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廈門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力度,兩個月實現復工復產,全市經濟逐月回升,穩中向好、穩中有進。
廈門市委市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六穩”穩得住,“六保”保得實,讓身處這座城市的人們多了一份安心和從容。
保企業穩預期
贏得發展主動權
“隻有抓住經濟發展不放鬆,我們才能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早在2020年2月初,廈門市決策層便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當本地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廈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及時按下經濟發展“重啟鍵”。
全市超過71萬個市場主體、2512家“三高”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更是吸納就業的“容納器”。保住市場主體,經濟回升就有動力,就業就有支撐。復工復產緊要關頭,廈門市領導帶頭深入實施“六必訪”,走訪工廠企業,推動重大重點項目建設,穩定外資外貿企業,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商戶遇到的困難,保姆式服務“三高”企業復工復產,引導市場主體穩預期、強信心。
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成為穩定生產、推動復工復產的關鍵。廈門從市級層面成立了建筑項目、工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三個領導小組,圍繞企業用工、資金、供應鏈配套、市場拓展等,研究出台200多條市級惠企政策,建立幫扶工作機制,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政策“組合拳”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廈門全年為企業減負400億元,市場主體得到減壓。相關部門還梳理了全市“三高”企業、龍頭企業和核心配套企業,“一企一策”解決困難,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貫通產業鏈循環,讓一線生產獲得活力。金融活水,也不斷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廈門市2020年協助企業融資超過5500億元,提高了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
保民生穩就業
讓百姓生活更有溫度
在“六穩”“六保”當中,第一重的都是“就業”。可見,就業是民生之本。
34.37萬,這是2020年廈門新增就業人數。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后的意義卻不簡單。這一年穩定就業,離不開市場主體的穩定發展,也離不開政策的給力支持。2020年3月,廈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印發《關於立體施策加強穩就業保用工若干措施的通知》,把解決企業缺工與穩就業相結合,加大援企穩崗力度﹔8月,市政府制定出台《進一步落實穩就業保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17條具體措施,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保障困難人員就業兜底,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穩就業就是穩飯碗,就是穩居民收入,就是穩人心。居民群眾得以安其職、樂其業,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才能更加穩固。
面對疫情下畢業生求職困難的形勢,廈門市及時出台《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對留在廈門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住房、生活、創業等方面的補貼。組織和人社部門協同聯動,助力企業通過線上線下招攬人才,幫助企業和高校精准對接,為畢業生就業鋪路搭橋,全年引進高校畢業生6萬多人。
過去一年,廈門市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超過七成。
2020年,“愛心廈門”行動常態化開展,全市共有7742名黨員干部、3910個黨支部與困難群眾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慰問幫扶金額累計超過1200萬元。建成46家愛心屋,成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和社會各界獻愛心的重要平台。一年來“愛心濟困”總投入金額達4億元,幫扶對象6.12萬人(戶)次,給予困難人員溫暖而強大的力量。
激發創新活力
有力支撐“六穩”“六保”
一年來,科技創新為全市復工復產、“六穩”“六保”工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有力支撐。
線上教育把雲課堂送進千家萬戶實現“停課不停學”、在線辦公助力企業高效恢復生產、“宅經濟”推動消費擴容提質……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支撐穩定就業,推動經濟加快復蘇。
廈門市委市政府順勢而為,聚力“六穩”“六保”,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鼓勵各行各業提升創新求變意識,精准把脈市場需求,推動產業創新升級。一年以來,盡管一些傳統行業受疫情沖擊嚴重,但新經濟逆勢成長,數字經濟不斷釋放澎湃動力,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金融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產業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向科技創新要動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廈門持續增強創新能力,支持領軍企業聯合創新,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深入推進“三高”企業倍增行動,去年1-11月,新培育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74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52家,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0家。大力激發創新動能,加快發展5G、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型產業,千億產業鏈群增加到9條,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同時,不斷拓展創新平台,聚焦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科技創新主陣地,發揮創新驅動、科技引領作用,廈門軟件園入選首批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嘉庚創新實驗室首批7大項目群啟動,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廣州呼吸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在廈門設立創新型研究機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揭牌,同時引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不斷優化創新生態。
全力以赴創新創造,有效應對疫情沖擊影響,確保了一年來“六穩”工作扎實推進、“六保”工作有效落實,更為廈門長遠發展積蓄了強大后勁,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藍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