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市豐富發展“四下基層”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年輕干部培養鍛煉長效機制——
基層壯筋骨 一線長才干(深度關注·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四下基層”實踐隊隊員在福鼎市一處茶葉基地與企業家探討白茶種植和產業發展。寧德市委組織部供圖
編者按:“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大力倡導的。30多年來,這一工作機制不斷豐富發展,成為當地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
2022年,寧德出台專門意見,著力建立健全年輕干部培養鍛煉長效機制,通過實踐培訓、挂職鍛煉、交流任職等方式,組織年輕干部到基層和艱苦地區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人到村、鄉鎮或縣信訪局任職挂職﹔累計入戶走訪1.5萬多人次,收集問題和意見建議1600余條,為民辦實事好事1200余件。
“老李,最近又刮旋風了沒?”頂著烈日鑽進樹下,王祖聯一邊幫村民收拾枝杈,一邊打聽天氣狀況。
王祖聯是福建寧德市清源鎮黨委書記。作為年輕干部,他在市委組織部的統一組織下,去年從市政協機關紀檢監察組調任而來。
“九成是山,剩下的水、田各半﹔以傳統農業為主,工業幾乎為零﹔全鎮1.73萬戶籍人口,在家的不到1/3。”王祖聯一開口就勾勒出了清源的鎮情。如此稟賦和條件,如何推進鄉村振興?初來乍到的他曾感“壓力山大”。
干,才有出路。王祖聯帶著清源鎮一班人落實產業規劃、用足金融政策,高質高效推進特色產業發展。目前完成了種植茶葉2萬畝、獼猴桃近3000畝、林下中草藥2000多畝,數量都在全縣前列。
如今在寧德,大批像王祖聯一樣的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經風雨”,扑下身子為老百姓干實事謀福利,自己也收獲了沉甸甸的成長。
到基層一線去,錘煉干事本領
2022年,寧德出台《關於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組織年輕干部到鄉村一線培養鍛煉的意見》,從創新干部培養、深化干群聯系、健全人才流動、完善成果轉化等4個方面,建立健全年輕干部培養鍛煉長效機制。
“一些年輕干部不缺學歷缺經驗、不缺理論缺實踐,不同程度地存在對基層情況不熟悉、貼近群眾不夠等問題﹔農村也面臨人才緊缺、干部能力素質跟不上等困難,制約著鄉村振興。”寧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陳惠說,讓年輕干部到鄉村“墩苗壯骨”,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親自倡導推行的“四下基層”制度的行動之一。
通過挂職鍛煉、交流任職等方式,寧德的年輕干部分批次到基層和艱苦地區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2022年,寧德選派10名市直機關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鄉鎮黨委書記,選派62名選調生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助理,41名年輕干部到縣信訪局、鄉鎮班子和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挂職鍛煉。
王祖聯就是10名鄉鎮黨委書記之一。“原先干的是行業領域內的活兒,相對單一。現在隻要是鎮域內的事兒,不管大小都要放在心上。”他這樣概括自己工作的變化。
海拔600多米的竹坪村,年日照時間長,條件適合種植獼猴桃。一有空,王祖聯就往竹坪村跑。“王書記經常來,為我們解決實際困難,還幫著理清發展思路。”種植基地負責人李長春說。
去年10月,得知金融部門推出鄉村振興專項貸款消息后,王祖聯立即幫李長春牽線搭橋。“月初申請的200萬元貸款,月底就到賬了。”李長春說,這筆貸款額度大、到賬快、利息低,正好用來支付開荒改植、肥料人工等費用。
農業既要靠種植,又要應對極端天氣﹔要謀劃發展,還要處理矛盾。王祖聯邀請福建省農科院專家,到竹坪村指導村民種植技巧﹔同時,搭建清源鎮矮山片區獼猴桃黨建聯盟,整合技術、市場資源,引導鄉親們抱團發展。
去年7月開始,清源鎮4個月沒下雨,多個村子出現用水困難。正當王祖聯為找水焦頭爛額時,兩個村子還因搶用灌溉水發生了爭執。
“我叫王祖聯,是清源鎮黨委書記,大家務必冷靜!”他抓起喇叭亮身份,站在了兩村村民中間。
“鎮上出資打了一口水井,先解決燃眉之急,再把雙方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叫到一起,商定用水分配辦法。”王祖聯說,該道歉的道歉、該賠償的賠償,並商定用水分配辦法,兩村重歸於好。
類似難題,張超上任后也遇到一件。他是選調生,今年2月被安排到福鼎市太姥山鎮東埕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查檔案時,我發現村裡一處近20畝的地塊,畝均租金僅有3300元。”張超說。走訪中他了解到,租客當起“二房東”賺差價。
“我們是簽了合同的,你要想漲租金,就去法院告你!”租客氣勢洶洶地上門威脅。“別鬧得不好看,不如先提到5000元,以后再慢慢上漲。”也有人前來遞話說和。
“這塊地交通便利,周邊租金已經1萬多元。這麼低的租金,很不對勁。”張超找到村支書周克玲商量,“合同即將到期,再不回歸正常價格的話,村集體還要繼續吃虧。”周克玲鼓勵他:“隻要是出於公心,沒什麼好怕的,我支持你!”
