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憑欄處)

程建平

2020年12月29日17: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憑欄處)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教育是培養教師的關鍵環節,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辦好新時代師范教育,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需要從師德養成、素質提升、政策引領、改革創新等多方面持續推動。

  聚焦立德樹人,培育厚德之師。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教育工作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持續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德高身正為范,有大德的老師才能教出有大志、有大我的學生,才能在傳道授業中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北京師范大學設立“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組織師生尋訪老少邊貧島地區能教善育的“四有”好老師榜樣,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課”潛移默化培育了學生堅定的從教信念和深厚的人民情懷。

  創新培養模式,培育卓越之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隻有優秀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隻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傳統的以學科專業教育為主的師范教育模式已難適應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建立以人文學科、基礎理學和教育學科群為支撐,多學科群深度參與,“高素質平台+高學術平台”的師范教育體系非常重要。近幾年,北京師范大學形成了“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教師職業教育”貫穿全學段的“三維度、一體化”創新培養模式,正是旨在促進創新型卓越教師培養體系形成。

  服務國家戰略,培育志遠之師。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為廣大農村地區、欠發達地區培養和輸送優質師資,是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性舉措,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打造一支“招得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師范大學的教育扶貧,要從單純“輸血”轉變為實現“造血”,需從招生、培養、輸送到職后教育各環節進行頂層設計、配套政策、精准服務,真正做到“扶上馬、送一程、服務終身”。今年起,北京師范大學籌資實施“四有”好老師“啟航計劃”,對赴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在基礎教育領域從教的畢業生進行專項獎勵,最高達10萬元,幫助他們在當地落地生根,並設計一攬子方案持續提供職后培訓和能力提升支持。目前已入選畢業生270多人,簽約縣級及以下基層、基礎教育領域的畢業生人數是往年的4倍。

  勇於自我革新,培育未來之師。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形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要想讓今天的師范生在10年、20年之后引領教育變革,當下的教育就必須具備面向未來的遠見,主動於變局中開新局。在師范教育的改革中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要勇於直面問題,敢於深挖人才培養的短板和面臨的困境。

  教師教育是教育強國的基礎性資源。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點,持續推動師范育人升級,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薪火相傳,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北京師范大學將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不斷強化教師教育特色,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