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初步形成旅行、運輸和航空維修三大行業為主的服務貿易新格局。圖為廈門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發動機維修車間。 陳立新 攝
《廈門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近日正式印發。市商務局向本報記者詳細解讀該方案。方案提出,試點期間全市服務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服務貿易佔對外貿易比重達到14%以上,服務貿易對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作用顯著增強。
同時,通過全面深化試點,重點在改革管理體制、擴大對外開放、完善政策體系、健全促進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監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打造服務貿易發展高地。
培育一批服務貿易行業和龍頭企業
發展服務貿易,廈門優勢得天獨厚。作為全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廈門市聚集了一大批外資企業,他們在帶來大量貨物進出口的同時,也產生了相應的服務貿易需求。同時,廈門市還具有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兩岸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多區疊加和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的多重優勢。
如何讓這些比較優勢產生更大的競爭力和發展動能?方案提出四大重點任務、32項主要舉措。通過推進廈門市服務貿易改革、開放、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鞏固優化運輸服務、展會服務和旅游服務等傳統服務貿易﹔發展壯大航空維修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文化服務特色服務貿易﹔培育引導專業和管理咨詢服務、金融和保險服務、知識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拓展提升建筑等其他服務貿易,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服務貿易行業和龍頭企業,全面打造“廈門服務”品牌。
廈門實現“服務貿易支付便利化場景”
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經過長期的發展培育,廈門初步形成旅行、運輸和航空維修三大行業為主的服務貿易新格局。去年以來,以計算機服務、文化出口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逆勢上揚,游戲動漫、計算機服務、融資租賃等重點領域異軍突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服務貿易品牌。
去年12月,出口航空電子貨運平台在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在全國率先實現空運出口“一單多報”和貨運安檢驗訖放行電子化。借助“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台”,廈門已實現“服務貿易支付便利化場景”,在全國率先實現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台的稅務應用。
接下來,廈門將深入探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推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台、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服務廣泛應用,加快布局“大數據+”“互聯網+”等產業方向,進一步完善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政策支持體系,助推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廈門晚報記者 張婧瑋 通訊員 廈商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