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於12月21日在福州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福建省委關於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12月22日,中共福建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在福州舉行。
發布會邀請到福建省委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秘書長鄭新聰,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王玲,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燦民,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翁玉耀,福建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吳南翔,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譚亞川,福建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巋然,介紹全會精神,解讀《建議》內容,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銑 攝
“這是福建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於團結動員全省人民同心同德謀發展、沉心靜氣促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福建篇章,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鄭新聰在介紹全會重大意義時指出。
福建省委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秘書長鄭新聰。人民網 王銑 攝
鄭新聰說,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福建省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規劃《建議》深入分析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集中回答了福建在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怎樣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了中央要求、時代特征、福建特色和人民期盼。
他介紹說,規劃《建議》稿起草工作是在省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開展的。今年5月,省委成立了領導小組,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7個月來,省委多次召開常委會會議、中心組學習會、專題會議,認真學習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就“十四五”和到二〇三五年期間福建發展的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舉措等方面組織深入研究謀劃,對規劃《建議》稿不斷修改完善。
規劃《建議》稿起草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福建發展放在“兩個大局”中思考謀劃,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突出“山海亞僑特台”的省情特點,充分發揮多區疊加優勢,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對福建“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建議。
全稿由15個部分、60條構成,分為三大板塊。
總論部分,主要是總結成就、分析形勢、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分論部分,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來組織,分領域闡述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
結尾部分,主要闡述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等內容,為規劃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規劃《建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特點突出、主題鮮明、指向明確。
突出特點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緊密銜接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等作出的戰略謀劃和部署。
鮮明主題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圍繞補齊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居民收入及各項民生事業等方面短板,緊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閩台各領域融合等,謀劃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努力為服務發展大局、促進祖國統一發揮更大作用。
實踐指向是發揮福建比較優勢,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立足福建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在暢通經濟循環中所發揮的作用,明確要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立足福建對外開放前沿和多區疊加優勢,明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通道﹔立足福建經濟結構特點、僑胞大省實際,提出要用好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力量,推動民營企業家成為開拓市場、暢通循環的主力軍,引僑架橋,推動僑資僑智成為國際經貿合作、融通內外的橋梁紐帶。
福建六大領域
“十四五”這麼干!
對於“十四五”福建民生、生態文明建設、科技等領域的規劃,在答記者問環節,福建多個部門介紹了相應的安排和舉措。
福建省委政研室
譚亞川介紹了福建“十四五”規劃建議在民生方面的具體安排。
福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譚亞川。人民網 謝小姿 攝
福建“十四五”規劃《建議》在收入、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社保、養老、社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1、收入方面:規劃建議把“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作為主要目標之一,把城鎮職工、農民、困難群體、高端人才作為重點,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
2、就業方面: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3、教育方面: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一直到終身學習體系,都作了工作部署。比如,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實施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跨越式發展,爭取在大學數量、辦學質量上有新的突破。
4、文化方面:將增加高品質文化供給,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
5、醫療方面:將繼續增加醫療衛生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促進城鄉區域均衡布局。
6、養老方面: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順應廣大老年人的意願,增加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培育養老新業態,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維護老年人的尊嚴和權益。
7、社會治理方面:將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長效長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
福建省發改委
發布會上,張燦民介紹了“十四五”福建為更好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採取的舉措,分為四個方面。
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燦民。人民網 王銑 攝
一、全力推進綠色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建設一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健全鼓勵綠色發展的政策機制,加大力度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優化。堅定不移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碳排放強度控制工作,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制定並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
推進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加快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補齊環境治理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等工程,推進精准、科學、依法治污。
