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靖船場鎮:提升鄉村“顏值” 建設生態宜居家園

蘇海森 簡慧玲 王子臻

2020年11月05日14:1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位於漳州南靖船場鎮的一座土樓前,環境衛生干淨整潔,村民在此納涼聊天。簡慧玲攝

悠閑地坐在土樓前,看車來車往,與鄰裡拉拉家常……家住漳州市南靖縣船場鎮西坑村山梅公路沿線的老人張來春常在綠水青山間享受這樣愜意的時光。

“房前屋后整潔了,道路平整開闊了,綠植也都種上了,居住的舒適度提升了許多。”張來春說,得益於人居環境的改善,如今,茶余飯后,他也喜歡繞著村子慢走。

在船場鎮,人居環境不斷向好不單隻有西坑村。今年以來,船場鎮以建設生態宜居家園為目標,按照“點線面統籌、分梯次推進、常態化實施”的思路,探索“黨建+”工作模式,出台人居環境整治“黨建帶網建”、“三百行動”、“回頭看”蹲點調研、“敲門行動”深化成果等6份實施方案,整鎮聯動、鎮村推進,著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開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打好“前站”,讓游客擁有良好行車體驗

位於漳州南靖船場鎮的一處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房前屋后干淨整潔。簡慧玲攝

一條公路、兩邊風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如今,行走在船場鎮集星村轄區內的省道山梅公路,別有一番風景。

山梅公路是目前通往福建土樓(南靖)景區的必經之路,全長約45.8公裡,船場鎮轄區內總長約21.9公裡,其中集星村段長約7.4公裡。早前,該路段沿線居民、店鋪較多,人流量大,情況復雜,整治工作任務重且難度大。為此,船場鎮立足村情民情,將群眾需求和人居環境整治要求有機結合,統籌考量,拆舊建新,同時結合民俗文化,統一建筑風格和樣式管理,全面提升景觀品位。

如今,該路段兩側的廢棄雞鴨舍、舊豬圈以及不協調建筑等已不見蹤跡,“搖身”變成了綠化帶和村民休閑運動場所等。當地村民紛紛稱贊:“沿路整治讓整條公路干淨整潔了不少,原來路上隨意擺放的廣告牌不見了,房屋牆體也被刷成了統一顏色,新村建設不僅提升了我們的居住條件也給大家帶來了收入。”

土樓是南靖縣對外一張閃亮的名片。為了在提升人居環境的同時也讓游客有更佳的行車體驗,今年9月份以來,船場鎮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以20個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為典型,以點帶面,通過採取“拆、建、綠、整、改”五項措施,全面開展山梅公路沿線環境整治。截至目前,船場鎮共投入56.8萬元,累計拆除山梅公路沿線不和諧建筑136處3851平方米,綠化道路1385平方米,粉刷沿線牆壁16處。

發動各方力量,讓環境衛生監督無死角

經過人居環境整治后,位於漳州南靖船場鎮下嶺村一角,環境衛生干淨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船場鎮人民政府供圖

“這邊環境衛生狀況不理想,需要整治”“生活垃圾要分類,不能混在一起”“這堆木材佔用了道路,會影響人車安全”……在船場鎮高聯村,不時可以碰到老人在勸導村民落實人居環境整治要求。

原來,這是高聯村召集有威望、敢擔當的老人組成“夕陽紅勸導隊”,對村裡環境衛生進行常態化巡邏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批評教育並督促整改。據悉,成立以來,“夕陽紅勸導隊”共開展巡邏35次,清理垃圾12斗車,發現並督促人居環境問題整治12次。

事實上,“夕陽紅勸導隊”只是船場鎮發動各方力量投入人居環境整治的其中一項舉措。近年來,船場鎮積極探索,初步構建起“群眾三包、黨員包戶、網格員包區、兩委包片、干部包村”的五級網格化管理模式,形成管護長效機制,實現村庄環境全方位監督。

以古建筑為示范點,讓“美麗鄉愁”留得住

位於漳州南靖船場鎮的一處古建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房前屋后干淨整潔。簡慧玲攝

在船場鎮下嶺村,建於清朝年間的南興樓前,庭院干淨整潔,花草郁郁蔥蔥。這裡已成為當地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下嶺村是省級傳統村落,村裡古建筑、古民居眾多。在人居環境整治中,該村因地制宜,以古建筑、古民居為示范點,以點帶面,帶動周邊人居環境整治。“我們以古建筑為示范點,帶動村民齊心協力地將房前屋后的水溝硬化、庭院綠化、池塘清理,提升了‘鄉村顏值’,也留住了‘美麗鄉愁’。”下嶺村村主任簡桂鑫說。

同樣是省級傳統村落的船場鎮甘芳村,通過對地處山梅公路旁的大型土樓大坪樓進行人居環境整治,起到了示范帶動效應。如今,“未識土樓群,先至大坪樓”,有“土樓群第一站”之名的大坪樓環境優美,再加上其獨特的建筑樣式以及建在高山頂峰開闊平地處,越來越受到游客和攝影師的青睞。

人居環境整治不是終點,而是起點。船場鎮黨委書記何志榮表示,下階段,船場鎮將在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基礎上,著力探索“綠色銀行”發展模式,組織對全鎮山水林田生態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篩選,擇優收儲包裝、推介招商,通過市場化運營,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著力推動村集體與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