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蓝色引擎” 释放“蓝色动能” 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港口城市——访中共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
作为环东山湾的重要组成部分,诏安拥有海岸线96.8公里,海域面积614.45平方公里,岛屿6个,渔港10个。诏安湾是漳州七大港区之一,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港区规划建设列入《福建省港口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年)》。海洋是诏安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也是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李亚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推进诏安港区建设和口岸开发列入了发展战略,这既是市委寄予诏安的厚望和要求,也是诏安跨越发展、晋位争先的重大机遇。诏安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融入“海上福建”和“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港口城市。
四都镇虾池 四都镇供图
筑港引凤,打造对外开放重要节点
发挥深水良港优势,携手省港口集团加快诏安港区深水码头项目和口岸开发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先行建成2个3.5-7万吨泊位。加强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通梅岭疏港公路、沿海大通道等交通“动脉”,健全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坚持把港口作为经略海洋的重要支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主动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省港口发展布局中找准功能定位,寻求错位发展,打造东南沿海对外开放新节点。
以港兴产,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港经济产业园,培育发展集装箱物流、冷链仓储物流、临港工业等临港经济业态,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港航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中菲“两国双园”和国家战略与应急物资储备保障项目落地建设,打造集进口、储备、加工、销售、贸易于一体的肉类粮油产业基地。依托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发挥润科生物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性食品等蓝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创建生态牡蛎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牡蛎育苗、养殖、加工及牡蛎壳加工全产业链,擦亮“中国生态牡蛎之乡”金字招牌。深入实施“海上牧场”建设,提速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步伐,探索发展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加快建设田厝、赤石湾等现代化渔港经济区,打造集捕捞、养殖、加工、交易于一体的海洋渔业产业化集聚区。推动城洲岛、梅岭半岛滨海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培育发展观光旅游、海上垂钓、鱼鲜美食等休闲业态,打响“滨海旅游”品牌。
城洲岛 梅岭镇供图
港城融合,推动中心城区向海发展
推动港口规划与城市、海洋、环保、生态红线、国土空间、产业等规划协调衔接,为港口发展充分预留空间腹地。深入实施“跨江面海、往东拓展、两翼展开”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中心城区向海延伸布局、拉开框架,盘活带动沿海、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更多发展要素向沿海片区聚集,实现城市发展从“滨江”向“滨海”转变。坚持以港兴城、港城融合,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推动港口与城市商贸、金融、物流等产业有机结合,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集聚,带动城市发展跃升能级。
祥麟塔 梅岭镇供图
保护生态,绘就人海和谐美丽画卷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分区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坚持陆海统筹、同防同治,加快推进诏安湾和各流域水质综合提升,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监管,构建流域海域系统保护和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项目,委托第三方统一建设、统一运营,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所有村(社区)生活污水全覆盖收集治理。深化实施“海上环卫”“湾长制”,建立健全海漂垃圾和鱼排、船舶污染物常态化转运处置体系。持续巩固“清海”行动成效,加强常态化巡查管控,严格按规划控制养殖密度,持续规范养殖生产秩序。加快推进诏安湾西岸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强化沿海防护林、岸滩、湿地、海湾、海岸带、海岛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力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海湾。
田厝一级渔港 饶超毅摄
一台台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屹立在梅岭镇海岸,颇为壮观。钟晓桐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