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味之上 更有琅琅書聲

2020年08月19日10:15  來源:東南網
 
原標題:煙火味之上,更有琅琅書聲

尼日利亞留學生范蒂娜進行愛心募捐活動。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攝

文化企業問路夜經濟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15日晚7時,車水馬龍的福州市五一北路上,突然響起了抑揚頓挫的朗讀聲。原來,這是鰲峰坊書城文化集市舉辦的活動“夜讀·鰲峰”。隻要願意,任何人都可以登上舞台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本,或詩歌,或散文,或電影台詞、小說節選。

33歲的洪美秀騎車經過,在一家私企做財務的她停了下來,靜靜地聽著,隨后拿出手機拍攝了起來。“好久沒聽人朗讀了,太舒服了!”

“沒有讀書聲的城市只是個‘窩’。”在海峽出版集團副總經理何強看來,文化經濟也是經濟的一種,文化企業不能缺席夜經濟。“閱讀無處不在。作為文化企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城市人更好地體驗閱讀。‘夜讀’是我們希望打造的一個品牌。”

這樣雅趣的活動,會不會是噱頭或隻持續一陣子?何強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的計劃中,夜讀活動將在每個周末持續進行,未來更計劃在全省推廣。

鰲峰坊,是福州近年來開發的文脈熱點區域,畢竟這裡曾出過兩位狀元。如何借著夜讀的活動,讓琅琅書聲在城市之中響起?何強的想法還有很多:“我們計劃在鰲峰坊書城一樓開設一間24小時書店,市民刷臉即可進入,可以隻看書不買書。”他的設想是,聯合鰲峰坊兩側的企業共同把24小時書店打造為一間城市“書房”,培育成一個有溫度的地方,帶動城市文化的發展。

公益活動讓夜市充滿愛

9日,在福州市中山大院的夜市裡,45個攤位前人流如織。其中有個攤位與眾不同,攤主是三名外國人,分別是來自尼日利亞的范蒂娜、愛米爾和胡思楠。他們駐守的,是福建省簡單助學公益協會依托夜市成立的大愛簡單城市驛站之一。

據了解,簡單助學是在省民政廳注冊的慈善組織,致力於貧困扶持與教育保障。今年5月30日起,大愛簡單城市驛站在朱紫坊夜市開始嘗試親子義賣。慢慢地,夜市義賣服務擴展到芍園、中山大院、夢山等多家夜市。驛站售賣的商品,除了簡單助學出品的公仔、服裝、明信片等周邊產品外,很大一部分由親子家庭或學生團體無償捐贈。

“在夜市組織親子義賣活動,不僅給城市孩子提供一個社會實踐、體驗生活的機會,同時也是宣傳公益理念的平台,更能為助學活動募集資金。”簡單助學秘書長程璇告訴記者,“范蒂娜的父母在福建農林大學攻讀博士,他們一家是簡單助學的會員家庭,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得知簡單助學的善舉,臨近攤位忙不迭捐贈了自家的商品,不少路人也捐獻了一份愛心。

在福州,在夜市“練攤”的公益組織還有很多。林琳已經參加了16場夜市,如果沒注意到她的拐杖,顧客看不出她和肢體健全人有什麼區別。在一堆剪紙、中國結、串珠后面,林琳的攤位上挂有同人助殘“愛·藝”手工坊的招牌,而她,則時刻保持著慣有的笑容。

據了解,“愛·藝”手工坊是福建省同人助殘志願者服務中心主持開辦的手工藝學習培訓班,提供剪紙、衍紙、面具、盤繪、串珠、漆藝等手工技能培訓,組織過多次手工作品展覽義賣活動。

“參加這樣的夜市活動,不僅可以增加殘疾人的收入,宣傳同人助殘的公益項目品牌,還可以充分展示殘疾人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風貌,倡導社會各界關注支持殘疾人事業,努力營造殘健共融的良好社會氛圍。”同人助殘總干事李光澤說。(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文/圖)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