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古田县,闽越胜境,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形的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为农业生产特别是食用菌培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种小巧精致的菌类生物,俗称“蘑菇”。其中,可供大家食用的,统称为食用菌。
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支柱产业,全县农村7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
可以说,食用菌已经融进了每个古田人的骨血里,也融进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位于翠屏湖畔的吉巷乡坂中村,是古田县较早种植银耳的地区。全村128户431人,常住人口400人左右。
坂中村旅游景点-五连厝。陈文 摄
该村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库区移民村。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计划提出建设古田溪水电站,为此迁建整个古田县城。
坂中村在县里这次史无前例的大移民中,也进行了整村迁移。由于原有土地被淹没,坂中村群众转向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食用菌产业。
高益朋是土生土长的坂中村人。这几天,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原来是他种植的第三批银耳早早就被商家全部采购。
“从去年八月开始种植第一批银耳到今年三月,先后种植了三批,总共八万多筒,直观收入就有两万多元。”高益朋说。
然而,在2016年,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对象。“当时生活实在拮据,一家五口人,母亲年老多病、妻子无业、两个女儿又要读书……”说起致贫原因,高益朋有点不好开口。
“村里的贫困户,我们会帮助他们申请银行贷款,给予种植技术指导等。”坂中村村主任高已德说。
在得到扶贫资金后,高益朋新建5间标准银耳生产房。按照一间可生产4000筒,一年8万筒,一筒平均可盈利0.9元计算,一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
“有了这5间银耳房,每年都有固定收入了,是种植银耳让我真正实现脱贫”高益朋说。
村民在现代化菇房内。陈文摄
在坂中村,和高益朋一样从事种植食用菌的不在少数。目前,该村90%的村民从事银耳生产,拥有银耳生产房500多座,年产银耳可以达600万袋。
每到银耳生产旺季,村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在银耳生产房,菇农有的忙着种植,有的忙着采摘。村道两旁的一辆辆运输车来回将采摘下的银耳运输到食用菌烘干厂集中烘干。烘干的干菇再进行装袋包装,由经销商直接采购或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村培植的银耳品质高、质量好,除了地理环境外,全因村里这两台变压器提供的稳定供电,实现全天候的银耳生产。”高已德道出银耳畅销的秘密。
高已德所说的变压器,其实是古田供电公司农网改造项目。
“坂中村共经历了两次农网改造,第一次是1999年-2000年,第二次是2014年-2015年,当时投入100多万,安装了两台容量400千伏安变压器。”古田吉巷乡供电所所长施孝照说。
上世纪70年代,坂中村就已经通电,当时的变压器容量为80千伏安,基本只能用来供应照明,稍微离供电线路远一点的菇房,风压机、喷水机等设备都带不动。由于银耳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2-25℃,传统菇房里温湿度调节、通风换气只能依赖人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
古田供电公司员工在银耳栽培厂房内排查设备用电隐患。陈文 摄
农网改造后,供电稳定了,传统菇房也升级到现代化银耳生产房。菇房的温度、湿度可自动调节,使银耳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全天候生产,确保银耳品质的稳定性。
至此,有更多的村民加入种植食用菌行列,集中发展食用菌产业,使得坂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银耳种植专业村。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兴旺,村党支部还带头和村民一起办起了合作社。“去年,村里投资343万元成立农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60间标准化银耳生产房和智慧银耳观光园,助力“坂中银耳”品牌打造。”高已德谈及发展规划。
企业要开工,用上电是关键。“合作社成立,当时正愁申请用电这块,没想到供电部门就主动上门来访。”高已德说。
“我们上门了解企业用电需求,客户通过APP申请后,我们就马上向营销部门上报,为合作社新增一台400千伏/安专变,保障企业用电。”施孝照说。
2019年,国网古田供电公司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又给村里新增一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满足坂中村今后更好的经济发展用电需求。
如今的坂中村,户户脱贫,家家致富。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4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产业兴,乡村美。近年来,坂中村兴起了旅游业,开发了拥翠公园、移民文化馆、候鸟文创营、乡思岛等旅游项目,每月接待游客已达3000人次以上。该村2016年获评“全省十佳小康库区村”、2019年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可以说,坂中村为古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竖立了标杆。据了解,古田县目前已开发生产37个食用菌品种,全县279个村中有235个是食用菌专业村。食用菌全年产量达到87万吨、年产值58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在食用菌产业的有力支撑下,古田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县贫困户在2018年底全部脱贫。
食用菌已然成为当地富民兴县的致富“菌”。(陈文、雷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