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舉辦 助力泉州申遺

2020年12月12日09:41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學術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泉州12月12日電 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召開。

泉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泉州考古是重要的區域考古之一。本次會議的召開,是為加強泉州古城的保護和發展工作,總結、展示南外宗正司遺址、市舶司遺址等近年來泉州古城考古工作成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研討會包括主旨發言、發掘匯報和專題研討三個部分,內容以泉州相關的考古研究為主,同時涉及福建、浙江、陝西、河南乃至全國的相關考古研究,是中國考古界和學術界的一次盛會。

國內最完整的海關遺址將在泉州找到

“泉州歷史上有南外宗正司、市舶司,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它們的遺址位置,通過這兩年的發掘工作,現已經基本能証明這兩個遺址所在的位置。”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南外宗正司遺址考古領隊汪勃在會上做了題為《泉州城的相地選址和重要建筑朝向與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的考古發掘》的匯報,他介紹說,這兩處遺址均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申遺點,市舶司之於海洋貿易十分重要,是當時的海關,而南外宗正司是南宋管理遷居泉州的趙氏皇族群體的機構,與市舶司關系密切。

據汪勃介紹,為了探尋泉州南宋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之所在,2019年開始分別在古榕巷舊梨園劇院內、原人民電器廠內進行了考古調查發掘,揭露出來了宋元時期大型官式建筑基址,出土了較多相關遺物,基本明確了兩處遺址的性質。並借用相關堪輿認識,通過唐宋泉州相關測繪體系的復原,反觀、逆推城址的相地選址及相關建筑的修建沿革概況,現已基本能夠從學術角度確認南外宗正司和市舶司的具體位置及修建沿革情況。

“這兩處遺址的確認,是非常有價值的,一是証明當時皇室參與了海洋貿易,二是印証了當時泉州的重要性,是宋元中國的貿易中心。”汪勃在接受採訪時說道。這兩處遺址的范圍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國內最完整的海關遺址將在泉州找到。

國內第一個考古發掘的塊煉鐵遺址為申遺添了“鐵証”

安溪青陽冶鐵遺址位於安溪縣尚卿鄉青洋村,於2019年10月正式啟動遺址考古挖掘工作。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副院長、教授沈睿文在會上作了發掘成果匯報。

“這是國內第一個考古發掘的塊煉鐵遺址,遺址年代為宋元時期。”沈睿文說,在考古發掘中發現,該遺址具有非常獨特的冶鐵技術,它既能生產塊煉鐵,也能生產生鐵,還能生產鋼,自有完整的生產技術體系。

另一個重要的考古發現是“板結層處理技術”,這是就地處理冶煉垃圾的一個方式。據介紹,這種技術在國際上還是首次發現,充分顯示了古代泉州人民的勞動智慧。

鐵制品是宋元時期泉州對外貿易輸出的重要商品之一,泉州生產的鐵鍋、鐵條、鐵釜等暢銷海外。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將愈加生動展現宋元時期泉州先進的手工業生產體系和強大的商品生產制造能力。

德化窯不同時期的窯爐形態第一次較為完整地被揭示

宋元時期,瓷器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此次會上,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羊澤林介紹了2020年德化尾林、內坂窯的部分考古發掘成果。通過對兩個窯址的發掘,第一次較為完整地揭示了德化窯從宋元到明清時期不同的窯爐形態,展示了古代德化窯業技術發展史。同時,通過對作坊區的發掘,填補了瓷土加工、制陶工序上的缺環,窯業生產鏈條更加完整。而完整的窯業生產鏈條,為當時泉州成為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提供了貨物支撐。

本次研討會展示的考古成果可謂碩果累累,為泉州申遺取得了重要物証,推進了泉州城學術研究。據悉,參與本次研討會的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北京、河北、浙江、福建等省市考古文博機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南方文物》等相關機構的50余名專家、學者。他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從不同的視角梳理、研究泉州城的歷史文化,助力申遺,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會議共收集到各專家學者的論文30余篇,內容涵蓋泉州城考古各個研究領域。而此次研討會的舉辦,將讓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泉州、關注泉州城,推動泉州城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泉州古城將能更科學地保護、永續傳承。(劉燕婷 黃必應)

(責編:吳舟、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