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火車站,有一位叫“美麗”的姑娘,她就像一隻燃放的蠟燭,把“美麗”的寓意融入到工作中去,點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她就是共產黨員、客運值班員王麗明。
王麗明是退伍軍人,她走起路來昂首挺胸,始終保持著軍人的那股颯爽英姿,也因為在工作中追求完美,服務旅客力求周到,王麗明常被同事稱作“王美麗”。
“王美麗”所在的客運班組有20人,從早上8點到晚上19點,一天十一個小時下來,檢票放客近一百三十趟高鐵動車和6趟普速列車。作為班組長,她一面心系旅客、一面關心職工,努力摸索著通過和諧班組建設,提升職工的服務能力,為車站的服務品牌建設加磚添瓦。
福州站一天要發送一百多趟旅客列車,時間緊任務重。遇到難事、急事她總是頂在前,豎起一面旗幟,提振一方士氣。
第二候車區的D6312次環閩動車客座率高,幾乎趟趟超過千人,這趟車被職工稱作是“沒有高峰日的高峰列車”。
10點10分開車,9點50分檢票,“王美麗”趟趟必到。更讓“王美麗”著急的與D6312次檢票時間僅僅差10分鐘的普速列車,即第五候車區開往重慶的K1268次大客流普速列車。她常在D6312次列車的檢票高峰潮一過,又趕去K1268次列車檢票放客。怕忙起來耽誤了事,她就和身邊的同事說,“記得十點鐘提醒一下,我要去五區。”
“隻要哪裡人多,不要客運員呼叫增援,‘美麗’姐總是會准時出現,或者指派機動人員前來增援。”客運員李娟說,“我們干起活來,就覺得安心。”
在“王美麗”的班組裡,職工干活個個爭先,客運員孔建魁深有感受。
53歲的孔建魁原來是一名汽車司機,今年4月剛調到福州站從事客運員工作。剛轉崗干客運,從開始的不適應到迅速融入角色,得益於“王美麗”給他留下事事當先的印象,“有這麼一位不怕吃苦的班頭,我還有啥好說的,服!”
不到3個月時間,孔建魁不但熟悉了業務,更是成為王麗明的左膀右臂,他和另一位同事陳亮一起,作為班組機動骨干隊員,按照王麗明的說法,“老魁是一枚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上。”
以心交心,了解職工內心所想和情緒波動,及時為職工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難題,是“王美麗”凝聚人心的一把金鑰匙。
“王美麗”經常和職工們開“解氣會”,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關起門來,把開心的事情分享一下,不開心的拿出來說一下,拋之腦后,工作起來輕裝上陣。”
90后朱淑娜是一個積極向上,陽光的女孩,也是一位較真的姑娘,工作特別認真。有一次在一趟列車停檢的時候,一名男性旅客要強闖檢票口,被朱淑娜攔下。男子不講理,一拳蓋到朱淑娜臉上,朱淑娜瞬間摔倒在地上,臉頰上青腫了好大一塊。
得知消息后,“王美麗”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她一邊安慰朱淑娜,一邊冷靜地與旅客解釋,並叫來了駐站公安調解,最后男旅客對小朱道了歉。
“我們每天要服務的旅客成千上萬,每個人的性格修養也不盡相同,做好服務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干這一行難免吃點虧,沒什麼大不了的,工作還是要接著干,要干的更好,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那段時間,“王美麗”時常給朱淑娜開思想“小灶”。如果她沒時間,就叫班裡的知心大姐陪伴朱淑娜,給她解開心裡的疙瘩。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職工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干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對此,“王美麗”笑著說,“要有美好的人生,也要有出彩的工作才行。隻要我們齊心協力,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呢?” (江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