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我的金银潭医院十二时辰:别哭,武汉很快就会再次绽放笑容

2020年02月04日10:21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时间:2020年2月2日

地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记录者:许镜清 福建省立医院主治医师

20200202,是个千年一遇的“对称”日子。对于我们而言,在特别的日子里迎来了特别的任务,我们要转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从“一线”到“火线”。“金银潭”是抗击疫魔的前沿阵地,是离“炮火”最近,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1日晚宣誓动员大会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不仅要接下部队的临床工作,还要传承部队的硬朗作风和拼搏精神。”福建医疗队领队兼临时党委书记宁永鑫说道。动员会上还播放了与时间赛跑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感人事迹。今后,将与他并肩作战,我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述。

午时:整理装备赶赴“火线” 听到最多的话是“谢谢”

按计划,2日11点30分,我们开始整理装备。我们的老大姐、省立医院的林璇主任一直担心我们防护有纰漏,要求我们再带上一整套装备作为备用。

这是备用的防护装备,有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鞋套、护目镜等。许镜清 供图

12点10分,接送我们的公交车已在驻地门口等候。我所在的小组共四位医生,来自于福建省内的不同医院。驻地离金银潭医院路程大概9公里,二十分钟左右可以到达。一路上,接送的司机师傅不停地感谢我们。其实,我们在武汉所到的每个地方,遇到的每个当地人,不论服务员、司机、当地医护人员、病患或家属,听到最多的是一句“谢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达金银潭医院时,我们正好遇上载满支援武汉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车辆。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门口停着满载驰援物资的大卡车。许镜清 摄

未时:进入病区查房巡诊 医生是患者最踏实的依靠

我被分配在金银潭医院综合四病区工作,有45个病人。下午2点,我们接到通知,有8个病人的核酸检测可以取标本了。

为了早些熟悉工作环境与流程,我和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李青医生先进入病区。“你们是福建来的吧”“感谢你们啊”“保护好自己”……在病房走廊上散步的患者热情地问候我们。告知他们即将查房的消息,他们马上回到房间等候。

进入黄区(半污染区)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防护准备。许镜清 供图

“先看看我妈行吗,她午饭没吃,睡眠也不好,是不是病情加重了?”24床的患者指着23床的老人家说到。这是一对母女,同一天进来的,老人家不怎么说话,忧心忡忡的样子。经过我们的反复开导,老人家终于开口了。

老人家顾虑很多,既担心女儿,又担心四处分隔的家人们。我们赶紧鼓励她:“您放心,您的病情好转了许多,马上也可以复查核酸了,离出院也不远了,外面情况也在好转,一家人很快就能团圆的。”

除了治疗,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安抚患者。因为没有家属陪伴,医护人员成为他们最踏实的依靠。

隔着护目镜、面屏,虽然视线不太清晰,但仍能看到老人家紧锁的眉头逐渐松开,在女儿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开始进食。

防护设备虽然厚重,却不能拉开医患之间的距离,因为真诚是打开心结最好的解药。

戌时:生物钟紊乱 提醒你下班的只有接班同事的反复催促

做完咽拭子检测,接到通知,一位患者要转到重症监护室了,我们护送患者到了另一栋病房。出大楼的那一刻,才意识到天黑了。

“几点了?”一旁的护士问。

我说:“不知道,一直在忙,也没注意时间。”

这种没有时刻表的忙碌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天,生物钟已不存在了,提醒你下班的只有接班同事的反复催促。

许镜清(右一)和队友在交接班时互相鼓劲。许镜清 供图

我在红区(污染区)待了将近六小时后,背上已湿透。回到绿区(清洁区)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接班的同事早已经来了。从进绿区的那一刻起,不断有同事递上八宝粥、牛奶、小面包……不过胃口全无,只有满身的疲倦。

亥时:不能哭,相信我们的努力,武汉很快会绽放笑容

回到驻地,按规定洗了半小时澡,再打开手机,领导们、家人们、朋友们的叮嘱祝福一涌而上。和家人视频报平安,已到夜里10点。吃着可以算是宵夜的晚饭,看着窗外武汉的夜景。三环路仿佛被按了暂停键,空荡荡的,似乎在提醒:武汉还病着,任务还很艰巨。

这时,我脑子里顿时想起一句话:“不能哭,哭了口罩就失效了”。

但,请相信我们的努力,武汉很快就会再次绽放笑容。(整理:叶青卿)

【专题聚焦】战“疫”日记——“我们一定能赢!”

(责编:林东晓、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