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東園保障性住房一期項目開工,將建544套保障房,標志著廈門保障房建設達到新裡程碑——自2017年來,廈門開建保障房總量已達100053套,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至2020年全市計劃開工建設10萬套保障性住房”目標。
近年來,廈門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推進保障房項目建設,不斷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高標准打造區位好、配套好、品質好、環境好、體量大的宜居新社區。東園保障房項目位於翔安區東園村以南,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南側,項目總用地面積4.3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19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將提供各類人才住房1028套。昨日開工的東園保障房項目一期將建設544套保障房,主要房型包含3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以及100平方米、120平方米、15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住宅。
據悉,該項目主要配套人群為廈門市高層次人才,將助力廈門引才留才。為創造更好的居住體驗,項目樓間距設置大於一般商品房,最遠達75米,創造了寬闊的中庭空間﹔住宅樓層高設置為3米,提高了整體居住舒適度﹔一樓架空層作為共享空間,將為居住人才提供豐富多樣、有層次的社交活動場所。“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后,將改善城市急需人才的居住條件,為人才解除后顧之憂,促使人才全身心投入創新和創業之中,助推廈門經濟社會發展。”安居集團項目經理表示。該項目預計於2023年竣工,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廈門大學中高端人才居住條件。
隨著東園保障房項目一期開工,廈門順利完成自2017年來開工建設十萬套保障房的目標。這十萬套保障房,將繼續幫助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圓“安居夢”,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為新時期廈門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開好局、起好步。(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
【相關】
四年開建十萬套!保障房圓夢“住有所居”
市建設局大力推進保障房建設,高標准打造“放心工程”,增進民生福祉
【數據】
新進展
截至2020年12月27日,廈門自2017年來已順利開工建設40個保障房項目共計100053套。
2017年來,廈門已竣工18個保障房項目共35180套,還有22個項目共64873套保障房正在建設中,將陸續在兩到三年建成。
已建成的馬鑾灣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
昨日,市建設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隨著今年最后一個保障房項目東園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廈門自2017年來開工建設的保障房總量已達到100053套,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至2020年全市計劃開工建設10萬套保障性住房”目標,到達了新裡程碑。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廈門的保障房建設可追溯到15年前——2006年,廈門充分發揮特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以解決住房困難家庭的居住需求為出發點,率先在全國提出並大力推進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逐步構建起“分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性住房保障體系,惠及眾多住房困難家庭,增進民生福祉。
經過多年摸索,2017年,保障房建設駛上了“快車道”。市建設局貫徹市委市政府的相關決策部署,圍繞保障房10萬套建設目標,突出規劃引領、完善建設標准、緊盯建設進度、嚴抓工程質量,創新推出保障房地鐵社區、高標准建設保障房,進一步擴大了全市住房保障覆蓋面,打造保障房建設的“廈門樣本”,助推“十三五”城市建設規劃圓滿收官,助力廈門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
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品質保障房,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讓人們在這座高素質高顏值的城市中住有所居、安居樂業。
規劃引領
繪就“一張藍圖” 統籌布局確保持續發展
市建設局局長陳錦良(前排右三)帶隊指導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建設。(市建設局供圖)