三、加快綠色生活方式形成
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加強綠色低碳宣傳和消費引導,促進全民自覺踐行綠色生活。
四、推動試驗區建設往廣度深度拓展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系統集成,穩步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改革,著力打造制度探索先行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美麗中國樣板區。
福建省科技廳
發布會上,林巋然介紹了“十四五”福建對於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重要部署,分四個方面展開。
福建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巋然。人民網 謝小姿 攝
一、強化科技創新戰略布局
福建將以更開放的機制推動福廈泉自創區打造科技創新走廊、沿海科技創新產業帶。高標准建設省創新實驗室和創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發平台,努力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和平台體系。同時,強化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優化科研力量配置,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等重點領域,凝練和推進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
二、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群體
繼續強化企業創新能力培育提升行動,打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三、以更活的機制激發創新人才潛力
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貢獻為重要衡量標准,健全人才評價和政策服務體系,培育和引進一批國內外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同時強化科技特派員精准對接和高質量服務,積極推動建立利益共同體。
四、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
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行動,鼓勵各地“因城施策”“因企施策”,引導社會和金融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
福建省工信廳
發布會上,翁玉耀介紹了“十四五”福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分為三個方面。
福建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翁玉耀。人民網 謝小姿 攝
一、科學規劃“十四五”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福建將著力打造一批百億企業,形成20個以上千億產業集群,力爭電子信息制造、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紡織鞋服等4個產業超萬億元,食品、冶金、建材等3個產業超5000億元,現代產業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二、優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化進程,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電動福建”建設,壯大高端裝備產業,提升關鍵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石化產業突出一體化精細化發展,提升“兩基地一專區”集聚化發展水平。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紡織鞋服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海洋高新等新興產業。以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推動食品、冶金、建材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三、精心謀劃制造業發展舉措
在推動動力變革方面,強化科技戰略支撐,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福建制造向福建創造的轉變。在推動效率變革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推進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在推動質量變革方面,加強品牌質量建設,強化標准制修訂,並推進節能降耗,加強污染防治,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在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方面,進一步培育龍頭企業,大企業大集團,積極發展高新技術、高附加值、高成長企業。
福建省商務廳
“福建自貿試驗區挂牌運行五年多來,累計推出實施480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96項,40項改革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被復制推廣到全國,自貿區的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吳南翔在發布會上介紹。
福建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吳南翔。人民網 王銑 攝
對於“十四五”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將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他表示將在四個方面展開。
一、擴大開放合作方面
一是積極爭取電信、醫療、金融等服務業領域率先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外資企業注冊資本、投資方式等限制。二是著力發揮沿海近台優勢,深化兩岸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合作。三是充分利用華僑資源,在投資貿易、數字經濟、人文交流等領域織密聯通合作網絡。
二、加大改革探索方面
一是對標國際經貿規則,積極爭取福建自貿試驗區擴區,在投資、貿易、金融、運輸、人員往來等領域,實施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二是加快先行先試,統籌發展在岸業務、離岸業務,打造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節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三是加大制度集成創新。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建設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先行區。四是加強自貿區學院建設,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三、在增強發展動能方面
一是持續發揮“保稅+”“金融+”“互聯網+”等政策優勢,推進實施重點平台提升計劃,加快培育功能性平台,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二是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高端要素集聚。前瞻性地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重量級未來產業。三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科技創新支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產業體系。
四、提升政府治理方面
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二是健全風險防控配套措施。三是探索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法律法規管理體系。四是完善自貿工作機制,構建科學高效、統籌有力、運轉協調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
福建省委台港澳辦
在回答福建將如何支持台商台企參與新一輪福建建設發展時,王玲說:“我們將繼續做好‘通、惠、情’這三篇文章,持續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用心用情當好台胞台企在閩生活、投資興業的‘服務員’,創新發展的‘護航員’,開拓市場的‘推銷員’,讓台胞充分感受到‘家的溫暖’。”
福建省委台港澳辦主任王玲。人民網 謝小姿 攝
她表示,福建將在三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一、構架參與通道,支持台胞台企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
福建將進一步支持台企整合資源、拓展渠道、塑造品牌,參與政府採購、國企產銷對接、民企融合共享,同時深化閩台優勢產業融合,引導和支持台企參與強鏈補鏈,以商引商、以台引台,共同構建閩台數字產業鏈、文化產業鏈、生態產業鏈等。
二、構筑創新平台,發揮台商台企在科技協同創新中的積極作用
新設一批閩台科技合作基地,推動與台灣高科技企業、領軍人才共建聯合科研創新平台。加快推進“數字第一家園”一體化服務平台、台灣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平台、“台胞台企服務專窗”建設。
三、構建一流環境,繼續推進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落實與創新
持續推進已經制定出台的系列惠台利民政策落深落細。同時正在因應台胞台企關切,進一步實施同等待遇、同等便利的內容、事項、環節,促進在閩台胞台企社會服務保障水平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