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机器换人 制种加速

2020年05月14日08:18  来源:东南网
 
原标题:建宁: 机器换人 制种加速

12日一早,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村民黄勤建正在使用无人机对试验田里的秧苗喷洒农药。老黄尤为关注的是其中一块40亩左右、4月底刚刚插秧的试验田,“这块田全部使用插秧机插秧,一亩能节省成本近200元”。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三明就开始杂交水稻制种。去年,建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14.7万亩,产量超3200万公斤,两者均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的10%,“建宁水稻种子”也成为全国首个水稻种子地理证明商标。

“杂交水稻制种不同于普通的水稻种植,同一块地里要有父本母本,两者不同步,这就导致机械化很难实现。”黄勤建深有感触地说,由于杂交水稻制种的特殊性,以往在插秧环节仍主要依靠人工,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插秧季一到就开始出现人工荒,有钱都请不到人。”

“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也是杂交稻种子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的一大难点。”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民告诉记者,自2010年以来,省农业科研部门就开展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成熟的母本机插技术体系。

经过多番努力,黄勤建在一块20亩试验田里使用机插,确保每次插的秧苗在3棵以上,成活率大大提高。今年插秧,一台机器一天的插秧面积可达30亩。“机器换人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快又好!”黄勤建笑着说。

陈建民告诉记者,实践表明,机插秧用种量比正常手栽多30%~40%,苗数多,每亩增产10公斤左右,亩效益可提高约200元。随着更多技术难点被攻克,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将在更大范围推广。(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黄平柳 陈晓星)

(责编:陈楚楚、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