10萬套,在哪建、怎麼建,才能最大程度惠及市民?廈門從規劃入手,加強提前謀劃,於2017年編制完成《廈門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布局專項規劃(2016-2020)》,有效銜接《廈門市住房發展規劃(2017-2035)》﹔並於2018年啟動編制《廈門市保障性住房布局專項規劃(2018-2035年)》,進一步細化保障房的建設規模、供應體系,結合城市發展方向、產業布局等統籌規劃保障房項目總體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寸土寸金的廈門,舍得拿出島內外好地塊來建保障房。
在規劃引領下,廈門保障房整體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合理布局。所謂“大分散”,即按照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要求進行統籌布局,結合島外正在推進的新城、新區和產業園區建設,依托交通樞紐、產業布局進行項目選址,讓保障房小區和商品房小區同發展﹔“小集中”則是突出“保障房綜合體”的建設理念,集中社區級配套服務設施,形成“混合社區”模式,提供高質量、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保障房“一紙藍圖”已繪就,但重在落地建設。圍繞10萬套建設目標,市建設局以規劃為指引,以2020年為重要節點,倒排計劃,細化年度建設目標,雷厲風行推動保障房建設駛上快車道——2017年,廈門開工建設保障房4.1萬套、2018年開建保障房約2.8萬套、2019年開建約2.1萬套、2020年開建保障房約1萬套,有效擴大了住房保障覆蓋面,惠及了眾多住房困難家庭。
健全標准
出台技術指導文件 “樣板先行”一次成優
已建成的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
要建設高品質保障房,須有一套完善的建設標准作為支撐。在總結10年保障房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廈門結合6000份保障房住戶問卷調查,於2018年印發《廈門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技術導則》﹔並根據產業園區需求特點,制定了《產業園區公租房單間公寓設計要點》。這些技術指導文件,統一了全市保障房建設標准,有效指導代建企業細化項目設計、規范項目管理,為保障房的高品質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保障性住房建設標准不低於普通商品房——為實現這一點,市建設局創新思路,推出基於TOD模式(以地鐵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策劃的保障房地鐵社區,進一步提高建設標准,確保建設投入,打造保障房建設的新范本。“近年來,大部分新建保障房項目外牆採用真石漆、電梯採用八大品牌等,實現了保障性住房建設標准不低於普通商品房。”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更好地控制建設標准、確保施工質量,各建設單位堅持“樣板先行”,推廣應用BIM建模技術,推進設計施工一體化。據悉,翔安新店、同安祥平、海滄馬鑾灣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在裝修施工前都先行建設樣板房,通過樣板房的直觀效果,優化材料選擇、改進施工工藝、形成施工參照、統一控制標准,有效避免了返工重復,確保“一次成優”。
提升品質
專家把關緊盯細節 以匠心建設保障房
保障房不僅要讓市民“住得進”,還要“住得好”。廈門多管齊下,完善機制、緊盯設計,遵循“交通便利、規模開發、完整社區”的設計思路建設保障房地鐵社區,促使一個個地段佳、配套好、品質高、規模大、功能全的宜居社區脫穎而出。
為提升保障房設計水平,市建設局牽頭健全項目設計質量提升機制,引入知名專家組成保障性住房方案評審小組,施行代建優化、專家把關、政府審定的設計方案審查機制,層層把關,從源頭確保建設品質。
高品質保障房的背后,還有著工作人員對住戶需求的嚴謹把握、對細節設計的孜孜以求。自2017年來,市建設局牽頭開展保障房地鐵社區設計,相關人員多次深入工地現場,推動建設單位完善設計方案,基本實現戶戶明廚明衛、南北通透,並整合空間、優化核心筒,控制公攤率,還空間於民﹔強化細節設計,反復推敲使用頻率較高的廚房、衛生間等設計細節,確保實用性和耐久性﹔充分利用小區公共區域設置共享空間、運用海綿城市理念建設中庭花園,提升了群眾的居住體驗。
從結果看來,對保障房設計的精益求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3月,廈門首個保障房地鐵社區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竣工備案,典雅大氣的建筑外觀、明亮開闊的戶型格局、規劃齊全的配套設施、高標准的室內裝修等,均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好評。
加快建設
配合戰+“輕騎兵”建設跑出加速度
已建成的同安祥平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
面向“10萬套”這一重要的民生保障目標,廈門保障房建設自2017年起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通過加強目標管理,細化各項目建設年度目標,明確開竣工等重要時間節點,並以責任狀形式下達代建單位,與工程結算挂鉤,項目建設持續提速增效。
相關機制進一步完善,為加快建設保障房奠定了基礎。2017年,廈門保障房建設創新推出“四個制度”,即例會制度、挂圖作戰制度、代建激勵機制和第三方評估制度,並細化保障房建設考核辦法,加強機制保障,推動保障房又好又快建設。
2017年3月到5月,僅僅兩個月,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項目就從一個設想、一紙規劃到落地動建。這樣的速度,源於各部門的合力推動——市建設局牽頭,與國土、規劃、片區指揮部、區政府、街道等各相關部門打好“配合戰”,強化問題協調,及時協調解決征拆、規劃、用地、產權等問題,實現項目立項、用地審批、土地房屋征遷等前期工作“一條龍”服務,為保障房建設提供了強力支撐。
