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撤縣建市30周年 擘畫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劉燕婷

2020年12月21日10:35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福建福清撤縣建市,共和國的版圖上多了一個叫“福清市”的縣級市。

勤勞的福清人民在枕山面海的新城上施展拳腳,原本的灘涂之地上,拔地而起一個個新園區。從融僑開發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全國第一個規劃面積最大的元洪投資區設立,再到江陰半島開始全方位勘測、評估……人流、物流、資金流涌進這座新城,福清從此踏上了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探索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道路。

波瀾壯闊的30年,福清堅持銳意改革,勇於突破傳統經濟體制束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上世紀90年代初期,福清全市財政收入隻有5000多萬元﹔到了2019年,全市財政收入達139.2億元,增長了243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150億元,增長了86倍﹔2020年,福清則位居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15名。由此,福清實現了從“農業縣”到“經濟強市”的巨大“蝶變”。

時光在走,道路在延伸,福清銳意改革的精神繼續指引著城市的發展,為未來的奮斗提供無窮無盡的力量。

荒蕪地崛起千億產業園 四大園區已成福清經濟的“定海神針”

位於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州京東方項目。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撤縣立市的浩蕩春風吹拂著這片熱土。第一批“探路者”挽起褲腳,在芳草萋萋的土地上破土動工。

在建設福清的人潮中,第一波響應家鄉號召的海外鄉親引僑回鄉,准備投資設廠,1987年,福清縣委、縣政府經過統籌規劃,成立融僑工業小區。在1平方公裡的荒草地上起步的融僑工業小區,是今天國家級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雛形,成為福清第一塊改革開放的實驗田。

1990年,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落戶融僑工業區,福清開啟了打造電子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外向型經濟的征程。在“以僑引僑、以僑引台”等招商引資思路帶動下,旅外鄉親積極響應,短短時間裡,一大批涉及電子、塑膠、染織的企業在園區落地。1991年,全區累計入駐企業41家,當年實現工業產值5.11億元。1992年,融僑開發區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迄今為止全國唯一以“僑”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

江陰港。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上世紀90年代初,正當融僑開發區氣勢如虹的發展之時,與它相隔50公裡之距的江陰半島,還隻有一個簡易的小碼頭。

地圖上的江陰半島像一隻臂膀,狹長的伸入海中央,三面環繞著海,“具備世界上少有的大港資源”——擁有可建百個以上5萬噸至30萬噸深水碼頭的岸線資源,前有600平方公裡的天然港池,后有500平方公裡的腹地﹔同時,還有2條終年不淤不凍的黃金水道。原本寂寂無名的江陰半島,在撤縣建市的新征程中,一躍成為投資的熱土。

2000年,江陰港城經濟區拉開建設江陰世界級大港、國際轉運中心的大幕。2002年,江陰港一號深水泊位3萬噸級碼頭、兼靠5萬噸級集裝箱船碼頭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江陰港區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2010年,實現15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全天候安全通航﹔2014年,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為內陸省份貨物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出海新通道,實現百萬標箱的歷史性突破……

福州新區福清功能區(元洪投資區)全景。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同一時期,福清另一處臨海的灘涂地因地理優勢也被大舉開發建設。在城頭鎮梁厝村的這片灘涂地上,元洪投資區於1992年開工建設,1994年建成元洪碼頭並投入運營,成為福州港首座3萬噸級以上碼頭,也是福清市第一座萬噸級碼頭,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成為我國一級口岸之一。依托海港碼頭,當時的元洪投資區奮力發展臨港工業園區,元洪面粉、印福油脂、康宏股份等一批企業迅速落地,形成了糧油食品加工貿易基地。

