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属国资国企践行“六种力量”、在“六个领域”发挥作用 资产总额力争突破3500亿元

泉州水务集团:“六位一体”产业链涌动幸福城
民生国企、兴水为民。成立以来,泉州水务集团践行“守护生命之源,共享绿色生态”使命,打造出集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和节水于一体的“六位一体”完整水务产业链,形成“水利原水、城乡供水、环保科技、清洁能源、工程服务、股权投资、市政排水、水务大脑”八大板块协同发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水务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展望“十四五”,泉州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嘉斌表示,集团将积极拓展“水务+环保”双主业,构建“智慧化+资本化”双驱,打造 “一体两翼双驱”新业务板块格局,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力争资产总额突破500亿元,全力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输送源源不断的澎湃水动力,增强用水获得感、幸福感,与城市共成长,与人民同幸福。
三个“一体化” 产业链赋能保障大民生
大处着眼才有全局思维。当前泉州水务集团正全力推进全市原水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市区排水一体化的“三个一体化”,升级水务产业链,以链条赋能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原水“一体化”运营2022年1月起运行,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水价、统一收取原水费、统一建设新项目的“五统一”,有效解决泉州市重大惠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筹融资问题,持续保障供水安全和高质量发展。
城乡供水一体化则通过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带来从源头到水龙头的饮水安全和供水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基础支撑。目前,正加快洛阳水厂收购、提标改造,推进台商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结合白濑水库项目建设谋划高位水厂建设,实施安溪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重构安溪供水格局。此外,还参与竞标域外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市区排水一体化工作同样攸关民生。通过联排联调、综合整治,将化解积水内涝问题,保障污水净化能力。
50项“不扰民措施” 民生服务“落小落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水务集团从小处着手,为找准民生担当着力点。
泉州古城“活态保护”、留住烟火气,古城片区综合改造提升至关重要。水务集团融资59亿元,实施古城街巷市政综合提升、八卦沟综合整治、联排联调等项目。施工创新实施“六微六保”,环境影响“做减法”、民生服务“做加法”,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群众生活的干扰。50项“不扰民措施”、数千份意见征询函,送水上门、手机充电、免费电动车充电站……一系列做法深得群众认可,成为古城项目规范施工“样本”。
像这样做足做好、落细落小的事例在水务集团比比皆是:为高标准高质保障二次供水,开展专项行动建设标准化泵房,惠及3万多户;为减少水质“二次污染”,改造供水管网80多公里;为提升农村用水安全,主动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标准,推进 “一户一表”;刀刃向内,最高为单位用户降费6000元、个人用户230元;全省首创电子签章、推出“五零”服务等12条供水改革举措,获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估“获得用水”第一名。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水务 “水务大脑”全国领先
全市规模最大的金鸡水厂,竟然只需2个人,就能对占地240多亩、厂房17间的水厂全流程精确管理,这样的数字赋能成效被授予“产业智能化先锋案例”。
这背后,是泉州水务集团开发出的“水务大脑”。通过对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节水“六位一体”完整水务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开启了水务智能化的“泉州模式”,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经测算,“水务大脑”可提升整体人员效率5%以上,制水供水单位能耗下降8%,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可靠性提升5%,并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将对内对外赋能,助力我国智慧水务建设。央视名嘴撒贝宁点赞说,“水务大脑”提升水质,“泉州自来水直接泡茶,太幸福了”。
这样的幸福事,还有一桩桩:七库连通工程全线通水,金鸡水厂建成投用,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成立泉州市国企首个院士工作站,设立海丝投资公司、推动光明项目上市,打造“基金平台+上市平台”双平台;成立市政排水公司,延伸完善水务主产业链;设立泉州水务直饮水公司,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饮水的需求。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