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船舶修造或者营运来说,船舶检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安全程序。福建自古以来就是船舶修造和航运大省,2007年因船检体制改革试点,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福建地方船检机构仅保留内河船舶检验资质,没有海船检验资质。直至2015年11月,在福建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国家海事局正式批复核定福建省船舶检验局为B类船舶检验机构,中断多年的海船检验资质正式回归,为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船舶检验支持。
“船舶检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船舶进行检查,以保持船舶的良好技术状况和防止污染。船检是水上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船舶安全监管的源头。”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蒋文芳在介绍海船检验资质回归情况时表示,“对我们来说,这项工作承担的就是责任与风险,收获的是企业的肯定与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把海船检验工作做实、做好、做强。”
海船检验资质的回归和船检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为福建造船业和航运业发展的有力助推。
服务到位树立品牌 助推造船企业发展
海船检验资质的回归后,为保障船舶质量,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船检部门建立了船舶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对船舶检验质量的进行有效管控,验证船舶检验质量得到保证;按照“高质量建队伍、高标准抓检验、迅速打开局面、稳步树立品牌”的工作要求,积极创新人才机制。采取聘任制验师管理模式,建立了验船师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为打造“六个船检”(民生船检、数字船检、诚信船检、质量船检、和谐船检、朴实船检)、做大做强做优福建地方船检夯实了基础,为促进福建航运业、造船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船检工作,参照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17020:2012《合格评定各类检查机构的运作要求》的部分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的《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手册及工作程序模板》,建立了《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业精于勤,事成于诚,不断提升的船舶检验质量,赢得了行业的普遍认可。2019年,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船检部门完成海船建造检验73艘,为船舶工业产值创收超过20亿元。截至2019年底,福建全省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已超80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年造船生产能力达400万载重吨。2019年福建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2亿元,比增8.7%。
宁德市是福建的传统造船产业基地,船舶企业2019年共创工业产值4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培长了2%。“省船检资质回归之前,福安市的船厂接收造船订单受到很大限制,影响船厂发展,而在船检资质回归后,船厂造船订单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会长张清洁说,“福安船舶企业在2019年生产经营总体上呈现业务饱满、生产均衡、稳中有升的局面。在造船方面,主导产品有散货运输船、海上工程船、近远洋各种渔船、海洋勘探船、海洋养殖牧场平台等。”
位于闽南的漳州龙海市,造船产业发展同样快速,众多企业的船台、船坞、码头实现全负荷生产,仅龙海工业园区海船建造企业就由原来8家发展13家。据龙海市船造工程协会不完全统计,2019年共创工业产值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其中承造各种船舶234艘,呈现出多造船、快造船、交好船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龙海,省船检局负责检验的海船产值超10亿元,解决近6000人劳动就业,同时带动了船舶配套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漳州市航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先主要从事渔业、内河船舶轴舵系配套加工,2016年开始进军海船场,是目前龙海唯一一家经省船检局认可从事轴舵系配套加工厂,2016年1月至今完成超过30艘新造海船艉轴、舵杆、艉管等产品加工,商品价值达1200多万。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相关行业有序发展
海船检验资质回归以后,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船检部门首创“保姆式”船检服务,通过编制服务手册、拓展信息化服务、主动靠前服务、送检上门服务、打造“阳光船检”等多种措施,节省办证时间,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在平潭自贸区和宁德、福州试行的并联办证制度,提升了服务质量,缩短了船舶证书办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各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促进了福建省航运业发展,能够持续吸引省外挂靠船舶回归。再次船检部门开展的“容缺服务”,打破了“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为行政相对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也大大提高了检验办证效率。最后,福建省率先推行的内河船舶“多证合一”改革工作,真正做到了“最多跑一趟”,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能,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持续增强获得感,为企业节省了管理成本、交通费、船舶燃油费、停运损失费。
