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巾帼力量”系列访谈——

郑月娥:甘做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铺路石

【查看原图】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焦艳摄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焦艳摄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2021年02月26日11:09

【编者按】

“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艰苦奋斗,不计名利,越是艰难越向前。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福建省妇女联合会和人民网福建频道共同推出系列访谈“乡村振兴 巾帼力量”。

亮巾帼风采,抒豪情壮志。今天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的嘉宾是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福建省妇女联合会和人民网福建频道共同推出系列访谈“乡村振兴、巾帼力量”,我是人民网的主持人郑窈。今天做客演播室的嘉宾是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郑书记,欢迎您。

郑月娥: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来自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曾经当地的渔民被称为“连家船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郑月娥:“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首民谣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写照。作为一名渔家女,我的童年是在海上度过的,祖辈们依靠讨小海,捕捞一些小鱼小虾维持生计。那只面积不到15平方米的小木船就是我的家,家连着船、船连着家,所以我们被称为“连家船民”。

主持人:那生活条件是比较艰苦的。

郑月娥:是的。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出海捕鱼,他们没办法照顾我,就拿根绳子一头系在我腰上,另一头绑在船上,生怕我一不小心掉下海。那时候小小的我只有一个愿望,快点长大,脱离这条船。八岁那年,家人省吃俭用,想尽办法让我上岸读书,为了上学,爷爷在岸边滩涂地搭建了“吊脚楼”作为临时住所,同学经常嘲笑我,我也很自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去城里。我也如愿以偿了,到福州读书、工作。

主持人:这就是知识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那既然已经在福州工作了,为什么又回到家乡呢?

郑月娥:逢年过节,我都会回家陪爸妈。村里的老书记来串门,很诚恳地跟我说:“你是年轻人,读过书,见过世面,我们都没有文化,想改变村里现状真是太难了。村委现在需要人,你能回村委帮忙吗?”其实我内心是很挣扎的,毕竟很不容易才走出小渔村。但是,下岐村是我的家乡,我也希望村民们能够脱贫致富。

主持人:刚回到村里,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郑月娥:最大的困难就是,连家船民除了破船破网,没钱没地。而二十出头的我,刚回到村委工作,光有热情,也改变不了现状。正当我心急如焚的时候,上级通知实施连家船民造福工程,给渔民在岸上建新房。知道这个政策,我们全村都激动得睡不着,但也有人怀疑,这是否是真的?我们就一条船一条船宣传党的好政策,总算把渔民发动起来。政府免费给了宅基地,又配套了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新房子建好了,大家陆续上岸定居,大家都有了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主持人:作为女性,在村里工作是不是更有优势,因为经常要处理家长里短的事情?

郑月娥:其实不是的。因为是女同志,许多村民对我不信任,经常遭受他们的冷嘲热讽。2012年我选上党支部书记,村里就有各种声音:“下岐村没人了吗?选了个女的来当书记!”“一个女人能做什么事?”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全村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十多年前建的房子基础设施差,不少人家里人口增多,房子不够住,为了彻底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在党委政府支持下,2013年我们开始建设船民安居工程。对工程项目一无所知的我,跑遍了工程管理部门,向他们虚心请教,趴在工程图纸上一熬就是一夜。熟悉了房屋基建流程后,我又赶紧和施工队谈建房价格,修改建筑方案。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又碰到大难题:没有启动资金,施工队迟迟无法动工。无奈之下,我又挨家挨户找村民,想从他们那里筹集一些启动资金,却又听到不少冷言冷语:“几千万的项目你一个女的搞得定?别让我们的钱都打了水漂!”面对村民的质疑,我没有放弃,一边与施工方协调,一边找银行贷款。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向银行要到了我个人名义担保的第一笔款项。在村两委共同努力下,我们为下岐争取到了福建省住建厅、宁德市扶贫办等部门共计670多万元补助,帮助村民联系农商银行,每户贷款6万元,分三年期还款,大大降低了渔民的负担。

主持人:据了解,船民安居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被列入福安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

郑月娥:是的,在村两委三年的不懈努力下,4幢120套房子终于建成,村民们都住进了崭新明亮的新房,彻底解决船民上岸定居的问题。

主持人:村民上岸了,有地方住了,那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解决生产问题?

郑月娥:对。2015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我们村里有9户36人被列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宁德市委市政府实行从市到村三级联挂机制,我们逐户分析贫困原因,对症下药,共同帮扶贫困户脱贫。

贫困户王玉寿,妻子是不懂捕鱼的贵州人,大女儿上高中,小女儿患肾小球肾炎,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唯一的一艘船年久失修,无法出海捕捞,家里欠下了数万元债务。结合精准扶贫政策,我们帮助他申请低保兜底,还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修缮了渔船,让他发展生产;安排他妻子做村里公益岗位保洁员。大女儿2019年考上福州师范大学,我们除了给予精准扶贫户就学补助,又帮她申请到青山助学、吉利助学等助学资金,让她可以放心读完大学。到2017年底,我们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主持人:那么,现在下岐村的生产优势是什么呢?

郑月娥:我们立足渔村资源优势,通过巩固农场450亩养殖塘村财创收基地,村集体收入63万元;引导村民发展池塘养殖黄瓜鱼、春水鱼、海蛏养殖1000多亩;我们鼓励年轻党员、大学生创业,主动对接工商、税务部门,采取优惠政策,帮助60多户村民发展商贸、零售等第三产业。

主持人:我都能从郑书记的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骄傲,咱们妇女有力量!郑书记,您在下岐村工作多少年了?

郑月娥:24年了。

主持人:扎根基层24年,您把青春都奉献给下岐村了,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郑月娥:回首二十四年,下岐村从风雨漂泊、四海为家到上岸定居、安居乐业,再到脱贫致富奔小康,村人均收入从搬迁上岸前的不足1000元,达到现在的20000多元,村集体收入也从零达到60多万元,村里以前没有一个大学生,现在培育260多名大学生,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最后,我想把我们渔民最喜欢的对联送给大家:“忆往昔居住小木舟,满江漂泊;想今朝岸上建新房,倍感党恩。”

主持人:脚踏实地助脱贫,用心用情惠民生,郑书记用24年的时间书写了一名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感谢郑书记!

郑月娥:谢谢主持人,谢谢网友们!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关注,再会。

郑月娥:再见。

(叶青卿 兰志飞 郑窈 王铣)

分享到:
(责编:陈楚楚、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