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打造“思明藍” 助力“高顏值”

林盈 思萱

2020年10月24日15:30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作為廈門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區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近年來思明區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探索出具有思明特色、保護改善並重的生態建設發展路線,打造了“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顏值生態美景。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 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面對人口密度大,地幅小,中心城區汽車保有量不斷升高,拆遷工地、建筑工地、地鐵施工遍布轄區,違規露天燒烤、餐飲業油煙淨化設施不正常運行等現象比較普遍等多種壓力,思明區始終把治理空氣污染、提升空氣質量作為一個綜合工程來抓,以“守護藍天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為抓手,竭力打造“思明藍”這張金字招牌。2019年思明區空氣質量提升率為廈門市第一﹔今年1-9月,思明區空氣質量優級率71.5%,優良率10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25,全市排名第一。

打造“綠肺”,讓城市自由呼吸

為進一步推進東坪山生態保護工作,恢復東坪山生態敏感區綠地,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思明區持續實施東坪山生態敏感區復綠項目。如今已完成32宗地塊整治復綠,總面積約5.7萬平方米,目前剩余地塊測繪及后續復綠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據介紹,思明區復綠樹種在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基礎上,圍繞“成活、成林、成效”要求,結合季相變化、景觀美化,配置了10余個觀葉、觀花鄉土樹種。地塊復綠採用塊狀混交、植樹造林和噴播草籽相結合的復綠方式,通過生態修復、造林復綠,融合現有喬木層,有機結合“點、叢、片”“喬、灌、草”和“花化、美化、彩化”等要素,構建森林群落結構穩定、層次分明、生物多樣、效益顯著的近自然景觀效果,以期進一步推進東坪山生態保護工作。

從東坪山片區實際出發,思明區充分考慮社區地理特點、規劃方向、經濟水平和低碳基礎,將利用2020年至2022年三年時間建成東坪山片區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創建具有廈門特色的“近零碳社區”。9月25日,東坪山片區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順利通過廈門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的創建工作驗收,成為福建省首個近零碳排放示范區。

網格發力,讓監管精細全面

作為老城區,思明區的工業規模相對較小,但要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就要靠精細化管理。於是,該區組建了一支生態環境網格員隊伍,從嶄新商圈到背街小巷、從油煙治理到工地揚塵、時刻奮戰在嚴防死守空氣污染物的第一線。

筼筜湖風景。 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后埭溪路一個不起眼的小樓裡隱藏著一家小型印刷廠,思明生態環境網格員發現后及時對現場的廢氣未收集、未配套廢氣處理設施的違法行為進行取証上報,並進行政策宣傳和溝通。在依法對該公司相關生產設備實施查封及勸說之下,今年4月該公司已停車搬遷,不再產生污染物。

其實,類似這樣的常態巡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況不在少數。生態環境網格員深入轄區各個角落開展巡查,以便第一時間勸止環境污染行為,將問題上報相關部門查處。除這支專業化的三級生態環境網格員外,在思明區的每個社區,還有一群特別的環境“衛士”——社區四級生態環境網格員,他們與三級生態環境網格員建立的良好互動,切實推動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真正讓轄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無所遁形”。

不僅如此,依托社會力量、凝聚共管合力——是思明區網格化環境監管的又一制勝“法寶”。如今,該區各個街道環保志願者都被納入網格員隊伍,在協助開展巡查、推動問題整改的同時,他們還充分發揮與轄區居民建立的良好互動優勢,發動更多居民參與進來,推動人人共管、人人共享的生態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智慧平台,讓防控“聰明”精准

思明區污染源小且多,城區地形、構成復雜,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大氣管控水平是“思明藍”的守護者們一直努力尋求破解的難題。

5月24日,時值周末,但一早思明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就在空氣質量在線監控上看到洪文國控點PM10和氮氧化物數值異常飆高,立即到現場勘查原因。發現某學校正在進行校園安全施工,使用柴油機械挖掘土方,以致PM10和氮氧化物數值出現異常。巡查人員現場指導施工單位進行濕法作業,間歇使用施工機械,半小時后數據恢復正常。

不止是空氣質量在線監控系統,近年來思明區探索在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樓頂安裝污染源雷達,通過雷達掃描快速精准找到污染源或污染傳輸線路,並做好管控工作,從源頭上精准防控重點區域顆粒物污染問題,現已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通過汽修行業VOCs(揮發性有機物)智能化環境監管平台,實現對重點區域汽修企業24小時在線監控,遠程掌握企業產污、排污情況。這些智慧監控手段,更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大放異彩,“零接觸”“雲防控”幫助思明區守住了空氣質量的優良率。

與此同時,在線調度也在及時管控空氣質量污染物、應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思明區建立健全了空氣質量聯防共治機制,通過分析會、微信群(分區域分行業分層級共設14個微信工作群),定期調度各單位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定期調度各類問題整改進度,及時部署提升工作各項任務。

重拳治理,讓污染無所遁形

要解決城區的空氣污染問題,就要從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近年來,思明區全面規范汽修行業經營行為。加強廢氣治理設施運維情況核查,重點檢查涉噴涂噴漆工藝汽修企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對違規企業進行嚴厲處罰的同時,引導企業逐步更替低效污染處理工藝,鼓勵汽修行業實施污染防治工藝的升級改造。並逐一督導企業建立涉VOCs原輔材料台賬,組織企業開展無組織排放監測。

思明區生態美景。 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除此之外,今年思明區嚴格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管控。要求非道路移動機械要攜帶“身份証”——環保標牌,按規定挂牌使用,便於監管。為此,思明生態環境局組織專人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逐台逐項對上報的信息進行審核。目前,該區已有540台非道路移動機械擁有環保“身份証” 。

同時,為斬斷“黑尾巴”,思明區生態環境網格員的日常還開展常態化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巡查,重點巡查各種工地,市政工程,對冒黑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拍攝視頻取証,依法查處。截至目前,思明區對冒黑煙機械立案7起,處罰7起,在廈門市六區中開出了首張“罰單”。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