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福建紅色故事 筑牢立德樹人之魂

——《福建紅色文化讀本》系列叢書出版發行

2020年08月27日14:11  來源:福建日報
 

近年來,紅色文化傳承教育在八閩大地蔚然成風。圖為青年師生在古田會議舊址接受紅色教育,重溫入黨誓詞。 林響 攝

座談會現場

向學生代表贈書。

編者按:

走得再遠,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成就再輝煌,也不能忘記曾經的奮斗和犧牲。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要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的光榮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福建擁有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省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高度重視抓好紅色文化傳承教育工作。2016年9月,省委宣傳部專門印發《福建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實施方案》。省委教育工委根據部署要求,抽調有關專家教授組成編寫組,深入各地搜集整理文獻史料近千萬字,實地走訪革命遺址、舊址數百處,歷經三年多,編寫出版了《福建紅色文化讀本》系列叢書。

日前,《福建紅色文化讀本》出版發行座談會在福州召開。會議圍繞發揮福建紅色資源優勢,講好福建紅色故事,加強“四史”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力行等進行座談交流。現將部分代表的發言摘登如下,以饗讀者。

讓系列讀本成為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鮮活教材

王建南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

福建的紅色資源和紅色文化,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福建領導的一系列重大革命斗爭、走過的風雨歷程,揭示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艱辛,見証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為人民幸福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犧牲,是福建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以史鑒今、立德樹人,是黨史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學校育人的有效途徑。

第一,用好這套系列讀本,講好福建紅色故事,有助於學校以史育人,筑牢學生的信仰之基。黨史教學是以歷史為基礎的政治教育。講好八閩兒女投身中國革命的英勇故事,可以讓青少年學生透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思想、歷史影響等去洞悉過往,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在知史中愛黨愛國。

第二,用好這套系列讀本,講好福建紅色故事,有助於學校課程育人,把穩學生的思想之舵。把黨的歷史作為學校思政課的重要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范事跡的教育,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成功經驗啟迪人,用歷史教訓警示人,用偉大成就激勵人,推動學校思政課的教材內容體系向教學內容體系、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的轉化,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崇高理想。

第三,用好這套系列讀本,講好福建紅色故事,有助於校園文化育人,鑄就學生的紅色之魂。紅色文化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紅色文化活動,打造多元多樣的紅色文化傳播平台,傳揚紅色記憶,營造紅色育人環境,用紅色文化浸潤、感染、熏陶、滋養學生心靈,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

第四,用好這套系列讀本,講好福建紅色故事,有助於實踐育人,補足學生的精神之鈣。福建眾多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和遍布全省的紅色遺址遺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案例和流動課堂。用好福建紅色文化系列讀本,可以更好指導學校組織師生深入革命遺址遺跡,開展現場教學、社會調研、研學實踐等,將革命舊址舊居、實物史料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教材,讓青少年學生更加清楚明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

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優秀讀物

嚴桂忠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

2016年9月,省委宣傳部牽頭制定了《福建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實施方案》,省直各部門和各級黨委、政府認真組織實施,福建紅色文化建設得到有力推進。省委教育工委組織編寫《福建紅色文化讀本》系列叢書就是福建省紅色文化建設取得有效進展的重要例証。

叢書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生動介紹了福建紅色文化深刻內涵,是一套適合青少年閱讀、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優秀讀物,能夠幫助青少年在閱讀中收獲思想之美、信仰之美、奮斗之美、文化之美,從身邊熟悉的地域環境去感知紅色文化,增進對八閩大地的熱愛之情,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出版好、宣傳好、使用好該叢書,必將有利於廣大青少年端正思想、鼓舞斗志、煥發精神,傳承光榮傳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出版發行單位要精心做好叢書宣傳發行工作,既要為讀者做好銷售服務,也要利用圖書內容為讀者做好閱讀服務。

今后,我們要繼續加大紅色文化理論研究和闡釋力度,加大紅色文化新聞宣傳和社會宣傳力度,加大紅色文化出版物出版和發行力度,加大紅色文化保護和弘揚力度,努力讓紅色成為八閩大地上最絢麗的色彩。

弘揚紅色文化 培育時代新人

王盛澤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副主任

福建是紅色資源大省,紅色底蘊深厚,具有革命老區蘇區多、革命遺址遺跡多、重要黨史人物多、歷史文化價值高、為革命作出的犧牲和貢獻大等特點。叢書將福建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面向全省大、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資源,是紅色資源進行轉化利用的重要形式,對於利用好福建紅色資源、發揚好福建紅色傳統、傳承好福建紅色基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叢書分大學、初中、高中、大學4個版本,覆蓋大中小學全體學生,並針對各自對象層次,內容編排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形式活潑、文筆流暢、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感染力和教材適應性。

叢書將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之中,有利於充分發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功能,將紅色文化內含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情感認同和行為引領,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從福建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中汲取正能量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成為對國家、社會、人民的有用之材。 

