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探班 让文化资源在这里交流碰撞

2020年05月18日10:54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让文化资源在这里交流碰撞

  18日,“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活动在莆田市博物馆开展,主要有“千年国技光耀盛世——木雕、瓷器艺术展”、非遗技艺展演、文物捐赠等内容,同时结合线上博物馆、云展示等方式,与民众分享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推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新馆“大开大门”

  新建的莆田市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绶溪公园旁,周边风景宜人。从高处俯瞰,整个博物馆犹如一柄“如意”,充满现代感。设计者巧用一条走廊,将A馆与B馆连接起来,两者看似相互独立,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新馆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有1.3万平方米。2018年全面对外开放后,累计接待500万参观人次,单日最高达5万人次。

  馆长游国鹏介绍说,与一些博物馆不同的是,莆田馆不用事先预约、验进场电子票,而是“大开大门”,向民众免费开放。

  A馆三楼有个莆田民俗文化陈列区,总是人头攒动。这个陈列区采用场景复合的方式,生动展示“岁时节俗”“人生礼俗”“民间信俗”等民俗文化。这些莆仙民间习俗,满满都是乡愁,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感慨万千。

  市博物馆融合视频拍摄、多媒体、3D电影、动画等新技术,用动态的方式让静态文化活起来,便于观众“秒懂”。

  跨界“并行低唱”

  目前,在莆田市博物馆的所有藏品中,主要包含四大类:当地存世文物5800多件、海捞出水文物3000多件、木雕文物4000多件、银饰文物1000多件,大都是偏地域特色的文物。其中一件东周青铜爵,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莆田土著文明。

  在“千年国技光耀盛世——木雕、瓷器艺术展”中,陈列着景德镇陶瓷作品80件套,莆田木雕、传统家具、留青竹刻等木作84件(套)。展览通过包容性叙事,构建出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展示景德镇陶瓷、莆田木作的创作现状和艺术成果,展现艺术家对“器物与生活”的思考与探索。

  莆田木雕滥觞于唐代,明清时期日益兴盛,成为地域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并以“精微透雕”之绝技闻名于世,与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景德镇陶瓷与莆田木雕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好比复调音乐中两条独立的乐章,并行低唱。”游国鹏认为,两者生动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当下艺术审美之趋势,能够引领民众深入体验博物馆的包容。

  增添“一抹亮色”

  在主馆入口处,醒目地摆放着一个展板,上面有好几个“小小讲解员”的头像。在“5·18”当天,要举行“小小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优秀志愿者颁奖仪式。

  “博物馆不能自娱自乐,也不能纯粹地单向输出,而应该多引进来、走出去。”游国鹏表示,莆田市博物馆允许社会组织和团体自带活动内容和课程,进行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交流。

  2018年“六一”期间,城厢区太平小学到市博物馆开展少先队员入队活动,现场极具仪式感。后来,太平小学又在市博物馆开展一次义卖,学生现场手工制作各种工艺品,所得款项均用于帮扶困难群众。

  A馆与B馆之间有个走廊,借助这个空间,莆田市博物馆打造了一个公共休闲阅读场所,即“莆阳书房”。这里有1100平方米,包含售书、阅读、文创产品展示等区域,成为附近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

  内设的“莆阳书房”,打破了大多数博物馆“朝九晚五、周一闭馆”的开放制度,为当地夜间增添了“一抹亮色”。据统计,“莆阳书房”月均接待群众达5万人次。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平台,理应让各种资源在这里碰撞,不断推陈出新。”游国鹏说,多元化交流能创造出更多新颖、活泼的文化传播方式。

(责编:陈蓝燕、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