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檢察幫教與家庭監護合力 引導問題少年迷途知返

2020年07月09日16:05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你如果以平等的姿態平心靜氣講道理,其實孩子都懂。”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的作者紫金陳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說。在他看來,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都產生過陰暗的想法,有些人可以“消化”這些負面情緒,而“消化”不了的人則很可能走上歧途。

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可能鑄成錯誤,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挽回呢?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家庭教育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對此,福州市檢察機關為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長開展的系列幫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督促監護令讓監護不再缺位

家在福州市晉安區的未成年人小辰(化名),去年暑假在家、被社會不良人員誘惑,整日整夜混跡社會、夜不歸宿,其父母因忙於生計無暇監管。當同伴們心起歹念、多次盜竊電動車時,他成了幫忙盜竊、望風的共犯。案件發生后,父母及時賠償,而事主因氣憤一味指責孩子,讓心虛的小辰更加沉默寡言。

“孩子犯錯涉罪,家長也有責。”晉安區檢察院檢察官在承辦此案后,第一時間聯系社工組織,對涉案未成年人小辰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在校情況等展開走訪、調查,制作了詳細的《社會調查報告》,在了解涉案家庭和未成年人成長情況后,於今年5月27日向小辰父母發出“監護督促令”,並聯合社工、學校老師同步配合開展幫教工作。

宣告《督促監護令》當天,辦案民警、社工人員、法律援助律師、學校代表與小辰及其父母和檢察官共同參加督促監護令宣告儀式。檢察官在宣告中,明確指出涉案家庭父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和監管缺位問題,結合法治教育分析犯罪原因,教育監護人要深刻反思和及時重視監護缺失問題,教育涉案未成年人以此為戒痛定思痛。社工人員也針對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淡薄、自我約束力差、親子溝通阻隔等問題進行分析,向家長提出可行性建議。

“檢察官+社工”讓幫教持續發力

晉安區檢察院聘任具有心理咨詢資質和家庭教育指導經驗的社工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專業幫教,通過學校回訪、家庭探訪、社會機構走訪“三訪”工作機制,在線下、線上與涉案未成年人保持溝通,每月一次至兩次面對面或線上“一對一”地開展個案輔導,並建立“一人一檔”動態評估檔案,持續關注、引導未成年人成長。

該院還邀請與社工組織合作的大學教授等專業力量參與到“菜單式培訓”幫教項目設計中,安排涉案未成年人和父母參與志願者服務等觀護活動,在教育挽救涉案未成年人的同時改善其親子關系。

經過一個多月精心幫教,小辰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大大增強了法律意識,今年6月初回到校園繼續學業。檢察官還與校內班主任、德育處主任等時常聯系,了解到他已從原來的怠於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原先從不參與班級活動的 “熊孩子”變成聽從老師安排的守規學生。

為不影響小辰的在校學習生活和其監護人的正常工作,檢察官犧牲周末休息時間,協調社工共同開展入戶家訪。通過家訪了解到,小辰前不久向學校提交了繪制的“文明福州,愛衛同行”主題手抄報后,又開始挑燈“夜畫”,認真准備班級“珍愛生命 嚴防溺水”主題手抄報。

了解到小辰和其父母的轉變后,檢察官們十分開心。未成年人的幫教之路還在繼續,讓曾經失足的孩子重拾信心、重新啟航,這是福州未檢人始終不變的初心與責任。(程慧 邱麗)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