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送王船活動在廈門沙坡尾舉行。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15日,三年一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十屆廈港送王船”活動在廈門沙坡尾舉行。今年,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同時舉辦活動,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通過雲端直播的形式,將中馬兩國送王船活動的盛況同時展示給全球華人。
本屆王船長11.12米、寬2.55米,尺寸為歷年之最。王船造型獨具一格,形狀類似古代官船。當天,王船從沙坡尾廈港海洋文化展示館出發,聲勢浩大的踩街隊伍后跟隨著虔誠信眾。大鼓涼傘、疍民歌仔說唱、宋江陣、車鼓弄、拍胸舞、哪吒鼓樂等豐富多彩的閩南民俗展演穿插其中,一路熱鬧非凡。經由大學路、蜂巢山路、思明南路、演武路,王船抵達環島路書法廣場,最終被化吉送走。
據介紹,送王船是閩南人表達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擁有600多年的歷史,通過一系列祭祀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2011年進入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送王船不僅存在於閩南地區,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也代代傳承,於2013年進入馬來西亞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成為屬於中馬兩國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福建日報記者施辰靜 文/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