子賣給他。”“孩子在我們家被當寶貝一樣疼愛。”“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要受到打擊?孩子要是在親生父母家,未必能過上好日子。”

對於這些不解、埋怨之語,檢察官和民警將釋法說理、警示教育貫穿辦案始終。“以撫養為借口收買孩子,會讓犯罪滋生蔓延﹔以貧窮為由販賣孩子,是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辦案檢察官說。

多方聯動 安置救助被解救兒童

“這些衣服和禮物是送給我的嗎?”“要開學了,我又能見到同學們了!”在救助站,未能及時回到父母懷抱的孩子們體會到了來自“國家監護”的關愛。

打擊犯罪是打拐專項行動的重要部分,對被解救兒童的安置與救助更是行動中不容忽視的環節。如何保障這些兒童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減少對他們的傷害?據檢察官介紹,長樂區政府組織29個職能部門及18個鄉鎮建立反拐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並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能職責,採取有效措施廣泛摸排來歷不明兒童,加大力度打擊拐賣兒童犯罪,對被解救兒童展開多元救助,積極深入鄉鎮、社區開展防拐宣傳。

在解救被拐兒童后,長樂區檢察院與該區公安局多次前往救助站探望被解救的兒童,排查救助站設施設備安全隱患等問題,並與區民政局、救助站商討完善救助方案。目前,救助站已實現每2名被解救兒童配備1名生活保姆,每1名被解救兒童配備1名專業社工陪伴學習玩耍、進行心理疏導等。為保障孩子繼續就學,該院還協調多部門為一年內仍未找到親生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的被解救兒童考察合適的寄養家庭。

此外,在長樂區檢察院的倡議下,愛心企業向被解救兒童捐贈救助金,購買學習、生活用品,為被解救兒童提供綜合救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我們將秉持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堅決依法從嚴打擊拐賣、收買兒童犯罪以及關聯犯罪,點亮被解救兒童的心燈,守護團圓。”長樂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張仁平 陳艷妮 陳葉)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