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为什么这么火?本网在新年伊始,联合“油和米七日谈”公众号和三和茶业举办线下沙龙,邀请到了马拉松参赛者、赛事组织方、学者、媒体人等一群“爱马”人士聚集三和茶业中欧文化沙龙,分享了他们的“马拉松故事”。[详细]
主持人
林长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跑马为什么这么火”。我先大概介绍今天来的几位“大神”,具体请每个人再做自我介绍。
最旁边的那位是专门组织马拉松赛的公司代表张锦炎总监;接着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公益人士子尧,真名是魏为燚,他也是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的发起人;然后是专门从莆田赶过来的小学老师林洪图,他已经跑了十几年的马拉松;这位是“帅到没朋友”的理发匠赖金杰;这位是福建轮椅跑团的主席、企业家李棋;按顺序过来,接着是福建省文学院文学博士、新锐学者曾念长;90后跑马者、福师大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冯霞;跑马观察员、新华社记者沈汝发;资深媒体人、参与主办的三和茶业总助宋向洪,也是今天的场地中欧文化沙龙·三和茶道工夫馆的提供方。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做这个线下沙龙,是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上半场我们请马拉松参赛者谈谈自己的故事,下半场主要请马拉松组织者、媒体观察员、学者和在场的参与者互动,谈谈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也刚落幕不久,我们先请轮椅跑马者李棋李总来分享他全程跑完马拉松赛的体验。
李棋: 2015年参与马拉松也是偶然机会。第一次参与福马,我是带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参加的。其实我们残障人士参与马拉松,装备很重要,我第一届参加马拉松,坐的轮椅相对现在的轮椅就差很多。比如说,好的轮椅,你摇一下他可以滑行十几米,其他的你摇两下可能就只走一两米。我们残障人士能够跑完全程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大家想象一下,你们是用两只脚,我们是用两只手,两只手的区别大家肯定都可以感同身受。特别是接近终点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接近奔溃的。
主持人
林长生:
你们全程跑下来用了多久?
李棋: 装备很关键。我们现在全部跑下来基本4小时左右,4小时以内的比较少,4小时到4个半小时以内的比较多。
张锦炎: 李总作为跑团的发起者,其实做了比较多的工作,他不仅这边常做跑团,他把香港坐轮椅的十几名队员,包括内地四个地方的人组织起来。他总共组织了40多名残障人士人参加福州国际马拉松赛。我对李总的看法就是,他是普通人,而且活得比我们更精彩。 这次整个参赛当中,他们有轮椅运动员专门的参赛运动员入口,所以你可以从很多媒体拍出来的照片看到,整个过程非常规范,整齐的队伍,微笑跟大家招手,很有礼貌。所以这让我从李总这边看到,残障人士参与马拉松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因为我们做幕后人员,和他们接触较多,在很多精彩瞬间或者一些细节中,很容易被这种精神感动。能坚持下来,还能够组织全国各地这么多人一起参加这次活动,我们也非常佩服。
李棋: 我喜欢运动。从我13岁出车祸到现在,可以说,没有运动我不可能站起来,也不能坐在轮椅上打轮椅篮球。轮椅篮球是一种团队的运动,讲究的是一种团队的精神。现在跑这个马拉松会稍微比较简单一点 ,所以这项运动我个人也比较喜欢。
冯霞: 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福州马拉松,因为2015年是我的本命年,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还和死神擦身而过,刚好想在2015年的12月做个告别。我就想应该给自己一个告别仪式,让自己走出阴影,去迎接不一样的新的一年2016年 。 有一句话是说,没有参加过马拉松之前你不知道马拉松有多少公里,全马有多少公里,这就是我当时的状态。我不知道原来有42.195公里。当时我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很懵懂的状态。其实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加入了约跑族,因为我是到福州来读研,对福州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后来找到了约跑族,就是找到了组织。我就是跟跑团跑了5公里之后,知道后就直接报名全马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还好,平常都有锻炼。但是其实还是非常懵懂,没有经验。所以回忆起我第一次跑马拉松的经验,更多的是一种教训。 其实我第一次跑犯了很多错,因为我不懂得还要去领物资啊,几点钟起床应该穿什么,吃什么,应该备好什么东西,非常懵懂的一个状态。那时候前一天刚好有个读书会,我不知道要去领号码牌什么的,我去了以后才看到别人怎么跟自己穿的都不一样呢,别人有穿了很多装备,戴着号码牌什么的。我发现我什么都不知道,就穿着自己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