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培育有著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時代青年,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進行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從2014年開始,在多年探索和多方調研的基礎上,福大馬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首創並運用“青春思索——舞台化課題研究競賽法”,迄今舉辦全校性大賽共四屆,數千名大學生參賽,其中,第四屆大賽不但將參賽者由本科生推廣至碩士研究生,還將決賽地由校園延伸至革命聖地井岡山。實踐証明,該教學法有效提升了思政課程的吸引力、號召力,並大大激發了廣大青年學子學習思政課程的熱情。
那麼,什麼是“青春思索”?為什麼“青春思索”決賽要不遠千裡赴井岡山舉行?
“青春思索——舞台化課題研究競賽法”,是一種兼具理論性和藝術性的思政課程學習方法,它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共同研究一個與思政課程相關的理論課題,先寫作論文,然后在此基礎上創作劇本,最后以理性闡述與文藝表演有機融合的形式,在舞台上對課題進行詮釋和匯報,並進行現場競賽角逐。這一學習方式比純理論研究更加生動有趣,又比純文藝表演更加深入深刻,既有助於培養大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理性思維能力,又契合當代大學生普遍喜愛感性、趣味性、藝術性、挑戰性的特點,從而大大提升了青年學子學習思政課程的主體性、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青春思索舞台劇《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福州大學供圖
不僅如此,“青春思索”教學法還在諸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增強大學生的表達和表現能力﹔增強大學生的團隊意識,有助於培育具有合作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同時,在理論研究和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能夠密切師生情感聯系,從而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程的效果和吸引力。這些積極作用都已在實踐中得以充分體現。
而赴井岡山開展青春思索之行,這是當代中國青年追隨革命先輩探尋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腳步,接力思考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命題的行動,是當代中國青年與革命先輩之間一次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更是崇高精神的傳承和偉大事業的接力!
在井岡山青春思索之行中,福大學子在井岡山南山廣場,向當地群眾和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以兼具理論性與藝術性的方式探究演繹了眾多關乎祖國前途命運的重大時代命題:《選擇、堅持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明天會更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制度研究》《趣解經濟新常態》《文化興則國運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研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不忘初心跟黨走——反腐倡廉研究》等。盡管應當地管理部門要求,本場演出沒有任何舞台布景,但這些節目深刻而又生動,深深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觀眾紛紛贊嘆這是一場別具一格的思想理論教育宣傳活動。決賽的最后,全體師生合誦愛國詩歌《青春中國》,在井岡山南山廣場上,在毛主席故居旁,面對著長眠著數萬革命先烈的井岡山北山陵園,福大師生飽含熱淚、慷慨激昂地高聲朗誦。決賽結束后,同學們紛紛動情地告訴帶隊教師:井岡山青春思索之行,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深深地烙印在了他們的心坎上、生命裡!而這不正是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嗎?
青春思索總決賽師生井岡山合影 福州大學供圖
正是由於有著良好的思政教育教學效果,早在2014年底,福州大學的青春思索教改項目就由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審批,成為“福建省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擇優推廣項目”。本項目也得到了沈陽航天航空大學、揚州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石家庄學院、河北工業大學等兄弟院校思政教育同行的高度認可。
青春思索還得到了各主流媒體的關注。2015年1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大學思政課教育專稿中,特別肯定了福州大學的 “青春思索·舞台化課題研究競賽”思政教改。2018年,人民網報道了福州大學的“青春思索”井岡山之行。此外,該教改項目還受到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
為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程教改成效,也為了促進思政課程教改同行交流,在四輪探索的基礎上,青春思索教改項目組,對青春思索實踐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梳理和總結,撰寫了相關論文《論“’舞台化‘課題研究競賽法”在思政教學中的運用》,該文發表在教育部主管、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期刊《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年第2期)。
青春在思索、青春報家國,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程教改探索依然在路上,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中繼續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政治正確、志向高遠、善思立行的棟梁之才!(董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