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电视剧《谷文昌》迎来第30集大结局。多项数据表明,自开播以来,电视剧《谷文昌》以接地气的画风和真挚朴实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该剧进入中国视听大数据单频道收视破1%电视剧行列,平均收视率1.528%,平均收视份额5.253%。酷云直播关注度显示,央视晚间直播关注度1.34%,市场占有率6.56%,稳居前三。
该剧以国家话剧院话剧《谷文昌》为基础,聚集了众多来自国家话剧院的实力戏骨。他们充分调用电视剧艺术的手段与特点,力求选取新的角度和素材展现人物的真情实感,获得了网友的纷纷点赞。
感动收官之际,刘佩琦、刘晶晶、韩童生、奚美娟、朱柏龙...《谷文昌》剧组主创齐发声,致敬谷文昌精神:
“这些日子里,我们共同渡过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非常时期,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大家从荧幕中感受着谷文昌精神。谷文昌其实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但他用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实现了所有东山人共同的梦想,了不起! ”
——谷文昌的扮演者 刘佩琦
“谷文昌是个再真实不过的人,他的真实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愿景,他朴实无华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这个理想,为了这个信念,一件件扎实落地的事情,让几代东山人牢牢的记住了他,谷文昌将永远生活在人民身边。”
——史英萍的扮演者刘晶晶
“剧中,谷豫闽从一开始对父亲工作的不理解,到后来慢慢地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拍摄杀青戏时,作为演员的我和剧中谷豫闽同时感受到了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完成工作后,我给爸爸打了个电话,对他说:‘爸爸我爱你’。”
——谷豫闽的扮演者朱柏龙
“一个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素材的作品,近三十年来,有二代艺术家为之倾情演绎,我想,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谷文昌作为一个沿海不发达地区的基层普通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争取基本生活权力的意义!电视剧《谷文昌》虽不是时髦的商业片,但它的精神意义坚挺丰满,给了后人不小的启迪。”
——史英萍母亲的扮演者奚美娟
“参与拍摄《谷文昌》是我的荣幸,谷文昌是值得我一生敬重的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个谷文昌。”
——许元璐的扮演者韩童生
“拍摄结束已经一段日子了,但是谷书记的事迹一直贯彻脑海,仿佛我真的作为一名警卫员跟随谷书记多年。待疫情过后,去那里看看,去看一眼满山绿色的东山。”
——陈文才的扮演者于小鸣
一封特殊的信
拍摄完《谷文昌》后,入戏颇深的刘佩琦难舍角色,还特意给“谷文昌”写了一封信:“老谷,好久不见!从接到剧本到拍摄结束,和你相处的日子里,实在是太不简单。我走过了你生活过的东山,那里现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难想象你刚来的时候,面临着多么大的挑战和困难。他们都说你是个怪人,但我知道,和其他人一样,你向往美好的爱情,心疼自己的孩子。如果再给你多一点时间,也许你会好好的补偿他们。但我也知道,哪怕给你再多的时间,你心里啊,总还有更多的梦想和责任,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你用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实现了东山人共同的梦想。实在是了不起,值得致敬。等有一天我去看望你,我们再好好叙一叙。”
尽管距离拍摄已有3年时间,但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起初,刘佩琦接到的是电视剧《谷文昌》导演的工作,为此在筹备阶段他进行了大量准备。后来,因角色调整,谷文昌一角需要由他饰演,用他的话来说,“这转换有点大了”。为了塑造好谷文昌,刘佩琦下足了功夫,尽可能避免“高大全”的模式化,找到角色身上最实在、最接地气的东西,生动全面地呈现出谷文昌的人物形象。
在刘佩琦看来,谷文昌是勇挑重担的好书记、好干部,也是足够优秀却不那么完美的丈夫和父亲。“很多人认为,谷文昌一心扑在工作上时常忽略了家人的感受。但他在庭院中给孩子们讲述‘白胡子爷爷’的故事,坚持去儿子的家长会,在与妻子史英萍日常相处中,无不体现了他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一面。在工作中,‘敌伪家属’改‘兵灾家属’、‘荒岛’变‘宝岛’等一系列在常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一一变为现实。他不仅有着坚持原则、一心为民的脚踏实地,还有着敢想敢干、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
电视剧《谷文昌》在漳州市引起强烈反响。漳州有一群特殊的“追剧族”,他们深情谈起剧中事——
铜钵村“兵灾”家属后人赖添泉:
“敌伪”改“兵灾” 日子有盼头
“30多年后,分别已久的亲人终于团圆了,爷爷最后也得以魂归故土。”看着今年101岁的奶奶陈铜山,赖添泉回忆起往事,止不住眼中的泪水。
