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把詩歌、書畫、古琴、茶藝、戲曲等中華優秀傳統藝能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機結合,探索思政教育與傳統藝能融合新模式,挖掘優秀思想資源,創新體制機制,搭建活動平台,貫徹文化育人,培育出“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新一代中文系學子。
藝文結合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協同發展
為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探索融合教育新模式,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先后建立了唐音吟誦社、墨蘊書畫協會、泠音琴社、南音戲曲協會、雲水茶藝協會、既明文學社、演辯社、芝山劇社、龍江飛舞社、閩南文化研究社等藝能實踐類社團,開設了吟誦、書畫、古琴、戲劇、茶藝等傳統藝能研習課程,構建了中文專業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龍人古琴新年音樂會 閩南師范大學供圖
在社團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學院將藝能訓練與傳統經典閱讀、寫作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將第一課堂傳統文化的學習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實現文化育人、思政育人。
這種模式打破了不同學科之間的專業壁壘,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和人文素質協同發展,同時結合了閩南地域豐富的文化資源,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地制宜地將文化育人與思政教育相結合。
構筑綜合性實踐平台促進“兩個融合”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依托漢語言師范專業特色,在漳州一中、漳州石亭中學、 龍海程溪中學、南靖第四中學、雲霄第一中學等多所學校建立了中華經典誦讀和課本劇實踐基地﹔與龍人古琴研究院、沈耀初美術館、“茶之序”生活文化館、福建教育電視台、漳州眾望書城、長泰馬洋溪中心小學等建立了中華傳統文化研習基地﹔與福建省作家協會、閩南日報社、廈門三蝌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冰心文學館達成合作關系,建立了大學生文學創作基地。
走進“龍人古琴課堂”,研習撫琴技藝,聆聽名家演示。開設“古琴與傳統文化”“書畫欣賞”“茶詩欣賞”“茶藝與茶文化”等沙龍活動,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推進藝能教育與文化育人相輔相成。
舉辦專業實踐活動創建“三位一體”思政教育模式
學院依托墨蘊書畫協會實施書畫特長班培養計劃,研習傳統文人書畫,定期開展支教、書畫交流會等活動。每周邀請老師和優秀學員為墨蘊書畫協會會員進行書法技能和國畫技能的培訓,定期開展筆會、書畫交流會、新年書畫展,致力於培養區別於專一的書畫創作人才。組織學生到漳州市中小學支教,在提高書法技能的同時,也了解中華漢字文化並傳播中華的漢字文化﹔每年舉辦新生書畫大賽、“墨蘊杯”書畫大賽等書畫賽事,給學生營造濃厚的書畫氛圍。
澄懷觀道——文學院書畫特長班習作展 閩南師范大學供圖
近年來,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每年都開展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研習活動,舉辦藝文結合的清明詩會、端午詩會、中秋詩會、迎新詩會。泠音琴社每年舉辦主題會演、琴藝展示等活動,與龍人古琴合作聯辦國學講座,傳承文人琴傳統。雲水茶藝協會結合茶詩、茶文和茶藝,積極推廣茶文化﹔唐音吟誦社以傳承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開展閩南話詩詞吟誦的傳習、交流和展示活動﹔芝山劇社致力於課本劇創作表演與中華經典的推廣,開展校園戲劇文化的創造與傳播的活動。
此外,學院還積極舉行各類文學研習、採風、交流等讀書活動,不定期地邀請著名作家、詩人、學者到校講學,與學生進行讀書交流,開展寫作指導,並與福建省作家協會簽訂了聯合培養寫作人才協議。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通過構建獨特的詩歌、書畫、古琴、茶藝、戲曲、戲劇、吟誦、舞蹈等社團與傳統藝能課程體系相結合,豐富中文專業文化學習的內涵與外延。在堅持對學生專業閱讀與寫作基本能力培養的同時,以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構建了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與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體系。
(摘編自《立德樹人的福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