答好時代之問

潘玉騰 三明學院校長

《福建紅色文化讀本》最重要的特點在於其始終是在講好福建紅色故事中,堅持圍繞傳播黨的初心與使命,以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要求,解答著“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一是在闡釋復興使命中解答“培養什麼人”。推進福建紅色文化教育,有助於在宏觀與微觀的統一中,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清晰定位“中國夢”與近代社會、“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制度、“中國夢”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辯証關系,從而能更加容易使新時代大學生在把握歷史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認同我們黨提出的育人目標。

二是在傳承紅色基因中解答“怎樣培養人”。廣大教師要大膽創新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重點將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紅色基因作為教育內容,引導新時代大學生以福建革命先輩為精神榜樣,在砥礪前行中增進對紅色文化的親近感,更自覺擔當起為人民、民族和世界謀發展的時代使命。

三是在強化初心指引中解答“為誰培養人”。不論是從理論解讀上,還是在歷史資料的引用中,《讀本》都充分表明了福建紅色文化的形成依靠人民、源於人民、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和福建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的客觀事實,這對於解答“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而言是生動而鮮活的教材。 

中學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多得的好讀本

蔡輝森 福州一中校長

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加強革命歷史、傳統文化、國情社情的教育,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奮斗精神等方面下功夫,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福建紅色文化讀本》系列叢書是做好中學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多得的好讀本。學校將組織思政課教師認真研讀,結合學校實際,對師生進行宣傳教育。通過福建紅色文化知識競賽、交流會、演講比賽等形式,調動師生參與學習積極性﹔通過黑板報、宣傳欄、廣播站和學校刊物等,深入宣傳福建紅色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結合高中新課程方案,設立紅色文化校本課程,確定課程時數、教學形式、考查辦法等,把福建紅色文化課程打造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讓“紅色”真正成為學校的底色。 

紅色文化教育須從娃娃抓起

陳堅 福州實驗小學校長

《福建紅色文化讀本》(小學版)考慮到了孩子的年齡特點和閱讀習慣,專門設置了看一看、讀一讀、議一議和做一做幾個模塊。這幾個模塊,既有孩子自己的獨立閱讀,也有和小伙伴共同的討論和合作探究,還有自己要動手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既可以是利用網絡實現的實踐,也可以是在閱讀《讀本》后,利用假期由父母帶著自己走訪書中提及的紅色遺址,與家人一起完成自己的紅色之旅。孩子可以通過紅色之旅,把在讀本中學習到的紅色文化串起來,繪制一幅福建紅色之旅導游圖,形成紅色之旅的各類攻略,進而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打開孩子的眼界。

叢書的出版就像一場及時雨,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引。我們將把它作為學校思政課必修的一套讀本,組織思政課教師針對小學版的內容,結合一到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教研,進一步加強對孩子們的紅色文化教育。 

弘揚福建紅色文化的優秀出版物

劉亞忠 福建人民出版社總編輯

《福建紅色文化讀本·大學版》是福建人民出版社長期以來深耕福建革命史、革命根據地史、革命文化等政治讀物的出版結出的又一碩果,是挖掘福建紅色文化資源、弘揚福建紅色文化的具體行動。

福建紅色文化歷史,時間長,跨度大,內容豐富。在編書過程中,我們始終樹立陣地意識,堅持“二為”出版方針,堅持以社會效益為主、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全力做好本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保証本書的科學性與系統性。一方面,在廣泛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福建紅色文化進行科學的分析與闡釋,並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實現史料性與理論性的科學統一。另一方面,從紅色歷史、紅色思想、紅色精神、紅色文化事業、紅色遺址等6個方面,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全面系統呈現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福建人民為革命拋頭顱洒熱血,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的歷史過程。

堅持歷史的嚴謹性和文本的可讀性

江金輝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長

保持強烈的歷史情懷、紅色情懷和教育情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擔當。在《福建紅色文化讀本》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編輯出版過程中,我們堅持做到“三個統一”。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首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從立德樹人、堅定文化自信等角度出發,做好叢書的框架設計、謀篇選材和內容闡述。其次,兼顧經濟效益,從封面設計、版式設計、圖片選擇、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了符合現代人閱讀品位的處理,以滿足時代需求。堅持歷史的嚴謹性和文本的可讀性相統一。一方面,以歷史文獻資料為依據,對史實進行反復查証,保証內容的真實性和歷史感﹔另一方面,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多彩的欄目、層次分明的版式和圖文並茂的形式,增加文本的可讀性。堅持分冊的獨立性與叢書的整體性相統一。小學、初中、高中三冊,有不同的專題和欄目,有不同的內容側重點,但各冊基本的史實和邏輯主線不變,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不缺失,在獨立性、豐富性的基礎上,保証叢書體系的完整。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