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省消委會:“短視頻平台”誘導消費  “種草”容易維權難

2023年03月14日11: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3月14日電 (陳藍燕、實習生張婉卿)3月14日,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2022年全年度投訴情況分析,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9900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34.41萬元。

根據福建省消委會公布的數據,2022年度,因質量問題引起的消費者投訴共38520件,佔投訴總量的38.56%﹔因售后服務問題引起的投訴共26324件,佔投訴總量的26.35%。質量問題、售后服務以及合同問題仍然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佔投訴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因新興“種草”模式引起的質量與售后服務糾紛情況凸顯。

福建省消委會指出,隨著互聯網發展,催生了“電商+社交媒體”的新興商業模式,一些短視頻平台、社交筆記分享成為誘導消費者交易的新渠道。消費者在瀏覽此類信息時,防備心理較低,往往容易“種草”對方分享的商品,從而被引流到微信或快閃廣告鏈接中進行交易。后期如遇到消費糾紛,卻因無法掌握商家准確信息或原購買鏈接,導致維權難度加大。

例如,2022年9月,消費者廖女士在某社交分享平台上看到某博主宣傳的一款治療腹直肌分離的修復儀,便按照評論區博主推薦添加商家客服微信。收到貨后發現商品漏電嚴重,聯系客服,卻被拉黑。由於不知道商家具體信息,無法登記受理,消委會工作人員隻能建議廖女士通過其他渠道維權。

福建省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時要冷靜、理性,對各網絡平台中流行的“種草筆記”仔細甄別,避免被營銷廣告所誘導。消費者容易被種草,主要來自於對網紅效應的跟風,以及對原創真實性的信任。建議相關互聯網平台應負起主要責任,加強內容審核。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以營利為目的虛構“種草筆記”的行為涉嫌虛假宣傳。根據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規定,利用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相關人員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