春華秋實何尋常,如椽巨筆著華章。撤縣建市30年間,元洪、融僑、江陰、藍園四大園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跨越發展,成為福清崛起的基石、騰飛的動力。撤縣建市的福清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多僑近台的優勢,引導園區成為承載產業集聚發展、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落戶閩台(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的中鋁東南鋁精深加工基地項目一期建成投產。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如今的江陰港城經濟開發區港深水闊、產業成鏈,運營6個泊位,20萬噸級航道全天候通航,集裝箱設計年吞吐能力可達500萬標箱,另有2個泊位在建,已開通55條國內外航線﹔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集聚、實力雄厚,擁有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汽車玻璃等8個優勢主導產業,其中,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商福耀玻璃,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生產商冠捷電子,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珠光材料生產龍頭企業坤彩科技等,2019年園區規上工業產值首破千億元大關,成為福州市首個千億元產業園,躋身國家級開發區百強榜單﹔福州新區福清功能區(元洪投資區)買賣全球、交易紅火,從傳統的加工制造園區向科工貿一體化園區高質量轉型,並深入參與國際食品產業鏈和供應鏈分工合作,立足福清園區平台堅實、僑台資源豐富等優勢,探索搭建開放性平台,依托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積極籌建中國(福清)-印尼“兩國雙園”﹔閩台(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以中鋁鋁精深加工、中鋁美鋁輕量化鋁制汽車板等項目為帶動,探索建設產業綜合體,培育裝備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等新興產業。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福清人用改革思維和開放胸懷“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福清以四大經濟園區為抓手,著力“促強育新”、狠抓龍頭帶動、壯大產業集群,不斷培育發展新的產業經濟增長極限。

栽下梧桐樹引得金鳳凰 為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作為一座因開放而興、靠改革而起的沿海城市,福清始終堅定地實施開發開放戰略,注重搶抓發展機遇。

1986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外商投資的規定》,福清縣委縣政府公布了《福清縣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暫行規定》,提出“以僑引台、以台促僑、僑台聯合”的招商引資方針。1987年福清第一家外資企業冠源輕工業制品有限公司落戶,接著,太平洋塑膠、明達玩具、冠輝食品等企業陸續進駐。1990年撤縣建市后,冠捷電子有限公司、南方鋁業、福耀玻璃、冠旺紡織和優星紡織等企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一時間,遍及印尼、新加坡、美國、日本等世界115個國家的78萬旅居海外的華僑和移民如燕雀歸巢。

“一個地方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產業,長期靠營商環境。”30年間,福清在一步步擴大開放,不僅拓寬開放領域這些“硬件”上的開放,還採取了一系列扎實的行動,服務投資者的實際需求,營造更高質量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

2012年,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正式運行,為企業、市民提供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實現企業、群眾“隻進一扇門,辦好所有事”,從“跑多趟”變為“跑一趟”。並且,圍繞“放管服”改革,不斷推出政務服務便民利企舉措,創新研發“融e行”智慧審批平台,依托自助申報終端,提供1800多個審批事項、20 類“套餐聯辦事項”以及企業設立銀行代辦服務自助申報,實現“無差別受理、不見面審批”,推進“秒批”時代。

營商環境的優化,體現在企業“最多跑一次”的幸福感裡,也體現在政府的靠前服務裡。多年來,福清多措並舉、精准服務,推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機制做法。針對企業“疑難雜症”,建立“一企一檔”,明確挂鉤市領導和責任單位,逐月細化目標任務,做到“一企一人,一企一策,一企一議”,確保實現增產增效目標。面對重點企業經營困境,積極研究扶持政策措施,用好出口退稅、信保和貼息、獎勵等工具,支持出口企業穩住國外市場,有序引導出口轉內銷,推動保市場、保訂單、保履約、降成本、防風險。

當前,福清正在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政務服務,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重任在肩,唯有繼續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才能為福清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內生動力。今年3月,萬華福建產業園在福清江陰港城經濟區正式動建,標志著“化工航母”萬華化學全產業鏈項目步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補齊福建化工產業短板。今年5月,捷聯電子超高清曲面液晶顯示器智能工廠技術改造項目啟動,該項目主要通過引進高性能液晶顯示器生產線,配置工業機器人,實現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預計年可新增超高清曲面液晶顯示器60 萬台,年新增產值5億元以上。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福清的市場主體大幅增加,規模企業星羅棋布。2020年,時值撤縣建市30周年之際,福清獲評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名列20位。

30年風雨兼程,30年披荊斬棘。從全省的貧窮縣到如今全國知名的百強縣,福清已走過千山萬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開放再出發,福清將緊緊抓住新時代的大機遇,堅定不移沿著改革開放這條路繼續向前,發揚創新精神,創造更多精彩,讓“福清樣板”的騰飛路愈加光彩耀人。

(責編:吳舟、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