張超邀請第三方資產評估公司評估土地價值,聯系律師查看合同條款,為提租談判做好充分准備。最終,東埕村以每年每畝1萬元的價格將該地塊出租。“村集體每年增收13萬多元,我們准備用這筆錢建設健身廣場,讓老百姓分享集體經濟成果。”張超說。
“硬骨頭啃多了,辦法就多了,底氣更足了,干事創業的本領自然就更強了。”張超說。
到群眾中去,提升群眾工作能力
寧德市委組織部曾有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全市35歲以下干部中,沒有農村工作經歷的有7000多人,佔比達2/3,不少干部存在對基層情況不熟悉、群眾工作方法缺乏等問題。
“我們分批組織年輕干部到農村開展實踐鍛煉,每批為期3個月,每月集中開展5天、累計不少於15天,力爭在3年內覆蓋35歲以下沒有鄉村工作經歷的年輕干部。”寧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梅仔說。
寧德市要求每名年輕干部至少與20戶群眾拉家常,通過看“田面、人面、市面、路面、屋面、桌面”,了解掌握村情民情社情,幫助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32歲的楊龍賀是一名博士選調生,完成一周的崗前培訓后,他就被派到了壽寧縣南陽鎮含溪村擔任第一書記。
含溪村是南陽鎮最偏僻的村,到鎮上要走11公裡的山路。“以為自己去的是東南沿海,沒想到一來就被派進了山溝。”楊龍賀說。剛開始對如何開展工作手足無措,他決定先入戶了解村子情況。
“聽說他是博士,不會‘鍍鍍金’就走了吧?”“他沒經驗、沒資源,能給咱村帶來啥?”面對議論,楊龍賀不為所動,繼續走村入戶。
一段百余米的村道,被車輛壓壞后,久久未能修復。“不少村民反映這個問題,可錢從哪裡來?”人生地不熟的楊龍賀,憑著一股沖勁,找到了縣交通局的一名副局長。“他看我為鄉親們的事東跑西走,很受感動。正好局裡有相應項目可以支持。”楊龍賀說。不久后,村道修整一新,村民對他刮目相看。
“我就住在村部,從那之后,越來越多老鄉找我聊天,對村子發展提意見。”楊龍賀辦了一件實事,也打開了一扇門。
更換年久失修的路燈、為村中心荷塘布置夜景、在有安全隱患的溪邊加裝護欄……隨著一件件小事的解決,楊龍賀慢慢走進了村民心裡。
年過七旬的葉婆婆和7歲的孫子都是聾啞人,每次外出回到村裡,楊龍賀總會帶點米面油前去探視。去年8月的一天傍晚,葉婆婆來到村部,往楊龍賀懷裡塞了一個塑料袋轉身就走。“我打開一看,是15個鴨蛋,一下子鼻子就酸了。”楊龍賀動情地說。
村裡后來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動員村民發展舍飼養殖、拆掉私搭亂建的雞窩豬圈,“不等村干部上門做工作,葉婆婆就主動拆掉了棚圈,讓我很感動。這也說明,隻要用情用力,就沒有難做的群眾工作!”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也是張超的工作辦法。“駐村以來,我走訪了將近100戶群眾。”張超說,“有時經過茶園,就跟著老鄉學採茶,聊聊對村裡工作有啥建議。”
去年11月,村裡開始征地,涉及81戶。“有一天晚飯時,我買了一箱牛奶去村民家裡做工作。碰巧老鄉從地裡回來,正喝著自家釀的米酒解乏,讓我也嘗一嘗。”
喝還是不喝?張超頗為糾結。“想著先干為敬,我就喝了一大碗,再詳細介紹征地政策,解釋后續保障措施,打消鄉親們的后顧之憂。”張超說。老鄉看他為人實在、不端架子,口風終於鬆動。
“做科研、寫論文要費腦筋,做好群眾工作更要花心思。和鄉親們打交道,講實話、講真話,才能拉近彼此距離﹔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才能得到支持。”張超儼然已是群眾工作的行家裡手。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年輕干部們褪去青澀和稚嫩,用真心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到火熱實踐中去,為基層帶來新理念
今年2月20日深夜,太姥山鎮突降暴雨。樟岐村一家養豬場因排水不暢,造成污水外泄,導致東埕村七八家養魚戶的魚短時間內大量死亡,受損養殖戶趕到養豬場討說法。“我們到的時候,張超已經在安撫鄉親們的情緒。”周克玲說。
