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厦门成为“自主可控服务器之都”
【近期】
今年,全市整机生产服务器年产能力争达到10万台以上、PC机器年产能达到30万台以上。鲲鹏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在全市全面铺开,鲲鹏产品适配认证平台和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培养1000名以上鲲鹏技术应用性人才,完成300家以上软件开发商业务系统的适配。
【中期】
到2022年,推动厦门成为“中国自主可控服务器之都”,整机生产服务器、PC机器年产能达到100万台以上。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示范全覆盖,引进和聚集一批鲲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成全国性的基于鲲鹏全生态的自主可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鲲鹏生态应用超过1000个,新增高科技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
【远期】
到2025年,全市至少培育或引进3家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创新等领域。鲲鹏产业生态不断完善,聚集一批国内知名的鲲鹏产业链上下游(OS、分布式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平台、云服务、应用软件等)优秀企业,形成一个新的千亿级鲲鹏产业集群,带动厦门数字经济整体跃升。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 记者 李晓平)日前,厦门市数字厦门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培育鲲鹏计算产业促进数字厦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厦门市将以鲲鹏整机制造为核心,加强产业配套和人才培养,结合传统优势软件生态,形成全方位的产业布局和应用推广态势。
培育和构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为数字厦门建设注入新动能。《意见》指出,将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纳入厦门市重点工作目标,以打造鲲鹏计算产业为牵引,培育鲲鹏IT全栈产业链;依托鲲鹏+昇腾技术体系,通过数字平台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通信视频、GIS等新兴ICT技术,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厦门市正推动鲲鹏技术体系在政务数据中心、政务网络、政务云计算中心等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中广泛应用,建设厦门鲲鹏超算中心,建构自主可控的政务云应用基础平台,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政务基础设施。利用鲲鹏技术,融合区块链、软件定义边界等新技术,在信息化系统安全设计、数据防护、安全评测等方面打造全面自主可控的网信发展环境。
当前厦门市各区、各部门围绕鲲鹏计算产业大力招商,吸引鲲鹏计算生态伙伴来厦落户,力争快速形成整机生产制造、认证测试、销售服务、供应链管理、部件生产制造等产业能力;建设鲲鹏生态创新平台,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引进、孵化、培育通用集成电路、网络设备、终端制造、基础电子、通用软件、安全软件等鲲鹏产业生态外延产业,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鲲鹏技术体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厦门市数字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鲲鹏计算适配中心,围绕鲲鹏生态技术和产品目录,推进行业应用软件迁移、适配、开发,形成一批面向典型企业的行业示范解决方案,加快形成以鲲鹏技术体系为基础的行业应用新生态。
同时,加快发展基于鲲鹏技术体系的数字民生服务,重点对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平安建设、司法援助、食品安全、文化教育、住房保障等领域的数字民生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