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10年间GDP增长1.5倍、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厦门集美努力领跑跨岛发展“接力赛”

2022年06月07日17:42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厦门6月7日电(余乃鎏、张萌、陈博)10年间,辖区常住人口在岛外四区中率先突破百万,成为福建省人口增量最多的县(区);全区GDP从约345亿元跃升至876亿元,经济总量增长1.5倍;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连续两年收入规模位列岛外第一;先后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全省县域城市发展“十优”区、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和“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荣誉;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7日上午,厦门市委宣传部举行“牢记使命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集美专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集美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陈博摄

发布会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厦门市集美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旭彬围绕“勇毅前行、蝶变发展,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集美区委副书记周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志永一同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10年来,集美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工业总产值由722.5亿元跃增至1290.3亿元,三产比例持续优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2021年新增“三高”企业占全市新增量近1/3;区内厦门软件园三期形成规模效应,截至2022年4月,注册企业数达6798家,金砖未来创新园落地生根,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元;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连续七年新增“双百”人才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位列全市第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8.53%,办理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3.22%,营商环境考核排名连续两年为全市第一;16个大型商业体相继开业,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快速崛起,人气商气快速集聚;积极探索两岸融合新路径,以福建省唯一的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和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获评国家级对台交流、台青创基地2个,注册台企1054家,吸引两岸研学团21.42万人次。

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嘉庚故里集美区集聚15所高校科研院所,10年间新改扩建86个中小幼项目,新增学位7.62万个,辖区在校生达26.91万人,获评首批省级“教育强区”;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获评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相继落地,医疗床位增至2138张;深入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一精神三文化”,嘉庚艺术中心、市图书馆集美新馆、星巢越中心等79个文化场馆、2516片体育场地星罗棋布,文化影视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福建省影视产业投资集聚区和影视拍摄重要基地;集美学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侨乡文化名镇,集美“人文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10年来农民人均收入从1.44万增至3.62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2.56万增至6.06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增长5%,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6张,引入太保家园高端养老项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实现全覆盖;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78万人次;在福建省内率先实施“农村大病防贫救助”项目,惠及13.62万农村人口;创新实施社会救助绿洲计划,全方位关怀保障弱势群体;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建成安置房源1.64万套、面积166万平方米,辖区在册危房长效处置率100%。

集美新城美丽风光。许秋珩摄

在城乡环境提升方面,10年来,集美区紧抓岛外大发展、金砖厦门会晤等重大机遇,加快城市品质提升,主要建成区面积89平方公里,集美新城成为跨岛发展新样板,马銮湾新城建设拉开框架,集美东部新城发展高标谋划推进,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两环六纵六横”城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乡村建设全面提质,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河(湖)长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福建省内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截流处理;率先全市实施夜间垃圾分类直运;实施“六线六片”景观提升工程,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杏林湾国家级湿地公园入选省首批50个重要湿地名录。

嘉庚建筑风格在集美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许秋珩摄

在社会治理提升方面,集美区不断深化“近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与网格化管理,创新打造出“七位一体”创稳集美模式,刑事警情从每年1.43万起下降至2077起,年均降幅16.24%,连续五年压控成效位列全市第一;坚持为民、靠民、惠民,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我有金点子集美更美好”活动,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蝉联省级文明城区“六连冠”。

发布会现场,针对文明城市创建、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集美新城建设成效和后续新举措等方面的问题,集美区有关负责人也先后予以介绍。

年轻化的人口结构是集美区发展潜力的重要优势。人民网 陈博摄

接下来,集美区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将群众需求转化为工作清单,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将继续聚焦“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不断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建成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将持续聚焦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等,积极探索社会治理集美模式、着力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区;将从政策和项目层面持续发力,在青年宜学、宜居、宜业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更好地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力争实现青年全面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共同提升;将推动集团化办学走向深入、总结出集团化办学“集美经验”,形成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集美模式”,走出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集美路径”,打造立德树人的“集美品牌”;将以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厦门城市副中心为定位,从拓展完善城市格局、提升完善公共配套、优化美化生态环境、培育壮大新城产业、大力集聚人气商气等五个方面发力,致力于把集美新城打造产城学人融合的跨岛发展最美新城区。

集美区人气商气日益集聚。人民网 陈博摄

“集美区将坚持弘扬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赋能人文集美、青春集美、健康集美、生态集美。”厦门市集美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旭彬表示,该区今后将继续发挥人文集美独特优势,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以产业现代化为支撑,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关键,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改革,着力完善“全要素”系统治理模式,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区;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集美、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打造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等举措,凝心聚力拼搏实干,奋力领跑跨岛发展“接力赛”,努力交出更精彩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