连日来,电视剧《谷文昌》正在荧幕上热播。当看到国民党兵在“寡妇村”抓壮丁一幕时,赖添泉和家人触景生情。“1950年5月12日晚上,他们从家中带走了我的爷爷。”赖添泉说,只留下奶奶和仅有10岁的孩子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奶奶只好外出打苦工,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从那晚起,爷爷就音信全无。”赖添泉说,可奶奶始终等待着丈夫回家,没有再嫁。
虽然生活困苦,陈铜山还能坚持,但扣在她头上的“帽子”,令日子更加雪上加霜。在当时,亲人在台湾为国民党效力,她们便是不折不扣的“敌伪家属”。“不仅领不了救济金,还会受到旁人的歧视。”赖添泉说,多亏了谷书记为他们发声,将“敌伪家属”改成了“兵灾家属”,好日子才有了盼头。
1984年的一天,奶奶家门口突然出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离开时正当壮年,重逢却已到花甲之年。”赖添泉说,千言万语竟说不出一句,两位老人只能相看泪满面。“晚年生活里,他们享受着儿孙承欢膝下,日子也越过越好。”赖添泉说。
南门海堤建设者、退休干部陈炳文:
决心建海堤 造福数十载
连日来,已年逾七旬的陈炳文总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剧《谷文昌》。上世纪60年代初,他作为一名年轻工人参与了南门海堤建设。因此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谷文昌老书记那熟悉的身影,他总会在心中泛起阵阵波澜。
在陈炳文的记忆里,上世纪50年代前,大海总是侵扰沿海居民。1960年6月9日,12级强台风正面袭击了东山岛,巨浪咆哮着冲上防沙堤,越过民居。“谷文昌老书记冒着倾盆大雨,检查受灾最严重的地段。”陈炳文说,当时谷书记就下定决心建造海堤,造福东山人民。
陈炳文说,谷书记在召开南门海堤建设工作会议时,曾动员大家道:“我们不仅要有造林绿化挡住风沙,更要有‘泰山石敢当’的勇气挡住狂风巨浪。”在他的号召下,东山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建设南门海堤的运动。大家争分夺秒,在第二年(1963年)台风季节来临前,按质按量完成了南门海堤主体工程的建设。
如今,漫步在风光旖旎的南门湾畔,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抚今追昔,在这里仿佛还能看到谷书记的身影。“南门海堤坚守了57年,用它厚实的身躯,阻挡了一次次台风的袭击和巨浪的侵蚀,勇敢地保护着东山人民。”陈炳文感慨地说。
谷文昌身边工作人员朱子周:
宁愿“太保守” 一心为人民
“在过去,一下雨就种树,是东山人民的习惯。”3月12日,植树节当天,93岁的朱子周老人感慨着追忆起往事。
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朱子周就被安排到谷文昌老书记身边,从事文字兼“闽南语翻译”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四年。令老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谷文昌老书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前,有不少人都说老书记‘太保守’,其实,他是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真心实意考虑人民的利益,因而在工作中便多了一分脚踏实地。”朱子周回忆说,有一年,谷书记带着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水稻种植技术,谷文昌拨开重重稻子,摇了摇头,担忧地道:“种得密密麻麻,将来群众吃什么啊。”回到东山后,谷文昌先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尝试引进新技术。
“不管外面是什么趋势,在没有成功之前,他不会大面积推广,他总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朱子周说。
在生活上,谷文昌也时常关心、爱护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写材料加班到深夜,谷书记总会带来蒸馒头给我充饥。”朱子周感动地说。
“他是一个很值得敬重的人,能长期与他共事,受到他的鼓舞和鞭策,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朱子周说。
东山山口村老党员林娇美:
赠送土喇叭 鼓劲治“沙虎”
家在山口村的八旬老人林娇美,一说起谷文昌,两眼闪出了泪花。
她回忆说,山口村过去是闻名的“乞丐村”。电视剧《谷文昌》中的“沙虎”为害,田屋被埋、作物绝收、村民被迫外出当乞丐等惨景,就是当年的真实反映。为了制服“沙虎”,造福人民,谷文昌呕心沥血。在1958年至1962年大造林的日子里,她经常看到谷书记来到村外的荒沙滩上,白天带着林业技术员、大队干部在荒滩规划、部署造林,甚至身先士卒参与种植,有困难当场解决;晚上他又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处理出现问题。
也在那时,谷书记送给了林娇美一把长50多厘米的土喇叭筒,希望她加强造林宣传,科普科学植树的重要性,及时表扬好人好事。从此她随身带着这一支土喇叭筒,造林到哪里,广播就到那里,发挥好鼓劲加油的重要作用。正是干群们齐心协力,山口村完成造林植树达4500多亩,与国有赤山林场相连,形成的绿色屏障镇住了“沙虎”,保护了农田和村庄。如今,昔日的“乞丐村”早已变成东海绿洲“幸福村”。
“电视剧《谷文昌》追忆了谷公先进事迹,是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将把谷公的好故事讲述下去。”林娇美说。
来源: 闽南日报 林堃 殷琪 谢汉杰 综合CCTV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