优质的船检服务为航运业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福建南翔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来勇说:“我们原计划2014年造海船却因省内当时没有海船检验资质,在省外建造非常麻烦,且建造成本高,同时所需船型建造技术不如龙海,龙海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因此想在龙海建造,在2015年福建省海船检验资质回归后第一年我便开始造船。”2015年至今,他的公司已建造5艘海船,均由省地方海事中心船检部门检验。
福建国安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海市船舶工业同业公会会长吴连富也是感触颇深:“福建省船检资质取消了以后导致我们很多业务流失,小船市场基本上都被广东占领。同时造船成本较高,很多船东选择到其他省份建造,并且在那边入户,导致我们的船厂设备、人员闲置。福建省船检资质回归后对我们这些船厂受益明显,修造船业务猛涨,船厂每年都在以15%~20%的业务量在递增,船厂的规模不断增大,生产能力又提升起来了。”
“现在船舶检验推出并联办证制度,非常便利,服务到位,办事效率高,一周就办下来了,而且工作人员做事很有激情。”正和(平潭)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而廉对省检测局的工作服务非常满意。
优质的船舶检验服务,也进一步带动外挂海船回归。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福建全省吸引外挂回归海船380艘,全省运力达1153万载重吨,全国排名第8位,2019年完成水路货运量4.2亿吨,货物周转量7140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和157%。“2015年我省海船检验资质回归后,船东觉得在本地运营公司可能更安全,同时我省还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因此吸引了大量外挂海船的回归。”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船舶检验处验船师刘义长说。
平潭综合实验区船东协会秘书长郑振华十分感慨:“福建省船检局检验资质回归对平潭航运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海运企业的增加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办公人员,船员配备,维修业都有所增加。”2014年,注册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海运企业只有8家,船舶18艘,运力13万载重吨。平潭综合实验区船东协会动员船东回归平潭,平潭运力回归呈不断上升趋势,截止至2019年底,在平潭区内注册的海运企业有93家,船舶307艘,运力363.8万载重吨,分别比2014年增长了10倍、17倍和27倍。
在国际、国内航运业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福建省航运业实现逆势增长。至2019年底,福建全省运力1153万吨,较2015年底的894万吨增长了29%,全省船舶运力结构更加优化,航运企业规模化趋势明显。至2019年底,全省326家航运企业中,运力规模10万载重吨以上的航运企业达21家,安通控股在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稳居前20位,泉港兴通化学品船运力规模全国名列前茅。
同舟共济共战疫情 船检部门主动担当
2月10日刚在网上提出船舶检验证书办理申请,2月11日就收到证书寄出通知,2月13日证书送到手上,疫情防控时期顺畅快捷的办证体验,让“鸿源顺”号船东杨青格外惊喜。
疫情期间,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船检部门推出“无接触式服务”,通过船舶建造审图、船舶检验申请等事项“网上办、邮寄办”,开通船检咨询热线,全天候提供指导服务。“鸿源顺”前期已经完成船舶现场检验,一接到办证申请,船检工作人员立即进行资料审核,以最快的速度为其办理了证书,并通过邮政快递寄到船东指定地址,不用出门不用面对面接触,一趟不用跑就办完了证书。
对于船舶修造和航运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船舶每早一天下水,省下的时间成本都是以万元计算。疫情防控期间,船舶修造和航运企业更是承受不小压力。着力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除了“无接触式服务”,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还推出“远程指导服务”,对于临时检验如变更船名、更换部分非重要设备、部分安检项目确认等可不进行现场检验的,试行远程检验;对客船、危险品船、砂石船、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运输船等四类重点船舶以及疫情防控物资运输船,因检验证书到期,疫情期间无法现场检验的,船检部门主动视频连线,通过远程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自查隐患、完成整改,待条件允许时第一时间安排验船师现场检验。
疫情期间,除了“网上办、邮寄办”等便捷的办理服务,省地海中心船检部门还对省内船舶企业、航运业生产需求等进行全面摸排,了解到有1艘2.2万吨散货船申请开工、4艘船申请系泊或航行试验、4艘申请转入临时检验。船舶建造企业码头相对交通不便,外派验船师面临的防疫压力较大,为支持船舶企业复工复产,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船检部门6名党员验船师组成船舶检验突击队,随时准备待命外派验船。
2月27日上午,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宁德、莆田、平潭、漳州等地区开展船舶检验工作,以满足船东船厂的检验需求。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突击队成员顺利完成了“华兴78”现场检验、2.2万吨散货船开工前检查和109.8m沿海自卸砂船分段完整性报检工作,受到船东的一致肯定。
“船检、航运领域,关系千家万户,特别是疫情期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眼于帮助行业企业战胜疫情,恢复生产,健康发展,我们积极创建港航船检红色品牌,组建党员船检先锋队,主动靠前、优质服务,促进福建造船、航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使命和担当为福建建设交通强国先行区贡献港航、船检力量。”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子闽表示。(政东 谢小姿 刘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