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3月20日
地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记录者:叶灶宁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护师
今天是我驰援武汉“满月”的日子,翻翻这些天的日记,出发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一个月,让我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对英雄的武汉人民有了更深的敬畏。
2020年的春节过得并不踏实,每天看到确诊病例的增长、看到前线医护人员无畏的坚守,我揪心。我知道得去做点什么:“报名增援湖北!”这是我身边很多医护工作者最真切的心声。正月初二那天一早醒来,我收到“全员取消休假回福州待命”和“自愿驰援湖北开始报名”的通知。在老家过年的我匆匆和年迈的爷爷告别,他紧紧的拉住我的手,不解地问:“怎么这次才回来两天又要走了?”我只能安慰老人:“医院有点忙,等这阵忙过了就回来。”
微信截图 叶灶宁供图
2月20日:终于轮到我上场了
很快,我和同事们就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驰援湖北的人越来越多,我也开始焦急,怎么还没轮到我呢?2月19日,我挥泪送别驰援宜昌的同事,20日下午接到通知:“福建省第十一批驰援湖北的人员名单出来了,有你,去武汉。准备一下明天出发!”回到家,老婆一边帮我收拾行李,一边默默流泪。我知道其实最难的是她,身为妻子,她舍不得我走,但同样身为护士的她又必须支持我去。那晚,她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平安回来”。
2月20日,叶灶宁即将驰援武汉,送别的妻子忍不住泪如雨下。 叶灶宁供图
2月21日:主动请缨金银潭
晚上,医疗队群里自愿报名组建了专科护理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出3名护士,离开大部队,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与当地的医护人员并肩战斗,很荣幸,我被选上了。我被分到了南4区,这里收治的都是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人,其中病重的21个,病危2个。这里工作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但是来之前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再苦再累也不怕,只求能尽我的绵薄之力,助力武汉战胜疫情。
2月24日:第一声“爸爸”给我无穷的战“疫”力量
一早收到老婆发来的短视频,听到8个多月的儿子麦兜的第一声“爸爸”。那种感觉,超级温暖,给了即将进入“红区”(污染区)的我无穷的勇气和力量。隔着屏幕,我好想摸摸孩子稚气的小脸,抱抱帮我守护老小的老婆。为了他们,也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我更要努力,帮助患者战胜病魔。
经过重重防护,我把自己包得只剩一双眼睛,进入“红区”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输液、喂药、翻身、等一系列的基础护理后,我早已汗流浃背,头晕眼花。几个小时后,口罩里面也已经是鼻涕一大把了,脱掉口罩,耳朵跟脸都疼的不敢碰。我知道,这些不适都得靠我快快克服,因为病房里还有好多病人等着被治疗。我虽然很渺小,但是我来了武汉,就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叶灶宁主动请“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叶灶宁供图
2月26日:保安把自己的面包送给了我
我们住得远,下班回酒店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今天下了班在医院门口等车,已经过了饭点两个多小时了,我真是饥肠辘辘。武汉降温了,风吹过来有些刺骨,我只能来回走动,试图让自己暖和点儿。正在这个时候,有人远远喊了一声“你好”。我回过头,是医院门口的保安大叔。“还没吃饭吧?辛苦了,先垫垫。”说着,他塞给我一袋面包,我还没愰过神来,他就转身回到自己的工位上去了,留给我一个长长的背影。
我的心真的抽了一下,鼻子泛酸,冲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声“谢谢”!大叔的样子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那充满善意的眼神,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英雄的武汉人民特有的热情和善良。
3月8日:患者自发当志愿者
她,是我所在病区的一个患者,腿脚有些不便,走路一瘸一拐的。我到这个病区的时候,她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算是轻症病人。我每天上班都能看见她帮忙年纪更大或无法下床的病友打开水,端饭,帮忙他们倒垃圾和洗碗。
后来,我发现这样的热心肠的不止她一个,我听队友们也说起过其他病区也有很多帮忙其他病友的患者。隔离病房都没有家属,所有的事务都是由护士完成。我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动作都变笨拙而缓慢了。一些轻症患者自发地帮我们承担了一部分其照护其他患者的工作,在这片没有焇烟的战场,每一个人都是战士,都在拼尽全力和病毒抗争。我想起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科霍夫说过的一句话:“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遇到的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自己在这次疫情中的角色,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保护家人,如何配合集体控制疫情。”说的就是感动我的英雄的武汉人民!
叶灶宁的“战袍” 叶灶宁供图
武汉的樱花开了,患者也陆续康复出院。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正在慢慢复苏,各省的援鄂医疗队陆续返程了,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我是一颗“鱼丸”,我力挺“热干面”。
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登上“凯旋号”航班,摘下口罩给亲人、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给武汉加油!给自己加油!我们定能不辱使命,平安凯旋。(整理 叶青卿)
叶灶宁给自己“定手工制”的“凯旋号”登机牌。 叶灶宁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