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初夏,紫云覆巅,穿越云雾俯瞰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在这片工业生产蓬勃发展的土地上,留住视线的不是那黝黑宽敞的柏油干道,不是那连成排、铺成片的现代厂房,而是那承载着一段段传奇故事、一份份乡愁记忆的青石红砖,它就像夜空中点缀的明星,光亮耀眼。
常泰的老屋古厝就像曾经遗落的芳华,在长街窄巷里留有余香,一路走来,于郁郁春光中,于绿树掩映中,却又在工业气息的背后,与你隔世重逢。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全景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氏家庙
在路人的指引下,来到了著名侨乡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遇见了明柱素洁的蒋氏家庙,三进五开间的布局,屋脊高翘,雕梁画栋,如一位历经沧桑、沉稳豁达的智者,守护着蒋氏家族500多年的历史积淀,装满了蒋氏族人的过去和现在。门前墙砖浮雕惟妙惟肖,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正厅悬挂有“世清白”“岁寒松柏”等18块匾,这些匾额彰显了蒋氏家族500多年来的文化传承,也指引了一代又一代蒋氏后人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蒋氏家庙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氏家庙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报企故居
沿着乡间小道,穿过一座座老屋古厝,在村道的拐角处,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是这座躲在幽静村庄里的番客厝,堂皇美观、中西合璧,蒋报企故居2001年被公布为泉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幢三落大厝一进一舍,前厅、后堂、花厅共7房,大小天井14个,房间32间,分布井然有序。墙上、砖面、屋檐等处处都有精美的石雕、木雕、绘画。院子里摆满各种盆景,郁郁葱葱的老榕,枝叶蔓延的古藤,与古井、红砖相映成趣。夏日里,天井引来习习凉风,坐在屋檐下纳凉,一边欣赏古厝精巧的雕饰,一边喝茶,一边听老人家讲述房子的百年沧桑、主人的爱国情怀,不失为盛夏的一大乐事。
蒋报企故居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报企故居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报企故居内木雕、石雕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报企故居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报企故居内石雕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报企故居内石雕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蒋报企故居内木雕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九十九间”洋楼
作别蒋报企故居,沿着旧301省道直走,便来到了五星社区,穿过古榕与康乐亭,一排建筑映入眼帘,四座洋楼和三座古大厝合成一个庭院,整齐、宏伟、别致。前为古厝,后为“九十九间”洋楼,东西方风格的建筑在此群集,仿佛时空交错,2008年,该建筑群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名录。虽然有些细节早已被风雨侵蚀和覆盖,不复当初的容貌,但是却依然凝固着岁月,数百年来延续着陈氏家族“回馈家乡、安定故里”的深厚情意,以其“头戴斗笠、身着西装”的独特样式诉说着海外游子的辛酸苦累,饱含着海外侨胞的爱国情怀,也见证着祖国一步一步走向强盛。
对于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很多人只知道这里是汽车贸易走廊、是工矿配件基地,却不曾想到,这里拥有着丰富的古大厝建筑群,有爱国华侨蒋以麟故居,有闽南少有、久负盛名的三世进士第,还有雕艺精湛、美轮美奂的纪氏古厝……若干年后,这里的街区会越来越繁华,楼房会越来越高,唯有这老屋古厝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巍然而立,以其独特的姿态继续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越斑驳越沧桑,越古老越厚重。
九十九间洋楼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九十九间洋楼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九十九间洋楼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九十九间洋楼 常泰街道党工委供图
(张伟雄 蔡奋飞 陈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