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安裝紅外相機,監測野生動物。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雲霧氤氳,溪流奔涌,鳥獸歡鳴,多種珍稀植物自由生長,原始的自然生態風貌煥發著野性的生機。有人說,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謂是塵世間的一方淨土。
該保護區位於三明市明溪縣境內,27萬畝的狹長保護區域與周邊5個縣(市、區)交界,社區農事活動頻繁,“煙火氣息”與靜謐的原始森林相伴,但保護區內依然群山連綿。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資源監管指揮中心觀察鳥類活動。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2003年初建區,時常有行政處罰或刑事案件。”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光長說,如今,一年隻有一兩起,甚至沒有行政處罰或刑事案件,保護區的自然生態呈現恢復、發展趨勢。
“淨土”是守護出來的。張光長有過在夏坊管理所的基層工作經歷,曾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過,和村民們“苦口婆心”過,體會深刻。
他說,從前,村民們砍樹像砍“自家”的樹﹔后來,知道保護區的樹不敢砍﹔現在,覺得家鄉的樹不想砍。
靠山吃山?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011年組建,同年設立了夏坊管理所。2013年,張光長一到任夏坊管理所,就感受到了壓力。
他表示,轄區工作千頭萬緒,基建設施尚不完善,技術設備也沒形成足夠的監管力量,招聘人員需要時間,人力不足﹔就靠幾個人幾條腿巡山,管控手段單一﹔村民愛山護山意識淺薄,宣傳工作不到位……
很長一段時間裡,轄區的村民心裡也很不服氣:祖祖輩輩都進山砍柴、捕獵,如今怎麼成了自然保護區?漫山遍野的樹怎麼就不能砍了?而且,木材價格很不錯,更刺激著村民進山砍伐木材偷賣,貼補家用。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如畫。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進村入戶做宣傳時,常有村民拉著張光長訴苦:我們生活需要柴火,去山邊劈兩根總可以吧?管理所成立之初,違法案件經常發生。為了增加毛竹種植面積,一些村民私自擴鞭墾復,或是毀林開路,或是肆意盜伐樹木。
“一些大的案件裡,盜伐量甚至達到幾十立方米,一片林地都被砍‘禿’了。”張光長說。
還有村民“陽奉陰違”,為了自家的毛竹林長得好,轄區內的村民偷偷“箍樹”,將毛竹邊上的樹環切樹皮,造成樹木自然枯死的假象,當月兩棵,下月兩棵,零敲碎打地毀壞樹木。更不用說,農村早些年用的是柴火灶,不少村民“就近取材”,區內的許多小樹、低矮灌木變成了柴火。
“部分村民有捕獵的愛好,常不顧禁令,躲避執法人員的視線,進入禁獵區或是在禁獵期進山。他們自恃森林廣袤,和我們‘打游擊’,一時之間,我們也確實拿他們沒辦法。”張光長如是說。
“人防+技防” 織密保護網
張光長表示,單靠兩條腿,怎麼也守不住這大山。道理說得再透徹,手腕上沒力也別想村民能自覺。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之初,該局領導就提出了“人防與技防相結合,打擊與教育相並舉”的工作思路,開始著力打造資源監管指揮平台。
由此,他們運用衛星定位、移動網絡、遠程對講、視頻監控等技術,進行路面卡警監控、野外防火監控、對管理所遠程管控、對護林員監督管理、助力聯合指揮調度等,有效提升資源管護數字化水平。
此后,資源監管指揮平台的建設穩步推進,保護區內各交通要道、各小道岔口都逐漸安裝了或明或暗的監控設備,24小時嚴把山門,發現違法砍伐、偷獵行為,保護區管理部門就留存証據,移交森林公安,並協助辦案。
“以案釋法是最生動最深刻的教育課。”張光長說,本村的誰在這條路上被“逮”了﹔鄰村的某某在哪個山頭偷砍木頭被抓了……村民之間口口相傳,宣傳效果很好。
技防是手段,人防是根本。該局裡以分片承包的方式聘請31名護林員,16名專、兼職哨卡工作人員,成立森林防火指揮部,組建合計98人的半專業森林消防大隊,並在縣、鄉鎮、村形成共建共管的聯合保護格局。
樹怎麼就不能砍了?
光有雷霆手段,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讓村民們想通透:“樹怎麼就不能砍了?”
平日裡,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護林員走街串巷,和村民們勤拉家常勤普法,將保護大山、愛護動物、不能砍樹的道理告訴他們,讓他們從心裡認同,盜伐偷捕是件羞恥的錯事。
“我們開展宣傳的方式多樣,除了發宣傳單,路口擺攤設點,我們還發放了寫有宣傳內容的圍裙,既直觀普法又家常實用,非常受村民的歡迎。”張光長說。
此外,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重要節點重點入戶宣傳。誰家愛打獵,誰家好吃野味,誰家常上山砍木頭,大家一清二楚。有了典型案例,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生動的“身邊人身邊事”告訴他們。
歸根到底,老百姓砍樹賣木頭、捕獵賣野味,是為了生計。想勸服村民們不向大山伸手,管理部門得幫助村民們增加收入。
保護區招聘護林員、森林消防隊員、哨卡人員,需要基建務工、道路養護,保護區將機會提供給村民,幫助他們增收。保護自然環境影響了村民的利益,保護區管理局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及時兌現生態公益林補償金和林權所有者補償金﹔逢年過節,保護區管理局上門慰問困難戶,給他們發放慰問金。
如今,“煤改電”“柴改電”,三明供電公司推動供電服務向能效服務轉變,為“綠色三明”建設蓄勢賦能。“現在,村民們大都用上了電磁爐、電炒鍋、液化氣燃具,燒柴火的人少了。需要柴火的,也可以在鄰近伐區撿拾。”張光長說。
時代變了,村民們的思想也改變了。張光長說,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倡導可持續發展,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家也普遍認可:砍幾棵樹發不了財,破壞寶貴的自然資源得不償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務工、出國創業,明溪縣政府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觀鳥+康養”文旅產業,助民增收,讓村民找到了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2015年,在環保部、國家林業局、中科院等七部門聯合考核評估中,管理局取得了全國最高分93分,管理水平被評定為“優”。
據廈門大學鳥類研究團隊編寫的《君子峰鳥類》記載,在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共調查到鳥類19目64科248種,對比《福建省君子峰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2005)新增鳥類記錄88種,包含多種珍稀鳥類品種。 (詹鐵笛)