“為了避免產生糾紛,他找來礦泉水瓶,在豬場和魚塘裡取樣,送到福鼎市生態環境局化驗比對。”周克玲說,最終為養魚戶爭取了11.7萬元賠償,養豬場能承擔得起,老百姓也很滿意。
固定証據、數據說話,目睹張超的處理過程,周克玲很感慨:“年輕人的到來,的確為基層帶來更先進的治理理念。”
去年9月,湯秀梅從寧德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來到壽寧縣信訪局挂職副局長。
法學專業出身的湯秀梅,利用專業知識將信訪事項分類處理。她參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源頭治理兩個專項行動,從57件歷史積案中梳理出13件涉法涉訴事項,建議上訪人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經她梳理出的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率在96%以上。
“她在信訪事項化解過程中,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悉心引導信訪群眾、相關單位依法辦事。”壽寧縣信訪局局長王枝鬆說,去年全縣信訪總量、重復信訪佔比、網上信訪量同比分別下降14.7%、29.8%、21.3%,並成功獲評“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
跟湯秀梅一批,陳志勇從寧德市文旅局調任福鼎市崳山鎮黨委書記。崳山島風景秀麗,旅游發展迅速,但基礎設施滯后,游客體驗較差。
陳志勇發揮所長,爭取上級支持籌建旅游環島公路,並配套建設游客驛站、觀景台等設施﹔打造海島民宿樣板區,引導當地群眾將自家住宅改造升級成鄉村民宿﹔引進集小吃、火鍋、購物、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文旅綜合體﹔策劃舉辦音樂文化節,提升海島知名度……
多年文旅部門的工作經驗充分釋放,陳志勇為崳山島帶來新活力。
如何讓年輕干部盡快融入基層,充分發揮專長,在基層一線閃光?寧德形成了一套工作機制。
寧德按照“一縣一主題”,組織編寫《寧德市年輕干部“四下基層”教材選輯》,形成系統規范的課程體系,並打造104個實踐基地,便於年輕干部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目前已經開發出320多個實踐項目。同時,寧德遴選110多名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老干部、鄉村振興指導員等擔任實踐導師,實行“師帶徒”“導師幫帶”制度,及時解疑釋惑。
為加強挂職任職年輕干部的日常管理,寧德堅持“實績”導向,經常性、多渠道考核了解其現實表現,作為年度考核、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對擔任鄉鎮黨政正職的干部,寧德市委組織部針對性實施單列考核,了解其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干事,考准考實干部干了什麼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組織和群眾認不認可,激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寧德還建立了優秀年輕干部信息庫,有針對性地加強跟蹤培養,在提拔使用、職級晉升、評先評優中優先考慮。2022年以來,一批選派實踐鍛煉的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從中提拔使用58人、職級晉升66人、交流到重要崗位重要部門使用43人、當選“兩代表一委員”13人。
活動開展以來,有效促進了干部長才干、群眾得實惠、鄉村添活力。採訪中,一些市直、縣直機關負責同志不約而同地表示,參加實踐鍛煉后,年輕干部們工作作風更加務實進取,在落實工作中更能站在群眾角度考慮和解決問題。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6日 第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