這其中也少不了“輕騎兵”的身影——今年,疫情給項目建設帶來挑戰,市建設局組織“輕騎兵”深入項目一線、幫助企業協調、加強現場巡查,監督各參建單位盡快復工、搶抓工期、奮力沖刺,確保了年度建設目標按期完成。此外,該局還牽頭開展保障房建設領域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進一步淨化項目建設環境,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嚴守底線
全過程監管 把好工程質量關
正在建設中的同安祥平保障房地鐵社區二期。
質量安全是一切工程的底線,也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礎。在保障房建設過程中,市建設局狠抓項目全過程監管,嚴守安全底線、提高工程質量。
為從源頭上把控項目質量,廈門強化合同約束,通過在合同內明確違約處罰等契約條款,對項目的質量、安全、工期形成剛性約束,明確各項目質量目標,如要求保障房地鐵社區保市優、爭省優﹔健全質量提升制度,鼓勵代建單位採用先進的技術及工藝,例如引入BIM、鋁模、爬升式腳手架等,督促代建單位完善住宅通病防治手段,確保交付質量,減少后期維保問題。
同時,廈門進一步加強保障房工程質量監管,一方面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以季度為周期對項目進行全過程評估,堅持開展保障房地鐵社區質量月點評,在保障房建設中推行代建獎懲機制,從質量、安全、投資、工期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獎優罰劣,構筑多道質量防線﹔另一方面,嚴抓轉包挂靠、違法分包等行為,形成高壓打擊態勢,整肅建筑業市場,保障工程建設質量,提升群眾滿意度。
這一系列舉措,收獲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近年來,廈門保障性住房項目屢屢摘獲市優質工程等各類質量獎項,成為真正的“放心工程”,保障了百姓居住的安全感、幸福感。
2017-2020 保障房建設大事記
2017
●2017年1月,《廈門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布局專項規劃(2016-2020年)》編制完成,統籌保障房建設用地布局、選址,為后續建設奠定基礎。
●2017年3月,重啟保障性商品房建設,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
●2017年5月,創新推出“地鐵站點+保障性住房”新模式,高標准打造的首個保障房地鐵社區——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工程開工,拉開探索保障房建設新模式的大幕。
●2017年5月,創新推出“四個制度”:挂圖作戰制度、例會制度、代建激勵機制、第三方評估制度,推動保障房建設駛上快車道。
●2017年8月,中共廈門市委第十二屆五次全會召開,首次提出到2020年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10萬套的目標。
●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總體目標:2017年到2020年,廈門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萬套。
2017年全年,全市共開建保障房約4.1萬套。
2018
●2018年5月,《保障性住房建設技術導則》印發,進一步完善保障房建設標准。
●2018年5月,首個保障房地鐵社區二期工程——翔安新店地鐵社區二期開工。
●2018年12月,啟動《廈門市保障性住房布局專項規劃(2018-2035)》編制工作。
2018年全年,全市共開建保障房約2.8萬套。
2019
2019年全年,全市共開建保障房約2.1萬套。
2020
●2020年4月-9月,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同安祥平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海滄馬鑾灣保障房地鐵社區一期陸續竣工備案並交房。保障房地鐵社區二期工程全力推進。
●2020年11月,首個保障房地鐵社區三期工程——祥平保障房地鐵社區三期開工。
●2020年12月,東園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全年開建保障房約1萬套,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至2020年全市計劃開工建設10萬套保障性住房”目標。
【鏈接】
榮譽榜
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A09、B05地塊於2017年獲得“魯班獎”﹔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A11地塊於2019年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洋唐居住區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設施項目(鼓鑼公園)於2020年12月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集美濱水小區於2013年12月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文/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 通訊員 汪甲 圖/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雲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